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知识的增长速度,科学技术的发明及成果的综合性,迫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育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各学科之间都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样的封闭式的教学,是否还符合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合
现代教学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活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一、语文与数学
语文作为基础课和工具课,对数学学科起着指导作用。然而在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述命题可以使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例如,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数学中的“>”或“<”来表示,即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或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段。再如,“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这句话从数学逻辑对应角度来分析是有语病的,应改为“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二、语文与美术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语文则是利用语言文字来传承,两者有诸多相同的目标。学习语言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反之,美术教学中发展的学生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即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或者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上的细节,然后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语文与音乐
《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调、有韵,串联在一起,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不要说唱,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在教学中,把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首跟课文内容相符的一首曲子,以音乐导入,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以心感之,以心悟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或找学生朗诵),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同时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最后,音乐还可应用于作文教学。学生可以先听乐曲,再写作文。他们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把乐句转化为语句。
四、语文与思想品德
课堂教育既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德育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思想品德课这一门课当中,而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在融合品德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例如,在讲到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坚强、勇敢,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讲到国旗、国徽、首都时,要给学生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立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语文与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在日常生活、对待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向学生们解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持之以恒、大胆创新以及大胆质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关于种子发芽成长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亲自播种栽培,并写下观察日记。
六、语文和社会
社会技能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以实现自己或他人互动目标的行为方式。国外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技能有利于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对交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稳固同伴群体,促进同伴交往中的成功和社会接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方式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生活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县关卜学区叶家学校)
编辑/赵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合
现代教学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活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一、语文与数学
语文作为基础课和工具课,对数学学科起着指导作用。然而在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述命题可以使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例如,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数学中的“>”或“<”来表示,即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或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段。再如,“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这句话从数学逻辑对应角度来分析是有语病的,应改为“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二、语文与美术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语文则是利用语言文字来传承,两者有诸多相同的目标。学习语言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反之,美术教学中发展的学生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即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或者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上的细节,然后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语文与音乐
《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调、有韵,串联在一起,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不要说唱,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在教学中,把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首跟课文内容相符的一首曲子,以音乐导入,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以心感之,以心悟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或找学生朗诵),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同时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最后,音乐还可应用于作文教学。学生可以先听乐曲,再写作文。他们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把乐句转化为语句。
四、语文与思想品德
课堂教育既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德育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思想品德课这一门课当中,而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在融合品德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例如,在讲到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坚强、勇敢,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讲到国旗、国徽、首都时,要给学生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立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语文与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在日常生活、对待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向学生们解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持之以恒、大胆创新以及大胆质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关于种子发芽成长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亲自播种栽培,并写下观察日记。
六、语文和社会
社会技能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以实现自己或他人互动目标的行为方式。国外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技能有利于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对交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稳固同伴群体,促进同伴交往中的成功和社会接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方式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生活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县关卜学区叶家学校)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