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课、证、岗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贸跟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岗位,对于岗位技能也具有较高的要求。每年全国都有统一岗位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因此,在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教学中,应当和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相关方面进行良好的融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综合现实情况进行考虑,可以采取“课、岗、证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基于设置的课程体系,对教学整体进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单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
  【关键词】外贸跟单实务课程 课、岗、证深度融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18-01
  前言
  “课、岗、证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内容涉及等方面,要求适应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适应行业岗位要求必备知识技能,同时与工作岗位、职业证书进行深度的融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胜任行业工作岗位,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课程体系设置
  对于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满足外贸跟单员考试要求,对商务英语、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合同、国际贸易商品知识、国际金融、商贸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进行开设。在第三学期,设置外贸跟单实务课程,和国际结算、报关报检、外贸货代等课程同时开设。这样能够与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相符合,为外贸跟单员考试奠定基础。另外,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适应外贸跟单员考试,在这一阶段,由于考试临近,学生在学习当中会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充足的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整體设计
  在教学整体设计中,要以外贸跟单工作流程为基础,实现课岗之间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当中,要以具体的当地主要外贸产品为载体,对教学项目进行设置。根据工作实际,可分为进口跟单实务、出口跟单实务,其中出口跟单还包括生产企业跟单、外贸企业跟单[1]。在生产企业跟单项目设计中,包括生产通知单下达、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进度跟踪、质量检验或商检、产品包装入库、发货等项目。在外贸企业跟单中,包括供应商选择与合同签订,样品跟单、出口合同审查跟单、备货跟单、出口运输跟单、制单结汇、核销退税等项目。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单元设计
  以整体课程设计为基础,在各个教学单元中,对相应的工作目标进行设计,采取任务驱动模式,对能力训练进行突出,满足课程要求的知识及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外贸企业跟单中,寻找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实地验厂和比较,最终对供应商进行确定,对合同签订。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对样品进行制作和寄送。对产品的运输、包装、数量、品质进行审查,对运输跟单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对工厂生产情况进行核实,对产前样进行发送,根据合同要求,对生产进度、生产质量、产品包装进行跟踪。协助办理各项业务,汇总单据,银行交单结算,办理核销退税等。
  (二)实践教学设计
  利用理实一体设计方法对对外贸跟单课程进行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保持1:3的比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对一线的优秀外贸跟单人员进行聘请,定期到学校进行授课,向学生传递行业前言信息技能。邀请商检、银行、海关等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业务讲座,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了解和解答[2]。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引进,对拥有完整生产流水线的外贸跟单实训室进行建立,在企业争创云状的同时,对教学实训要求进行满足。另外,学校可以和当地的运输公司、检验检疫局、银行、海关、外贸公司、生产企业等建立联系,联合建立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三)考核评价设计
  为了使课、证、岗实现更好的融合,应对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设计。在课程考核中,纳入期末考核、证书考试成绩、项目实训考核、平时考核等内容。平时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出勤情况,占比为10%;项目实训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占比为40%;证书考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在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占比为20%;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全程跟单操作的综合能力,占比为30%。通过四个方面的综合考察,能够对职业技能考核要求进行体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训,促进学生积极取得跟单员职业资格证书。
  结论
  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充分联系外贸跟单业务的实际情况。在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设计当中,采用“课、证、岗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同时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教学单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蕾. 文化育人视域下“岗课证赛”四融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应用——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 2016(15):386-387.
  [2]刘春娣.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体系建设——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为例[J]. Advances in Education, 2015, 05:61-64.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在介绍我国现行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主要内容的基础,揭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对策,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普通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管理 体制  【中图分类号】 G40-01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18-01  1 引言  自1999年我国普通高
目的采用活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评价室性早搏(室早)儿童的运动风险.方法对136例经常规心电图证实的室性心律失常儿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极量活动平板试验(TMT)检查.结果136例中DCG检查检出室早92.7%,TMT检出89.0%,两者无差异;30.9%TMT阳性,包括运动中出现多源性室早、房早、ST变化,血压降低,运动耐量降低(5例);室早的发生频率、性质及起源部位与TMT结果无关
摘要: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参与者与管理者,班主任在中职教育与管理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巨大。但是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等,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为此,中职班主任就应该摆正态度,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本文从中职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出发,进而提出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供中职学校班主任同仁参考。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