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广泛调研多个企业,了解当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高职院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讨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 高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度课题: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XIV50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体现对岗位技能方面,还体现在能力创新型和可持续再学习等多方面。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组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目标
构建课程目标,需要重点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采用的方式可以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基于过程教学模式等为载体,注重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环节,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重视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要面临的问题,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做准备,明确围绕职业需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学术与技术,研究与应用,知识与素质环节。
在课程体系构建时,设置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识教育。更多地设置一些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创新方法等课程。为学生就业后工作岗位的变更,相关工作内容的交叉,行业的变化等做准备。
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要基于创新型人才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优化原有课程体系。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模块组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大,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技能的课程比例偏小。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减少基础课程,,适当压缩专业理论课,扩大实训课程,同时,课程体系中再纳入一些专业前沿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学科课程,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做准备。
二、课程内容
1.基础课内容设置应遵循“够用为度”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系设置中的“够用为度”要注意兩点:一是必须满足理论课程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内容服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摒弃一部分深奥、复杂知识的堆积,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原则,满足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理论知识。二是教学内容要必须满足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所以,“够用”是在能够满足后续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基础,“为度”是为考虑高职院校层次的人才必备的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教育)的需要。
2.专业课内容设置应遵循“就业服务”宗旨
从根本上来讲,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就业的教育,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面向企事业一线从事与生产、服务、管理等高技能人才。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安排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接轨。比如说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一些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结合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使所学感觉枯燥的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到了中高年级专业综合实训与定岗实习结合,并可安排到相关企业完成定岗实习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安排新颖的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完成从分析课题内容、设计课题步骤、加工出课题要求的零部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就业做充分准备。
三、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设计上,广泛调研相关企业,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了解当今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需求状况。使高职课程结构与企业密切衔接。通过企业岗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实行模块化教学。所谓模块化教学,就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岗位技能,将专业课程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技能模块,且以能力为主线将基础课内容融于专业实训中。例如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块为例,可分为基础课模块、模具设计模块、模具制造模块、技能实训模块。
基础课模块: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等;
模具设计模块:机械制图、AutoCAD、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机床夹具等;
模具制造模块:模具制造技术、数控编程技术、UGNX、CAD/CAM、金属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机床原理等;
技能实训模块:制图测绘、金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液压与PLC实训、数控机床实训等;
各种模块可灵活组合,形成面向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职业岗位的系统综合、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不断整合和完善原来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企业需求的高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吉静,陈颖颖.关于高职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考.高教研究,2010.2.
[2]陈晓雁.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015.5.
【关键词】高职 高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度课题: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XIV50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体现对岗位技能方面,还体现在能力创新型和可持续再学习等多方面。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组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目标
构建课程目标,需要重点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采用的方式可以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基于过程教学模式等为载体,注重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环节,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重视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要面临的问题,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做准备,明确围绕职业需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学术与技术,研究与应用,知识与素质环节。
在课程体系构建时,设置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识教育。更多地设置一些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创新方法等课程。为学生就业后工作岗位的变更,相关工作内容的交叉,行业的变化等做准备。
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要基于创新型人才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优化原有课程体系。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模块组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大,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技能的课程比例偏小。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减少基础课程,,适当压缩专业理论课,扩大实训课程,同时,课程体系中再纳入一些专业前沿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学科课程,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做准备。
二、课程内容
1.基础课内容设置应遵循“够用为度”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系设置中的“够用为度”要注意兩点:一是必须满足理论课程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内容服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摒弃一部分深奥、复杂知识的堆积,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原则,满足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理论知识。二是教学内容要必须满足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所以,“够用”是在能够满足后续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基础,“为度”是为考虑高职院校层次的人才必备的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教育)的需要。
2.专业课内容设置应遵循“就业服务”宗旨
从根本上来讲,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就业的教育,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面向企事业一线从事与生产、服务、管理等高技能人才。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安排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接轨。比如说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一些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结合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使所学感觉枯燥的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到了中高年级专业综合实训与定岗实习结合,并可安排到相关企业完成定岗实习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安排新颖的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完成从分析课题内容、设计课题步骤、加工出课题要求的零部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就业做充分准备。
三、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设计上,广泛调研相关企业,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了解当今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需求状况。使高职课程结构与企业密切衔接。通过企业岗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实行模块化教学。所谓模块化教学,就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岗位技能,将专业课程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技能模块,且以能力为主线将基础课内容融于专业实训中。例如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块为例,可分为基础课模块、模具设计模块、模具制造模块、技能实训模块。
基础课模块: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等;
模具设计模块:机械制图、AutoCAD、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机床夹具等;
模具制造模块:模具制造技术、数控编程技术、UGNX、CAD/CAM、金属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机床原理等;
技能实训模块:制图测绘、金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液压与PLC实训、数控机床实训等;
各种模块可灵活组合,形成面向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职业岗位的系统综合、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不断整合和完善原来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企业需求的高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吉静,陈颖颖.关于高职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考.高教研究,2010.2.
[2]陈晓雁.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