主持人语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chang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之世界,"遗产事业"既新且旧。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和主导的这一世界性事务和事业的第一个公约算起(1972年),迄今未及半个世纪。故谓之"新"。然"遗产"本为祖先遗留之"财产",只要有人,就有了传承、遗续。血统如此,世系如此,文化如此。何况尚有与人类创造无关的"自然遗产"。就遗产的分类而言,有通常的"文化"、"自然"、
其他文献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学者在中国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理念,是对当代西方观念"现代化"和"后现代"的挑战。如果从西方认知心理学思考别现代问题,则无论是范畴、定义还是原型、典型,都不足以精准地界定别现代概念。但由于别现代发展的本质是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经验,因此文化和经验作为该范畴类别形成的核心,需要认真思考,并构建其独特的心理认知图式。别现代理论是图式化了的概念,图式化本质上强调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生态学或语境背景下的联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表达思想的空间。别现代主义具有同化和顺应的两大心理功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
对比、探讨来自法国、意大利、中国的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可以发现:法国社会学家博尔坦斯基(Luc Boltanski)和希亚佩洛(ve Chiapello)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在二十世纪的变迁。其理论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美学、艺术和文化方面发生的重要变迁。意大利哲学家佩尔尼奥拉(Mario Perniola)的理论围绕知识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展开讨论,向我们揭示了当代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的颓废心态与民粹主义特征,这一特征已经蔓延到了欧洲学术界和文化界。目前在国际上引发热烈讨论的中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王建疆(Wang
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创造力的巨大爆发,是以某一时刻和它出现的特定地点为特征的。阿兰·巴迪乌的“哲学时刻”概念,非常接近于王建疆所讨论的别现代主义。王建疆教授所说的“主义”与西方的"主义”可能有些区别,但大体一致的地方还是明显的。由于中国和西方在人的解放这一主题下,步伐不一致,以至西方到了解构时代也就是后现代时期,而中国还没有达到200年前的西方启蒙时代的解放状态。因此,对解放这一主题的呼应,是否会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哲学方案,这也是别现代主义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构成哲学时刻的需要。至于别现代
期刊
综合性农民合作社是促进农民深度合作、提升乡村社会凝聚力并助推乡村振兴的良好载体。研究发现,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的纵向服务关联机制为合作社积累经济资本,同时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其横向服务关联机制为合作社积累社会资本、稳定社员群体,同时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兼具经营性和公共性,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客观上形成了有机耦合。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民合作社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什么样的动力驱使着工业间的竞争?竞争者将采取什么行动?一个工业将怎样发展?战略计划人员怎样对竞争活动作出反应?一个公司怎样才能长期处于最佳的竞争地位?米谢尔的《竞争战略》是论述竞争战略目标的权威性著作。“竞争战略”目前在美国企业中是最热门的新概念。本书论述了涉及经理们利害关系的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有关理解企业和它的竞争者行为的整体性分析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经济史研究关注的焦点大致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叶的"现代化"研究,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制度变迁"研究。近年来,对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变迁进行长时段、大跨度的考察正成为经济史研究的前沿和趋势之一。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史,或者说量化历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运用;二是对经济制度变迁的长期考察。
1950—1956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虽是一个较短的时期,但是中国经济社会剧变的时期,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在中国农村,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后所形成的小农家庭经济由于规模小、生产力落后、农业剩余有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中国选择了农业合作化道路,藉以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农户家庭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生产,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
自从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申报立项保护以来、世界各国纷起响应。截止到2016年,先后有15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获得立项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计36项.中国共有11项名列其中。
"自由世界"是西方社会自我标榜的惯用标签,"自由"与"不自由"成为区分意识形态阵营的判定语言,意识形态化的"自由"理论给予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权道义的粉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通过分析所有权的发展历史,从自由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人所有权,揭示了资本形成带给劳动者的不自由,动摇了西方"自由"理论的道义基础,打破了资本主义对所有权的历史禁锢,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确立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目标。当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要祛除资本主义"自由"的意识形态魅惑,从所有权发展的历史逻辑中提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