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熹微的晨光中走进校园,看看绿树环绕中静默的初三小楼,我不禁感慨时光匆匆。近十年的教师生涯,有苦有乐,然而,每年的六月都是我和孩子们共享成长果实的愉快时光。虽说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但是似乎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人生乐章中一个跃动的音符,因为,曾经有那么多独特的故事,都是我们共同写就。是的,那些独特而有趣的故事,不仅在我们身边发生,更在我们的笔下匆匆流过。
故事一:光明天使vs暗黑天使
“空旷的圣殿里,大天使菁精儿挥动着翅膀拥住面前哭泣着的小小身影——‘你看,原来我的翅膀是灰色的……’杰西卡抽噎着说,‘我不是大天使,为什么我不是大天使……’圣殿外,一群不知何时集结的天使们,迅速地移动着,翅膀一张一合中,竟已来到了圣殿的门口。阳光静静地流泻着,照在他们巨大的翅膀上,清晰地勾勒出一根根羽毛的完美的形态,但是,再看向那些羽毛时,却发现它们竟然是——灰色的!”……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与之一起终止的还有我和小诸的师生生活。
小小的杰西卡和小小的菁精儿,两个一起生在圣殿、长在圣殿的天使,他们曾经一起欢乐过,一起成长过,一起在圣殿里抢过一块排骨,一起对抗过周围不友善的天使们,却在长大后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一个来自于光明,一个却出身叛逆。如今回想起当年和小诸一起写下的这篇小说,我突然觉得这是否是孩子的一个暗喻:90后的女孩,有着天使般可爱的外表,但是心里却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向往着有朝一日终于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有着洁白的大翅膀的光明天使,于是她终于能走出圣殿,走进那一群有着灰色翅膀的伙伴们。
也许小诸就是这样一个不羁的孩子,她天真、可爱,又带着点青春期的小叛逆,时常有很多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出格的小心思;但是,让我庆幸的是,她的心始终是对我敞开的,让我能时时看到她对成人世界的憧憬和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我想也许正是写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那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上,留下的不再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说教,而是朋友间倾心的笔谈与交流。就是这一个个沉默的文字,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铺设好孩子成长的坦途。当然,我和小诸的小说当年还引来了周围一群孩子的羡慕与赞叹。那一年,班里许多孩子默默地拿起笔,开始写小说。即便不写小说的,日记里也出现了一篇篇精彩的小故事,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也有无厘头的戏说……总之,动笔写写似乎成了那一群孩子们的共同追求,谁说这不是我身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收获呢!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可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其实我常想,老师下水,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照、模仿的习作范本,而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写作氛围——为兴趣而写作,为满足倾诉的需求而写作,把写作转变成孩子的一种内在需求,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吧。
故事二:打油诗皇帝vs钓虾将军
小飞是个聪明却时常喜欢偷点小懒的小家伙,典型的理科男,一接触文科马上学习兴趣降低,更别提写作文了。初二第一学期过了一个月,练笔一共写了四篇,分别是:《假期里的新鲜事》《在双休日里》《难忘的瞬间》《为自己喝彩》。小家伙第一篇写了假期里去钓龙虾的事情,语言乏善可陈,但是难得写得很真实有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城市里的孩子回归乡间生活时的兴奋和愉悦,连我都被深深地感染了。看着这篇童趣盎然的文章,我也禁不住提笔赞叹一番,既表达了对乡间生活的向往,也肯定了他作文的进步。大约是评语对他的刺激太过,小家伙竟然执著地把自己的这篇文章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文,于是炮制出了一席丰盛的“龙虾宴”:第二篇《在双休日里》他写了周末爸爸带他到小河沟里钓龙虾。我怀着淡淡的哀愁,提笔写下“其实你可以尝试一下别的题材,相信你也同样写得好”。第三篇《难忘的瞬间》,他写了自己第一次钓龙虾成功的瞬间。我呆滞半晌,调侃道:“你是准备把全世界的龙虾都卖给我?”第四篇半命题作文《为自己喝彩》,当我再一次看到,他第四次拿起小桶走向小河边,准备钓龙虾时,我觉得我已经无语了,甚至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说他写得不好吧,好像有“出尔反尔”的嫌疑;说他写得不错,那他会不会把这龙虾永永远远地钓下去?沉吟片刻,我别别扭扭地写下一行字—— 任尔千变又万化,一篇文章打天下。花开年年望相似,历尽繁华唯钓虾。即日起,特封汝为钓虾将军,钦此。
一首打油诗,激起千层浪。
没两天,作文本发下去,“钓虾将军”的绰号就在班里叫开了。在走廊上见到我,小飞也不说话,只是抿着嘴羞涩而略带尴尬地笑,这么一笑就笑了好几天。渐渐地又有“打油诗皇帝”的说法传到我的耳朵里,还有孩子在作文后用铅笔写上一句“求打油诗”,更有甚者,开始用打油诗来开起了我的玩笑。
一次上课不小心写了错别字,被一个学生当做笑谈写进日记,文后附诗一首:痰盂非草帽,怎能随便罩。若是互通用,肥皂变年糕。我读了很是感慨,赞道:打油诗皇帝的头衔终于可以易主了。
其实,除了课堂作文,平时的练笔和周记我都很少一本正经地写评语。虽然写作技巧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我觉得如果每次作文的目的都是为了写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描写细腻的四平八稳的高分作文的话,那么,除了作文本上那个数字外,究竟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获得心情的愉快和满足呢?写作训练,真正是一件欲速则不达的事。或许在分数至上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已经太过功利。所以,老师如果能少一些功利心,孩子也许就会轻松一些、快乐一些,对教学内容的排斥或许也就能相应地减少一些了。
故事三:刚起头的下水作文vs被贴标签的学生
那年我教初一,班里有一个成绩极差,对学习也几乎没有要求的孩子,叫小军。小军的爸爸是驾校的教练,妈妈自己开个小服装店,整天早出晚归,也顾不上孩子。一个学期中,大概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后会突击管教一下小军——而且是直接上家法的那种管教。一来二去,小军成了一个安全感不足,攻击性有余,让所有大人听到名字就大摇其头的“坏小孩”,甚至小军自己也固执地坚定着自己“坏小孩”的发展方向。半个学期下来,小军不出所料考取了班级最后一名,而且总分还被倒数第二的同学甩开了几十分。各科老师找他谈话,他倔强地站在办公室,眼睛盯着天花板,一脸的大义凛然。多番思想教育无果后,老师们只能给他贴上了“无药可救”的标签。 那天作文课结束,我翻阅着学生交上来的当堂作文《心有春光》——刚刚学完朱自清的《春》,我想让孩子们尝试着写写春天,也写写春天里的故事。初一的孩子,笔法青涩,还不懂什么铺陈渲染之类,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盲目地写着春天,写着自己的故事,甚至环境描写和故事本身完全是割裂的,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文章写得很糟糕。我一阵头疼,想着自己要不要下水写一篇。小军这时却来了,来背《春》。我很意外,要知道平时让他背书可是三催四请也不肯进办公室的。他磕磕绊绊地背了一节,虽然很不熟,但看得出至少是花了工夫背过的。我微笑着鼓励他,他也报以羞赧又带点自得的微笑。送他走出办公室,我忽然心有所感,回到电脑旁敲下了这么一段话:
看着小军微微扬起的脸庞,我的心轻轻一震,期中考试以来的焦虑、担忧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不尽的欣喜之意。看着窗外渐渐明媚的春光,我想,春天终究还是来了,虽然历经了无数次犹豫和挣扎,但是,春天的种子早就在泥土中深深扎根,只等着蓄满那破土而出的力量。诚然,小军今天的课文背得并不熟练,学习上也的确和同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谁又知道,这不是另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呢?心中的喜悦已如涌动的春潮渐渐激荡、澎湃起来,它从我的心底流泻出来,注满我倒映出春光的眼眸。在这样轻柔的春风里,我微笑了,我又想起了那句话——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文章写好后,我在作文课上读给孩子们听。结果,当然如你所预料的那样,小军变了,孩子们看小军的眼神也同样地变了。期末考试,小军如愿摘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并且还超过了前面的四个同学。看着小军的成绩单,我想,这个孩子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前几天看网上的博文,看到很多老师提到“下水作文”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来写,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孩子一篇样板文章去模仿。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但是对我来说,我总觉得如果脱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为写作而写作,那将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以度己之心度人,相信在此基础上,让没有相关体验的孩子来套用老师的体验,即便能模拟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其创作过程也应该是麻木而痛苦的。所以,即使是下水作文,我也总是秉承着“为自己的需求而写作”的理念:每一次“下水”,我都是快乐地倾诉着,然后快乐地与孩子们分享。写作,一定要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才会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因此,作为老师,我唯有身体力行,告诉我的孩子们老师爱你们,老师也爱写作——我们的人生太需要文字来帮助我们沉淀,我们的生活也太需要文字来帮助我们铭记,所以和文字做朋友吧。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并且,没有之一。
如果,生活是一条河;如果,文学是一条河……如果孩子们注定要涉水过河,那么,我想,我该拉着孩子们的手,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岸上的指挥者。让我们共同涉涉生活的水,共同寻找戏水的欢乐。
(无锡市山北中学)
故事一:光明天使vs暗黑天使
“空旷的圣殿里,大天使菁精儿挥动着翅膀拥住面前哭泣着的小小身影——‘你看,原来我的翅膀是灰色的……’杰西卡抽噎着说,‘我不是大天使,为什么我不是大天使……’圣殿外,一群不知何时集结的天使们,迅速地移动着,翅膀一张一合中,竟已来到了圣殿的门口。阳光静静地流泻着,照在他们巨大的翅膀上,清晰地勾勒出一根根羽毛的完美的形态,但是,再看向那些羽毛时,却发现它们竟然是——灰色的!”……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与之一起终止的还有我和小诸的师生生活。
小小的杰西卡和小小的菁精儿,两个一起生在圣殿、长在圣殿的天使,他们曾经一起欢乐过,一起成长过,一起在圣殿里抢过一块排骨,一起对抗过周围不友善的天使们,却在长大后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一个来自于光明,一个却出身叛逆。如今回想起当年和小诸一起写下的这篇小说,我突然觉得这是否是孩子的一个暗喻:90后的女孩,有着天使般可爱的外表,但是心里却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向往着有朝一日终于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有着洁白的大翅膀的光明天使,于是她终于能走出圣殿,走进那一群有着灰色翅膀的伙伴们。
也许小诸就是这样一个不羁的孩子,她天真、可爱,又带着点青春期的小叛逆,时常有很多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出格的小心思;但是,让我庆幸的是,她的心始终是对我敞开的,让我能时时看到她对成人世界的憧憬和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我想也许正是写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那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上,留下的不再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说教,而是朋友间倾心的笔谈与交流。就是这一个个沉默的文字,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铺设好孩子成长的坦途。当然,我和小诸的小说当年还引来了周围一群孩子的羡慕与赞叹。那一年,班里许多孩子默默地拿起笔,开始写小说。即便不写小说的,日记里也出现了一篇篇精彩的小故事,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也有无厘头的戏说……总之,动笔写写似乎成了那一群孩子们的共同追求,谁说这不是我身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收获呢!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可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其实我常想,老师下水,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照、模仿的习作范本,而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写作氛围——为兴趣而写作,为满足倾诉的需求而写作,把写作转变成孩子的一种内在需求,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吧。
故事二:打油诗皇帝vs钓虾将军
小飞是个聪明却时常喜欢偷点小懒的小家伙,典型的理科男,一接触文科马上学习兴趣降低,更别提写作文了。初二第一学期过了一个月,练笔一共写了四篇,分别是:《假期里的新鲜事》《在双休日里》《难忘的瞬间》《为自己喝彩》。小家伙第一篇写了假期里去钓龙虾的事情,语言乏善可陈,但是难得写得很真实有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城市里的孩子回归乡间生活时的兴奋和愉悦,连我都被深深地感染了。看着这篇童趣盎然的文章,我也禁不住提笔赞叹一番,既表达了对乡间生活的向往,也肯定了他作文的进步。大约是评语对他的刺激太过,小家伙竟然执著地把自己的这篇文章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文,于是炮制出了一席丰盛的“龙虾宴”:第二篇《在双休日里》他写了周末爸爸带他到小河沟里钓龙虾。我怀着淡淡的哀愁,提笔写下“其实你可以尝试一下别的题材,相信你也同样写得好”。第三篇《难忘的瞬间》,他写了自己第一次钓龙虾成功的瞬间。我呆滞半晌,调侃道:“你是准备把全世界的龙虾都卖给我?”第四篇半命题作文《为自己喝彩》,当我再一次看到,他第四次拿起小桶走向小河边,准备钓龙虾时,我觉得我已经无语了,甚至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说他写得不好吧,好像有“出尔反尔”的嫌疑;说他写得不错,那他会不会把这龙虾永永远远地钓下去?沉吟片刻,我别别扭扭地写下一行字—— 任尔千变又万化,一篇文章打天下。花开年年望相似,历尽繁华唯钓虾。即日起,特封汝为钓虾将军,钦此。
一首打油诗,激起千层浪。
没两天,作文本发下去,“钓虾将军”的绰号就在班里叫开了。在走廊上见到我,小飞也不说话,只是抿着嘴羞涩而略带尴尬地笑,这么一笑就笑了好几天。渐渐地又有“打油诗皇帝”的说法传到我的耳朵里,还有孩子在作文后用铅笔写上一句“求打油诗”,更有甚者,开始用打油诗来开起了我的玩笑。
一次上课不小心写了错别字,被一个学生当做笑谈写进日记,文后附诗一首:痰盂非草帽,怎能随便罩。若是互通用,肥皂变年糕。我读了很是感慨,赞道:打油诗皇帝的头衔终于可以易主了。
其实,除了课堂作文,平时的练笔和周记我都很少一本正经地写评语。虽然写作技巧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我觉得如果每次作文的目的都是为了写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描写细腻的四平八稳的高分作文的话,那么,除了作文本上那个数字外,究竟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获得心情的愉快和满足呢?写作训练,真正是一件欲速则不达的事。或许在分数至上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已经太过功利。所以,老师如果能少一些功利心,孩子也许就会轻松一些、快乐一些,对教学内容的排斥或许也就能相应地减少一些了。
故事三:刚起头的下水作文vs被贴标签的学生
那年我教初一,班里有一个成绩极差,对学习也几乎没有要求的孩子,叫小军。小军的爸爸是驾校的教练,妈妈自己开个小服装店,整天早出晚归,也顾不上孩子。一个学期中,大概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后会突击管教一下小军——而且是直接上家法的那种管教。一来二去,小军成了一个安全感不足,攻击性有余,让所有大人听到名字就大摇其头的“坏小孩”,甚至小军自己也固执地坚定着自己“坏小孩”的发展方向。半个学期下来,小军不出所料考取了班级最后一名,而且总分还被倒数第二的同学甩开了几十分。各科老师找他谈话,他倔强地站在办公室,眼睛盯着天花板,一脸的大义凛然。多番思想教育无果后,老师们只能给他贴上了“无药可救”的标签。 那天作文课结束,我翻阅着学生交上来的当堂作文《心有春光》——刚刚学完朱自清的《春》,我想让孩子们尝试着写写春天,也写写春天里的故事。初一的孩子,笔法青涩,还不懂什么铺陈渲染之类,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盲目地写着春天,写着自己的故事,甚至环境描写和故事本身完全是割裂的,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文章写得很糟糕。我一阵头疼,想着自己要不要下水写一篇。小军这时却来了,来背《春》。我很意外,要知道平时让他背书可是三催四请也不肯进办公室的。他磕磕绊绊地背了一节,虽然很不熟,但看得出至少是花了工夫背过的。我微笑着鼓励他,他也报以羞赧又带点自得的微笑。送他走出办公室,我忽然心有所感,回到电脑旁敲下了这么一段话:
看着小军微微扬起的脸庞,我的心轻轻一震,期中考试以来的焦虑、担忧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不尽的欣喜之意。看着窗外渐渐明媚的春光,我想,春天终究还是来了,虽然历经了无数次犹豫和挣扎,但是,春天的种子早就在泥土中深深扎根,只等着蓄满那破土而出的力量。诚然,小军今天的课文背得并不熟练,学习上也的确和同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谁又知道,这不是另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呢?心中的喜悦已如涌动的春潮渐渐激荡、澎湃起来,它从我的心底流泻出来,注满我倒映出春光的眼眸。在这样轻柔的春风里,我微笑了,我又想起了那句话——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文章写好后,我在作文课上读给孩子们听。结果,当然如你所预料的那样,小军变了,孩子们看小军的眼神也同样地变了。期末考试,小军如愿摘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并且还超过了前面的四个同学。看着小军的成绩单,我想,这个孩子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前几天看网上的博文,看到很多老师提到“下水作文”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来写,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孩子一篇样板文章去模仿。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但是对我来说,我总觉得如果脱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为写作而写作,那将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以度己之心度人,相信在此基础上,让没有相关体验的孩子来套用老师的体验,即便能模拟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其创作过程也应该是麻木而痛苦的。所以,即使是下水作文,我也总是秉承着“为自己的需求而写作”的理念:每一次“下水”,我都是快乐地倾诉着,然后快乐地与孩子们分享。写作,一定要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才会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因此,作为老师,我唯有身体力行,告诉我的孩子们老师爱你们,老师也爱写作——我们的人生太需要文字来帮助我们沉淀,我们的生活也太需要文字来帮助我们铭记,所以和文字做朋友吧。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并且,没有之一。
如果,生活是一条河;如果,文学是一条河……如果孩子们注定要涉水过河,那么,我想,我该拉着孩子们的手,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岸上的指挥者。让我们共同涉涉生活的水,共同寻找戏水的欢乐。
(无锡市山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