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关于不知感恩的大学生被取消资助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扬扬,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从受助之一方而言,资助的那些钱对于庞大数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家庭和个人还得动用别的途径筹措大量资金来“负担”读书,因此很有可能,真是忘记了这回事了。而且,虽然儒家传统早有感恩的教育,但是由于“君君臣臣”的传统,我们强调的多是“对父母的感恩”。虽然佛家有所谓“报众生恩”的说法,但一直未能成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某些西方传统——吃饭时还要祷告“感谢主赐我食”大相径庭。因而,很可能在贫困的家庭里面,从小接受的感恩教育就不多,根本就不具备襄樊那几十位企业家所要求的“接受慈善的文化根基”。因而,对于这些年轻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深入人心的感恩教育,希望能通过四五十年的时间在此方面净化人心、纯化风俗。因此在我看来,取消资助的做法未免不妥,亦显得滑稽可笑。
从资助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有一种“慈善文化”的形成。平常人积累财富最好不是为了留给子孙,而是回馈社会。因为,财富本来就是流散在社会之中的,只是由于个人的原因与努力才聚集起来。就如同山中本来有水,你开沟成河水则成流,此河有灌溉此山的责任否?如果慈善事业能够成为富有者自然而然的行为,如果富人均能“无住相而行于布施”,则社会风气必然改观。感恩文化的前提还是慈善文化啊。没有作为原因的慈善,哪来作为感恩的结果?
而慈善,如果带着个人沽名钓誉的目的而进行的话,就大大削减了其神圣的光环了。可以肯定地说,到了年终而期望得到受资助者的感谢信,当然是小家子气的,就资助者本身而言,其人格高度与受资助者也无甚差别。作为学者,我们多多少少总间接接受过某些基金的资助,但是,别人不是要求我们写感谢信、打电话,而是在全国的中心城市组织每年的派对。被邀请参加者如果经济拮据,还可以申请旅费资助。
慈善是需要知识基础的,同样也是需要学习的。基本上可以说,我们的富人们还不太懂得如何去进行慈善事业。感恩是好品质,但不可以要求感恩;慈善是好的,因此可以要求慈善。如果明了了这一逻辑,再认真向发达国家的成功慈善事业学习操作技巧,相信就不会有今日此等荒谬之事大行于世了。
从受助之一方而言,资助的那些钱对于庞大数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家庭和个人还得动用别的途径筹措大量资金来“负担”读书,因此很有可能,真是忘记了这回事了。而且,虽然儒家传统早有感恩的教育,但是由于“君君臣臣”的传统,我们强调的多是“对父母的感恩”。虽然佛家有所谓“报众生恩”的说法,但一直未能成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某些西方传统——吃饭时还要祷告“感谢主赐我食”大相径庭。因而,很可能在贫困的家庭里面,从小接受的感恩教育就不多,根本就不具备襄樊那几十位企业家所要求的“接受慈善的文化根基”。因而,对于这些年轻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深入人心的感恩教育,希望能通过四五十年的时间在此方面净化人心、纯化风俗。因此在我看来,取消资助的做法未免不妥,亦显得滑稽可笑。
从资助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有一种“慈善文化”的形成。平常人积累财富最好不是为了留给子孙,而是回馈社会。因为,财富本来就是流散在社会之中的,只是由于个人的原因与努力才聚集起来。就如同山中本来有水,你开沟成河水则成流,此河有灌溉此山的责任否?如果慈善事业能够成为富有者自然而然的行为,如果富人均能“无住相而行于布施”,则社会风气必然改观。感恩文化的前提还是慈善文化啊。没有作为原因的慈善,哪来作为感恩的结果?
而慈善,如果带着个人沽名钓誉的目的而进行的话,就大大削减了其神圣的光环了。可以肯定地说,到了年终而期望得到受资助者的感谢信,当然是小家子气的,就资助者本身而言,其人格高度与受资助者也无甚差别。作为学者,我们多多少少总间接接受过某些基金的资助,但是,别人不是要求我们写感谢信、打电话,而是在全国的中心城市组织每年的派对。被邀请参加者如果经济拮据,还可以申请旅费资助。
慈善是需要知识基础的,同样也是需要学习的。基本上可以说,我们的富人们还不太懂得如何去进行慈善事业。感恩是好品质,但不可以要求感恩;慈善是好的,因此可以要求慈善。如果明了了这一逻辑,再认真向发达国家的成功慈善事业学习操作技巧,相信就不会有今日此等荒谬之事大行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