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太阳公公的使者们, 一齐从天空降临。 路上遇见南来的风, 南风问:“你们要去做什么?” 一个使者回答说, “我要把光芒撒到地上, 让人们可以工作。” 一个使者愉快地说, “我要让全世界的花开放, 让世界变得更快乐。” 一个使者和气地说, “我要搭一座大拱橋, 让纯洁的人们通过。” 最后一个使者很落寞。 “我是为了做影子, 才跟着大伙儿一起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公公的使者们,
一齐从天空降临。
路上遇见南来的风,
南风问:“你们要去做什么?”
一个使者回答说,
“我要把光芒撒到地上,
让人们可以工作。”
一个使者愉快地说,
“我要让全世界的花开放,
让世界变得更快乐。”
一个使者和气地说,
“我要搭一座大拱橋,
让纯洁的人们通过。”
最后一个使者很落寞。
“我是为了做影子,
才跟着大伙儿一起去。”
其他文献
那年春天,母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 三年后的秋天,小小的院子变成了菊花园,金黄的花朵簇拥着次第开放,整个小山村都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母亲陶醉了。她整日敞着院门,看见过往的乡邻就热切地招呼他们进来坐坐,人们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母亲的脸上便也现出了金色的微笑。 一天,有人开口,向母亲要几棵花苗种在自家院子里,母亲答应了。她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
这学期,小马虎转学到词语学校,离家远了,中午只能在校外食堂吃饭。 一天中午,他在一家食堂看到一群“上班族”正熙熙攘攘地往里冲,嘴里不住地说:“吃食堂啦!吃食堂啦!”小马虎听后大为困惑:食堂能吃吗?他向人群中的一位大哥请教。那位大哥告诉他,这里的“吃食堂”是指在食堂吃饭的意思。小马虎明白了:噢,原来“吃”不仅仅是指吃的意思。 食堂东北角有几个人正在高声谈话,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这人就是吃软不吃
1.写童年的“趣事”不等同于“难忘的事”,也不等同于“有意义的事”。“趣事”中所记叙的事不必包含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但要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使人感到心身愉快,或者包含有趣的內容,使人增长见识。 2.要想写出“趣”,要注意用词的生动性,尽量多形象的描写,少平淡的叙述。 3.在敘述事件描写人物时,要多仔细观察,多写人物的细节,写出人物有趣的地方。 4.在结构上也要精心构思,什么话写前,什么话写后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的姿势,站起来!
在雄踞东方的中华大地上,曾驰骋着至少160多个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中,尤以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最广为人知,他们都曾经是华夏大地中叱咤风云的群体,演绎过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史诗。但为何如今我国的少数民族却只剩55个?那些消失的民族,他们究竟去了哪儿了?匈奴 匈奴 匈奴,是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9年至48年。 东汉末年,突厥在中亚草原崛
“绘入地图的水域比陆地更安静,它们把自身波浪的构造借给陆地”,毕肖普在《地图》的最后几行写道。地图绘制者构建了世界向地图的映射,诗人使这一映射变得可逆,它也因此才完整。 动笔之前,我正在一张地图里劳作,使用颜色、线条以及符号指代山川、河流和房屋。它们准确而具体,甚至还带着有限的象征。地图是真实世界的过滤与提纯,或者也是某种进化(或倒退)。那么动物与人呢,是不是也存在这些? 去年12月初,我读阿
秋菊 译 琳达 编 1.关于毒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能正确认识它们。其实毒物、毒素和毒液这几个词是不能互换的。毒物是指能对生物体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的任何物质。非毒素的毒物包括辐射、实验室农药和铅等。 2.然而,毒素通常被定义为由生物体产生的毒物,一般被作为防御手段或制服猎物的工具。一些毒素学家认为毒素是任何只需要很小剂量就有害的毒药,但它们的毒性是特定领域的定义。 3.毒素型动物自身
我第一次投稿是在2014年10月29号,那时我才上小学一年,我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一下把200字的文章增加到500字,我想这篇稿子一定会让编辑连声赞叹。我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天天都到网上看,可三天以后,稿子还是没有发表,我忐忑不安,开始怀疑自己了,是不是稿子太长了?还是他们觉得我是抄袭?……第四天,还是没有发表,我都快不耐烦了。第五天早上,妈妈上网查,没有发现我的稿子,中午一放学我就打开电脑,我的心
晚上我做夢,梦见我去了地球的两端。先是爸爸带着我到达了北极去,胖乎乎的白云一样的北极熊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抓鱼、吃鱼。后来,我去了南极,我在南极见到了直立行走的企鹅,还见到了朝天空喷水的蓝鲸,我和蓝鲸、企鹅玩的很开心,企鹅在吃鱼,蓝鲸也在吃鱼,而我却吃不下了。
那是一个晚秋的黄昏。我爬上了故乡的一座山峦。山峦离家很近,近在眼前,我儿时常在它脚下砍柴、嬉戏,却因为它山陡林密,从来没有上去过。直到那天,我登上山巅,一些不知被时空遗忘了多久的石屋,才在一瞬间出现在眼里。 石屋早已坍圮。深厚的苍苔,缝合了墙基与山石宽窄浅深的缝隙。四面残墙犹如怀抱,庇护的草木繁郁。山巅的秋来得早,也来得深,屋角墙沿随处可见的酸枣刺,荆棵树,已给残墟铺盖上层层黄衣。通红的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