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在21世纪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拓宽思维空间,引发创新
教师在声音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如教师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乐器,教师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音乐课应该是自由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而在学生处于高度紧张,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自由的地方,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就难以迸发出来。有的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坐姿要求特别严格,手要怎么放,脚该怎么摆等等。试想当学生一直在担心自己因坐得不好而会挨批评时,怎么会对音乐产生共鸣呢?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提倡宽松自由,让学生畅游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
2.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音乐学习环境
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他们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示自己见解。对学生的创造表示诚恳的支持。这种支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激励。因为激励对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具有最大的刺激。德国教育家第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与鼓舞。”
有一位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口琴练习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动脑筋找准音吹好练习曲,而是在其中装模作样,而且屡次都是这样,所以就讲了《滥竽充数》的故事。教师叫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普遍认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后不能单独演奏而逃走是不光彩的事,但有个学生却有不同的意见,他回答道:“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南郭先生的走,说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明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对学生这样的思路,教师马上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有独特的见解,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但我还是希望南郭先生能提早体现这种自知之明,提早进行亡羊补牢。”教师的循循善诱,并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部分同学感到自身的不足,这种教学方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课堂上教师也要进行恰当的批评,赞扬肯定大部分,并进行层层对比,这样可激发学生更好的表现和更多的创造性想象。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结合音乐情境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力
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小小的船》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随《小小的船》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图画、欣赏、语言、形体、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构建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
(作者单位:637200四川省西充县建设路小学)
一、拓宽思维空间,引发创新
教师在声音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如教师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乐器,教师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音乐课应该是自由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而在学生处于高度紧张,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自由的地方,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就难以迸发出来。有的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坐姿要求特别严格,手要怎么放,脚该怎么摆等等。试想当学生一直在担心自己因坐得不好而会挨批评时,怎么会对音乐产生共鸣呢?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提倡宽松自由,让学生畅游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
2.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音乐学习环境
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他们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示自己见解。对学生的创造表示诚恳的支持。这种支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激励。因为激励对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具有最大的刺激。德国教育家第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与鼓舞。”
有一位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口琴练习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动脑筋找准音吹好练习曲,而是在其中装模作样,而且屡次都是这样,所以就讲了《滥竽充数》的故事。教师叫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普遍认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后不能单独演奏而逃走是不光彩的事,但有个学生却有不同的意见,他回答道:“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南郭先生的走,说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明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对学生这样的思路,教师马上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有独特的见解,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但我还是希望南郭先生能提早体现这种自知之明,提早进行亡羊补牢。”教师的循循善诱,并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部分同学感到自身的不足,这种教学方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课堂上教师也要进行恰当的批评,赞扬肯定大部分,并进行层层对比,这样可激发学生更好的表现和更多的创造性想象。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结合音乐情境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力
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小小的船》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随《小小的船》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图画、欣赏、语言、形体、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构建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
(作者单位:637200四川省西充县建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