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知识型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大胆改革,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改变传统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思想品德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思想品德”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思想品德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
此外,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思想品德小论文。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打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其中的“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活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2)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
三、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思品课的开放型试题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也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来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质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具体说来,我觉得就是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主要采用了“三类思路”:
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这样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使真理越辩越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是“主体尝试探究”,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多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逐渐发现,当学生能把知识像老师一样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将它非常自然的讲出来,并且能够让别人理解和接受,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深刻了。受此启发,我们何不让学生模拟老师的角色,尝试当一回老师呢?
三是开展时事述评,上好热点课。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注重能力考查的中考试题喜欢以现实材料立意,这就决定了平日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热点问题的敏感意识。为了调动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更好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开展时事述评,上好“热点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让学生平日注意搜集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理论加以评析。然后在时事课上演讲,师生讨论,补充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教材的理念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思想品德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思想品德”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思想品德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
此外,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思想品德小论文。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打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其中的“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活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2)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
三、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思品课的开放型试题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也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来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质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具体说来,我觉得就是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主要采用了“三类思路”:
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这样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使真理越辩越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是“主体尝试探究”,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多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逐渐发现,当学生能把知识像老师一样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将它非常自然的讲出来,并且能够让别人理解和接受,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深刻了。受此启发,我们何不让学生模拟老师的角色,尝试当一回老师呢?
三是开展时事述评,上好热点课。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注重能力考查的中考试题喜欢以现实材料立意,这就决定了平日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热点问题的敏感意识。为了调动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更好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开展时事述评,上好“热点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让学生平日注意搜集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理论加以评析。然后在时事课上演讲,师生讨论,补充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教材的理念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