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情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是实践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针对目前功利性地看待语文教育和“爱的教育”缺失的现状,我们可以在“隐性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 功利性 价值观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即由智力为主的教育转变成情感为主的教育。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以态度、情感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是全面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这就充分体现了情感的渗透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施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学”。教学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那么师生间的“认知”以及“情感”因素无疑是实施情感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提出几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
  语文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更应该注重的是情感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弘扬,可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幾种情况。
  1.功利性地看待语文教育
  目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语文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大阻碍,它导致师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强化语文的工具性,功利性地看待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便失去了它的精神内涵。摩罗曾在《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中说:“我觉得当下人们最明显的一个精神特征就是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一个东西可以作为依恃。我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我们在精神上一点依赖都没有。没有依赖也就是无赖。”这一评价既包括对教师的反思,也包括对学生的思考。在应试教育下,教师盲目地追求成绩,学生盲目地追求分数,那么教学就单纯地变成了技能的培训,所以短期的成绩提升便成了大家追求的目标,从而放弃了长期的素质培养,便忽略了情感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语文,却很少能有对世界、社会以及对人本身进行思索的精神和能力,他们中大多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在学校的一隅,为了分数、名次而或喜或悲。他们缺少了青少年应该有的理性的光辉、跃动的激情以及豪放的气魄。这正是中学语文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
  2.“爱的教育”的缺失
  当前,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心态也变得越发浮躁,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孩子“爱的教育”都出现了缺失。家长重养轻教,过多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精神的培养,把“溺爱”当作“真爱”,忘记了言传身教这个道理,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不能及时地做到和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的沟通,以为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在精神上的关怀。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没有礼貌,只懂索取,不懂感恩的原因。另外,学校重教轻育,由于受一些因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限制,学校以追求学生的短期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长期能力甚至是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误导,也使得学生缺少了是非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他们遭遇挫折的时候,不是正面地积极应对,而是选择一些偏激的手段来解决。所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必然会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措施,共广大同仁参考。
  1.在“隐性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从事一切事情的根本,所以家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承担、感恩;在学校中,教师加以积极引导,这对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学生觉得美不胜收,风光无限,能欣赏到其中的情趣和美;有的同学则望文兴叹,一无所见,根本感受不到美;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学生能够被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和美好情操感染,而有些学生则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一些学生缺少感悟美的能力,这跟他们看待事物的消极态度有关。因此,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感悟真善美便成为在语文课堂上领悟情感的基础。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阅历浅,知识结构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对真善美的准确理解。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种错误的审美观念必须及时得到纠正,因此,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明显的是非观。所以,课堂之外的“隐性课程”是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和体会情感的关键。
  2.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将情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教学之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创设,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欣赏作品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利用恰当的情境,如背景铺垫、音乐辅助等手段有效地触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文章中融为一体,产生共鸣,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将知识与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知识带给人的无限正能量。
  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真实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因为情感具有迁移和鼓励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比如声情并茂地朗读,然后再用它来感染学生。于漪老师曾说过:“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除此之外,教师饱满的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甚至是站在讲台上的每一个微笑,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正如黑格尔所说:“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因此,教师的情感调动就像一个个小石头投入到水面上,会不断地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
  最后,教师要善于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舒展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沉浸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不仅能帮助学生触发情感,而且还能够满足学生自尊、信任等情感需要。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爱与关心,为和谐氛围的营造创设条件。当学生处于这种健康和谐的氛围之中时,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地阅读、感悟,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更加自充满自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能使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学习的视野,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美妙体验。所以,良好的师生氛围是师生心灵碰撞的基石,它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的确的价值观的树立。
  综上所述,只有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的课堂中,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真正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与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邢红霞《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文学教育(下)》2008年第8期。
  [3] 陈勇《新课程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教育》,《文教资料》2006年第4期。
  (李艳艳,1982年生,女,内蒙古自治区开鲁人,硕士学历)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其中有经典而丰富的事例、深刻而端正的思想认识、洗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严谨而周密的论证逻辑,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很好的范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体裁、作者、时间跨度角度来积累事例,体会不同修辞、用词、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材 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师教授语文的重要依据,虽然语文教材
《归去来兮辞》一文,诗句优美而富于想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怡然自得的表情展现在学生的脸上;“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学生面色沉静,陶醉其中。“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田园风光触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诗篇卒章显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我问道:“诗的最后一节,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
摘 要: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分段式写作训练方法,将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分段训练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分段训练  DOI:1
摘 要:职业教育改革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中职语文教学仍旧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中笔者将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作出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应对策略:大力开展基础教学、不断优化课程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困境 应对策略  语文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化素养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现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生源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在这个时期掌握基本汉字,同时以此为基础学习更加复杂的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小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的特点,同时也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应用趣味识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认字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好汉字,爱上汉字。本文依托教学实践,在阐述趣味识字教学法对小学生汉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总结出典型的应用情形。  关键
摘 要:近些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依托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将小组合作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合作教学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既要讲究得意、得言,又要讲究得法,三者间是相互融合的,当教学聚焦某一环节某一片段时,又各有侧重。读懂内涵,领会“意”境,品味语言,获得“言”训,贴近课文,学“法”运用,让学习目标更简洁,学习环节更清晰,学习过程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三得”  一、“三得”内涵的简述  “三得”,即得意、得言、得法。得意,就是读懂课文的内涵,这里包括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文言文知识点必须要讲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共识。然而,文言文教学的低效却也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老师重视文言文和学生畏学文言文正在逐渐成为一个难解的矛盾。筆者认为一味地强调文言知识的填充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文言文由于历史久远,很多语法和词义与现代文有较大的出入,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知识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如韩
摘 要:传統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时,老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运用一些教学技巧,把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本文针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在中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在注重学业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强化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通过有效班级管理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氛围,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通过剖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考。  关键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