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网络 ;信息安全; 隐私; 大数据技术
自從1969年美国阿帕网开始,网络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体被裹挟进互联网中,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从私域到公域,数字生活不断拓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数字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网络安全有着极大的隐患,政府对于数据的保护与管理目前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没有规则保护下的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
一.大数据的异化——信息生态现状分析
网络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了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信息开始以几何级别增长。在这样的现实挑战下,大数据技术已然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处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增强,提高了生产率,便利了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挑战亦不容忽视。
2013年6月6日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揭露了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 2007 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计划(PRISM),棱镜计划的披露给了世界一个警钟,网络安全开始被放在聚光灯下。到2018年3月18日facebook被曝5000万用户数据被滥用的泄露门事件,再到滴滴等app被曝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CEO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没有隐私保护的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正在异化。
二.谁偷了我的隐私?——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博弈
首先,网络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下载一个app,为了正常使用,用户不得不开放数十项权限,在使用权面前,用户不得不让渡隐私权。其次,正如,美国有线卫视新闻网CNN称,对用户的数据“挖掘”,已经写入Facebook 的DNA。换句话说,不少APP目前的盈利模式,就是“越权收割”用户的数据,再向软件开发商、广告商转卖获利,并由此衍生出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其次,黑客攻击。作为新的信息富矿,大数据易成为黑客重点攻击的对象,网络安全事件不断爆发。例如:2017年5月开始全球范围内爆发的“Wanna Cry”勒索病毒、6月份 Hadoop 服务器因配置不安全导致全球 5120TB 数据泄露......大量数据的剧集不可避免的加大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数据的存储、权限边界都比较模糊,这种攻击比传统的网络攻击更难发现和防御,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在一系列事件背后还牵扯到更为吊诡的政治密谋,本文开始提及的“棱镜计划(PRISM)”就是美国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安全之上的体现,此外,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英国“退欧“事件等都有大数据操控的影子。同时,备受争议的维基解密(WikiLeaks)也显示出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掌握者的话语权,冲击着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态。
三.为我的隐私上锁——保护信息安全的战略措施
立足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界定一个人网络属性的细胞,它早已不再是“身外之物”。我们必须加快规则的建立,为“我”的隐私上锁。
首先,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重点。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提出时间早,已基本建成网络安全国家战略政策体系。而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较晚。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愈加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形势,我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先后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除了战略方针的提出,笔者认为,执行落实需要做到:一建立起以法律规制为主,以行业自律为辅的保护模式。二在立法方面完善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指明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方向,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建设并举。
其次,加大对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的研发力度,加快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在科技研发上的资金投入要跟上,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研发于更新。
此外,加强对隐私信息的监管,由其是某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敏感信息。不仅要做到正面防御,还要提高反向追踪的水平和能力。可以设立保护等级,建立重点清单,规范信息使用的流程,让信息的使用皆有迹可循,不会被滥用。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人类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信息流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式的变化。但同时,在网络科技发展的同时,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与隐患,也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理性分析大数据的生态现状,构建良好的隐私安全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训华.透过“凌镜门”事件看大数据下的互联网信息安全[J].数码设计,2017,6(09):5-6.
[2]冯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2(34):49-53.
[3]赛迪顾问.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白皮书(2018)[N]. 中国计算机报,2018-09-24(008).
自從1969年美国阿帕网开始,网络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体被裹挟进互联网中,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从私域到公域,数字生活不断拓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数字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网络安全有着极大的隐患,政府对于数据的保护与管理目前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没有规则保护下的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
一.大数据的异化——信息生态现状分析
网络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了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信息开始以几何级别增长。在这样的现实挑战下,大数据技术已然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处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增强,提高了生产率,便利了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挑战亦不容忽视。
2013年6月6日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揭露了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 2007 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计划(PRISM),棱镜计划的披露给了世界一个警钟,网络安全开始被放在聚光灯下。到2018年3月18日facebook被曝5000万用户数据被滥用的泄露门事件,再到滴滴等app被曝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CEO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没有隐私保护的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正在异化。
二.谁偷了我的隐私?——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博弈
首先,网络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下载一个app,为了正常使用,用户不得不开放数十项权限,在使用权面前,用户不得不让渡隐私权。其次,正如,美国有线卫视新闻网CNN称,对用户的数据“挖掘”,已经写入Facebook 的DNA。换句话说,不少APP目前的盈利模式,就是“越权收割”用户的数据,再向软件开发商、广告商转卖获利,并由此衍生出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其次,黑客攻击。作为新的信息富矿,大数据易成为黑客重点攻击的对象,网络安全事件不断爆发。例如:2017年5月开始全球范围内爆发的“Wanna Cry”勒索病毒、6月份 Hadoop 服务器因配置不安全导致全球 5120TB 数据泄露......大量数据的剧集不可避免的加大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数据的存储、权限边界都比较模糊,这种攻击比传统的网络攻击更难发现和防御,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在一系列事件背后还牵扯到更为吊诡的政治密谋,本文开始提及的“棱镜计划(PRISM)”就是美国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安全之上的体现,此外,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英国“退欧“事件等都有大数据操控的影子。同时,备受争议的维基解密(WikiLeaks)也显示出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掌握者的话语权,冲击着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态。
三.为我的隐私上锁——保护信息安全的战略措施
立足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界定一个人网络属性的细胞,它早已不再是“身外之物”。我们必须加快规则的建立,为“我”的隐私上锁。
首先,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重点。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提出时间早,已基本建成网络安全国家战略政策体系。而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较晚。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愈加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形势,我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先后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除了战略方针的提出,笔者认为,执行落实需要做到:一建立起以法律规制为主,以行业自律为辅的保护模式。二在立法方面完善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指明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方向,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建设并举。
其次,加大对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的研发力度,加快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在科技研发上的资金投入要跟上,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研发于更新。
此外,加强对隐私信息的监管,由其是某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敏感信息。不仅要做到正面防御,还要提高反向追踪的水平和能力。可以设立保护等级,建立重点清单,规范信息使用的流程,让信息的使用皆有迹可循,不会被滥用。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人类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信息流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式的变化。但同时,在网络科技发展的同时,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与隐患,也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理性分析大数据的生态现状,构建良好的隐私安全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训华.透过“凌镜门”事件看大数据下的互联网信息安全[J].数码设计,2017,6(09):5-6.
[2]冯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2(34):49-53.
[3]赛迪顾问.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白皮书(2018)[N]. 中国计算机报,2018-09-2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