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水浒传》中所蕴含的中华武德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浒传》中的中华武德文化包括优秀武德文化和消极武德文化。研究结果为我们深层次的解读“水浒”文化提供了新思路,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武德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对武术套路竞赛新旧规则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规则实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德 文化 《水浒传》 积极文化现象
名著具有永恒的魅力,不仅因为它达到了艺术的极致,更因为其中蕴含和揭示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人生关照。历史绵延易替,艺术和思想之树长青[1]。《水浒传》就是艺术和思想上的极致,这种思想上的极致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中华武德文化是《水浒传》思想“极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种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华武德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 水浒武德积极文化现象分析
武德积极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内容,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和研究武德积极文化现象是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系统地描述了宋末农民起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并折射出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水浒传》中包含着一定的武德积极文化现象,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1 水浒“侠义”武德文化现象
水浒“侠义”继承了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从古至今才能出现那么多见义勇为之人。侠义在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方面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是正义的化身。
鲁达路见不平,倾囊相助金老父女,他听了金老不平之事骂道: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原来这等欺负人。接着对史进、李忠说道:你俩先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这种侠气说明了鲁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在仗势欺人的面前鸣不平。不仅如此鲁达还拿出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觉得不够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全部送于金老父女。再后来鲁达在赤松林还了史进那十两银子。这种诚信之德更让人信服。鲁达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救人救到底的侠客正气难能可贵。(见三回)林冲为大義火并王伦,林冲道: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失信于人,难以相聚。又道: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嫉贤妒能,无大量之才,这也反衬了林冲侠义之气的高尚。林冲对于这种不义小人只有杀之。而林冲火并王伦后让位晁盖的气度这真可谓以大局为重的侠义。
书中还说到:史进打抱不平救了王义,为其报仇深陷华州。鲁智深为朋友华州救史进。史进侠义之气,义释草寇。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武松替兄报仇,情真意切,光明磊落,敢作敢当。鲁智深剃度为僧,是鸣谢恩酬的万全之策。林冲休妻配沧州,这些也是侠义的具体表现。
水浒侠义比比皆是:渗透于全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话侠义而知水浒。侠义,组成了优秀的水浒武德文化。
1.2 水浒“聚义”武德文化现象
“聚义”是梁山好汉的一种组织形式。聚义成就了梁山事业,为我们展现了三教九流,不分贵贱都兄弟相称的英雄传奇。在小说中“聚义”有其相投的精神宿求。《水浒传》人物各有其出生,但他们有相同的性格特点:钢烈、正直、仗义疏财、爱好拳棒、忠诚信义、专好结识好汉。这种共同的性格使他们聚在‘义’旗之下。
林冲雪走山神庙,迫于无路,雪夜上梁山拉开了梁山聚义的序幕(见十一回)吴用说三阮入伙,公孙胜应七星聚义,此次为了智取生辰钢,事发后被廹上梁山。(见十六回)晁盖入伙,林冲为义水寨火并王伦,晁盖坐得梁山之主(见十九回)这次聚义使梁山走向正轨为以后好汉上梁山扫平道路。梁山好汉刧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足显英雄本色和为兄弟舍生取义之气概。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足显重义之人的引力。
忠义堂石碍受天文,梁上英雄排座次是水浒“聚义”的高潮,这也是小说的高潮。在这“聚义“的高潮之中那精神震撼力最强,使人钦佩和感动,这种“聚义”高潮是把一片散沙凝聚在一起,使得侠义、聚义、忠义三者相结合,使得这种文化内涵更加深刻,这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形,为以后忠义奠定基础。
1.3 水浒“忠义”武德文化现象
“忠义”乃立身之本。《水浒传》全书以“忠义”贯穿始终,这是武德文化的顶峰。“忠义”使武德教化、武德传播、武德树立更达到“极致”。“忠义”对于武德文化的冲击最为强大,影响力更为深刻、长远,是小说主体思想的展现。
宋江是“忠义”的代名词,在宋江领导下梁山好汉,为忠义而走向失败,虽然失败,原因很多。但是“忠义”这种武德文化影响力是强大的。梁山好汉齐聚义,宋江对众兄弟道:惟愿朝庭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尽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宋江又道:听说皇上至圣至贤只被奸臣闭塞,暂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以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免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聚义”是表现“忠义”的基础,而“忠义”则是聚义价值体现的方式,那么“侠义”则是贯穿于聚义和忠义的始终,是其“血肉”,“三义” 相涵、相体、相连是武德文化的最有效展现,更是水浒思想文化极致的展现。小说中“三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三义”共同组织起了水浒武德文化的极致,丰富和加深了武德文化的实际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这更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水浒传》中消极的武德文化现象研究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的传奇,更是一部强盗的汇总,它不仅反映了宋末农民领袖勇于承担历史使命,除暴安良,推翻政府腐朽统治的英雄主义精神,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揭示了起义失败的根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正如著名史学家史式先生所讲的那样,《水浒传》在中国人中间产生的影响极大,包括由他培养出来的侠气,与它感染而形成的匪气,都是难以避免的[2]。因此,《水浒传》中也存在着许多消极的武德文化现象。 2.1 匪气十足,占山为王
梁山好汉大多出身贫寒,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大众,难免会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陈达、朱武、杨春在少华山占山为王,专挑人民丰富,钱粮广有的城池打劫。一种典型的土匪本性。(见二回)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扎了寨栅,强娶刘太公女儿做压寨夫人。(见五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入伙,王伦教林冲把一个投名状来将头献纳,土匪强贼的习气。(见十一回)吴用对三阮说道:如今欲要请你们去商议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处,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见十五回)鲁智深杀死邓龙夺了二龙山,一同入伙的还有曹正和杨志,之后武松也来入伙。(见十七回)燕顺、王英、邓天寿三人占了清风山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2.2 血腥残暴,草菅人命,乱杀无辜
《水浒传》不乏滥杀无辜、血腥残暴、草菅人命的行为。如武松为兄报仇,杀潘金莲,把尖刀从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挖开胸脯,抠出五脏,一刀割下头来,血流满地。(见十六回)孙二娘孟州道開黑店,草菅人命巧做人肉包子,武松、宋江、鲁智深险送命于此店中。将大块当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陷包馒头,武松来到人肉作坊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
宋江下令将刘高一家老小尽都杀了(见十五回)梁山好汉劫法场,李逵杀人最多,在最前边火杂杂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见四十四)梁山好汉将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都杀了,不留一个。
2.3 “侠义”的过激性
“侠义行为”必须控制好度,如果偏离了正确方向,就会走向暴力的极端。侠义的过激性就是血气刚猛之义,感情用事,不计后果,急躁鲁莽,不可而为,这都是侠义过激性所产生的具体原因,其表现为:为了助人为乐而行为过激,为了出一口气而帮了倒忙,有知道不可为而为,有碍一情面而不肯说不者,这种过激行为产生的后果很严重[1]。
3 结语
《水浒传》所蕴含的武德文化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中华武德内容,加深中华武德影响力,促进中华武德体系的建立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虽然存在消极的武德文化,但可以肯定《水浒传》正面影响是占主体的,正确的认识和吸收才是关键,对于《水浒传》中的中华武德文化的体现应树立辩证的态度全面去认识《水浒传》的武德文化,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于丁.说水浒 话侠义[M].解放军出版社,2001,9.
[2]李贤民.水浒传流传过程中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3]施耐庵.水浒传[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6.
关键词:武德 文化 《水浒传》 积极文化现象
名著具有永恒的魅力,不仅因为它达到了艺术的极致,更因为其中蕴含和揭示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人生关照。历史绵延易替,艺术和思想之树长青[1]。《水浒传》就是艺术和思想上的极致,这种思想上的极致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中华武德文化是《水浒传》思想“极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种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华武德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 水浒武德积极文化现象分析
武德积极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内容,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和研究武德积极文化现象是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系统地描述了宋末农民起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并折射出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水浒传》中包含着一定的武德积极文化现象,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1 水浒“侠义”武德文化现象
水浒“侠义”继承了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从古至今才能出现那么多见义勇为之人。侠义在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方面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是正义的化身。
鲁达路见不平,倾囊相助金老父女,他听了金老不平之事骂道: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原来这等欺负人。接着对史进、李忠说道:你俩先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这种侠气说明了鲁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在仗势欺人的面前鸣不平。不仅如此鲁达还拿出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觉得不够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全部送于金老父女。再后来鲁达在赤松林还了史进那十两银子。这种诚信之德更让人信服。鲁达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救人救到底的侠客正气难能可贵。(见三回)林冲为大義火并王伦,林冲道: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失信于人,难以相聚。又道: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嫉贤妒能,无大量之才,这也反衬了林冲侠义之气的高尚。林冲对于这种不义小人只有杀之。而林冲火并王伦后让位晁盖的气度这真可谓以大局为重的侠义。
书中还说到:史进打抱不平救了王义,为其报仇深陷华州。鲁智深为朋友华州救史进。史进侠义之气,义释草寇。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武松替兄报仇,情真意切,光明磊落,敢作敢当。鲁智深剃度为僧,是鸣谢恩酬的万全之策。林冲休妻配沧州,这些也是侠义的具体表现。
水浒侠义比比皆是:渗透于全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话侠义而知水浒。侠义,组成了优秀的水浒武德文化。
1.2 水浒“聚义”武德文化现象
“聚义”是梁山好汉的一种组织形式。聚义成就了梁山事业,为我们展现了三教九流,不分贵贱都兄弟相称的英雄传奇。在小说中“聚义”有其相投的精神宿求。《水浒传》人物各有其出生,但他们有相同的性格特点:钢烈、正直、仗义疏财、爱好拳棒、忠诚信义、专好结识好汉。这种共同的性格使他们聚在‘义’旗之下。
林冲雪走山神庙,迫于无路,雪夜上梁山拉开了梁山聚义的序幕(见十一回)吴用说三阮入伙,公孙胜应七星聚义,此次为了智取生辰钢,事发后被廹上梁山。(见十六回)晁盖入伙,林冲为义水寨火并王伦,晁盖坐得梁山之主(见十九回)这次聚义使梁山走向正轨为以后好汉上梁山扫平道路。梁山好汉刧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足显英雄本色和为兄弟舍生取义之气概。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足显重义之人的引力。
忠义堂石碍受天文,梁上英雄排座次是水浒“聚义”的高潮,这也是小说的高潮。在这“聚义“的高潮之中那精神震撼力最强,使人钦佩和感动,这种“聚义”高潮是把一片散沙凝聚在一起,使得侠义、聚义、忠义三者相结合,使得这种文化内涵更加深刻,这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形,为以后忠义奠定基础。
1.3 水浒“忠义”武德文化现象
“忠义”乃立身之本。《水浒传》全书以“忠义”贯穿始终,这是武德文化的顶峰。“忠义”使武德教化、武德传播、武德树立更达到“极致”。“忠义”对于武德文化的冲击最为强大,影响力更为深刻、长远,是小说主体思想的展现。
宋江是“忠义”的代名词,在宋江领导下梁山好汉,为忠义而走向失败,虽然失败,原因很多。但是“忠义”这种武德文化影响力是强大的。梁山好汉齐聚义,宋江对众兄弟道:惟愿朝庭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尽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宋江又道:听说皇上至圣至贤只被奸臣闭塞,暂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以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免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聚义”是表现“忠义”的基础,而“忠义”则是聚义价值体现的方式,那么“侠义”则是贯穿于聚义和忠义的始终,是其“血肉”,“三义” 相涵、相体、相连是武德文化的最有效展现,更是水浒思想文化极致的展现。小说中“三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三义”共同组织起了水浒武德文化的极致,丰富和加深了武德文化的实际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这更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水浒传》中消极的武德文化现象研究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的传奇,更是一部强盗的汇总,它不仅反映了宋末农民领袖勇于承担历史使命,除暴安良,推翻政府腐朽统治的英雄主义精神,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揭示了起义失败的根源。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正如著名史学家史式先生所讲的那样,《水浒传》在中国人中间产生的影响极大,包括由他培养出来的侠气,与它感染而形成的匪气,都是难以避免的[2]。因此,《水浒传》中也存在着许多消极的武德文化现象。 2.1 匪气十足,占山为王
梁山好汉大多出身贫寒,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大众,难免会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陈达、朱武、杨春在少华山占山为王,专挑人民丰富,钱粮广有的城池打劫。一种典型的土匪本性。(见二回)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扎了寨栅,强娶刘太公女儿做压寨夫人。(见五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入伙,王伦教林冲把一个投名状来将头献纳,土匪强贼的习气。(见十一回)吴用对三阮说道:如今欲要请你们去商议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处,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见十五回)鲁智深杀死邓龙夺了二龙山,一同入伙的还有曹正和杨志,之后武松也来入伙。(见十七回)燕顺、王英、邓天寿三人占了清风山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2.2 血腥残暴,草菅人命,乱杀无辜
《水浒传》不乏滥杀无辜、血腥残暴、草菅人命的行为。如武松为兄报仇,杀潘金莲,把尖刀从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挖开胸脯,抠出五脏,一刀割下头来,血流满地。(见十六回)孙二娘孟州道開黑店,草菅人命巧做人肉包子,武松、宋江、鲁智深险送命于此店中。将大块当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陷包馒头,武松来到人肉作坊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
宋江下令将刘高一家老小尽都杀了(见十五回)梁山好汉劫法场,李逵杀人最多,在最前边火杂杂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见四十四)梁山好汉将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都杀了,不留一个。
2.3 “侠义”的过激性
“侠义行为”必须控制好度,如果偏离了正确方向,就会走向暴力的极端。侠义的过激性就是血气刚猛之义,感情用事,不计后果,急躁鲁莽,不可而为,这都是侠义过激性所产生的具体原因,其表现为:为了助人为乐而行为过激,为了出一口气而帮了倒忙,有知道不可为而为,有碍一情面而不肯说不者,这种过激行为产生的后果很严重[1]。
3 结语
《水浒传》所蕴含的武德文化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中华武德内容,加深中华武德影响力,促进中华武德体系的建立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虽然存在消极的武德文化,但可以肯定《水浒传》正面影响是占主体的,正确的认识和吸收才是关键,对于《水浒传》中的中华武德文化的体现应树立辩证的态度全面去认识《水浒传》的武德文化,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于丁.说水浒 话侠义[M].解放军出版社,2001,9.
[2]李贤民.水浒传流传过程中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3]施耐庵.水浒传[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