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炎症消退脂质介质与炎症消退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炎症消退一直被认为是被动的过程,现已证实其是一个由内源性抗炎、促炎症消退介质控制的主动的程序化过程.目的 目前人们对炎症消退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因此,了解炎症消退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内窖炎症消退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参与,抗炎、促炎症消退介质控制的复杂过程.这些介质通过下调促炎介质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诱导炎症细胞凋亡以及促进凋亡细胞吞噬等环节精密地调节炎症的发展与消退.现就具有抗炎、促炎症消退双重作用的内源性脂质介质以及炎症消退的新的细胞分子机制进行简要综述.趋向 炎症消退已成为炎症研究的新方向,促进炎症消退也成为炎症治疗的一种新策略.在研究炎症消退机制的基础上研发促炎症消退的药物为炎症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急性肺损伤(ALI)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炎症失控是其病变本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因其抗炎和免疫抑制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疾病。本文在复习近年来文献的基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 nt的RNA,自身缺乏编码蛋白质的能力,能在表观遗传学、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结合微阵列芯片和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现状,试从机体免疫、遗传等因素分析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并
通过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微生物检验专业最近一年与临床沟通的案例,采用病例介绍和案例分析,研究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相互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相互沟通,微生物检验
背景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合并颈动脉狭窄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处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问题应引起重视.目的 为了探索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最佳处理方法,此文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及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汇总.内窖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最佳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既往外科治疗多采用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内
炎性反应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业已证实,多种炎性反应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及核因子能够调节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而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等则可抑制甲状腺肿瘤细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诱导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严重的并
背景 全身性感染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显示免疫功能紊乱与全身性感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身性感染病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变化关系密切.目的 探讨脾脏DC在全身性感染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为改善全身性感染预后提供新思路.内容 在全身性感染病程中,脾脏DC大量丢失,细胞因子表达谱也发生明显改变,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增加DC数量可以改善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2014年第四次国际研讨会发布了关于无症状PHPT的临床管理指南,对PHPT患者的诊断、临床
调查显示,我国近年来不孕不育症平均发病率达12.5%~15%,每8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其中以适龄女性排卵功能障碍最为多见.日前,在天津召开的“2015年体外诊断新技术高峰论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