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颈椎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与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保守治疗和针对性手术方案应用于脊柱颈椎骨折(CSF)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的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回访,并在术前术后采用日本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的四肢功能、感觉功能和膀胱功能,通过观察对比组间CSF患者的疗效来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JOA分值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P>0.05),6月后随访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分值明显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CSF患者按照针对性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CSF患者(P<0.05)。结论:对于多数CSF患者来说,其骨折情况不是十分稳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损伤脊髓的风险,往往不利于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而通过针对患者不同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可使CSF患者的疗效得以提高,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在CSF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关键词:CSF;方案;效果;分析评价
  为了探讨我院采用针对性CFS手术方案的临床优势,特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如下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的56例患者均经过精密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判断为CFS患者,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中有男女患者分别有18例和12例,年龄31~63岁间,平均(39.8±13.9)岁,坠伤、摔跌伤、交通撞伤的患者分别有7例、9例、8例和6例;对照组中有男女患者分别有15例和11例,年龄30~63岁间,平均(40.1±12.8)岁,坠伤、摔跌伤、交通撞伤的患者分别有5例、8例、7例和6例,组间患者的性别比率、年龄构成、致伤原因、骨骼分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可比。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就诊的患者若出现颈部、胸背部的疼痛加剧、各种原因造成的外伤情况,结合X线、CT和MRI检查和复查的影像特点(如三柱骨折、关节突显)、骨折症状和部位以及血沉、HIA-B27血清学检验结果,依据纽约CFS诊断标准进行判断,确诊后应立即对患者展开治疗。
  1.2.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实施头部骨骼牵引、Hallo支架以及石膏固定等。这种治疗方案可避免手术过程带来的风险,适用于无法或不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骼能够自动复位。然而此种治疗方式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形成折骨的脱位移位、反折合压迫,容易造成神经组织损伤,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不良影响,患者还容易发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2)观察组: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针对CFS患者三柱骨折、不稳定性强的特点,采用脊柱减压术和短节段前后入路固定术等手段施治。而对于无法立即进行手术的患者则应该首先采取头颈制动的保守治疗;对于出现折面脱位的患者,则在进行后路固定后,再行前路减压或融合固定。
  1.2.3疗效评价 在初诊时和治疗后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JOA评分的分值可揭示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情况,并通过功能改善评价疗效。JOA评分的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功能恢复越好,总有效率越高,则疗效越好。文中利用改善率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若改善率>60%为显效;改善率在25%和60%间为有效;改善率<25%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n×100%,改善率=[(治疗后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100%[1]。
  1.3 统计方法 (均数±标差)为计量值,%为计数值,t检验组间JOA评分,方差分析检验组内治疗前后JOA分值,卡方检验组间总有效率,P<0.05显著有差异,由SPSS13.0统计。
  2 结果
   表1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JOA评分值分别为(7.59±1.58)分和(7.63±1.92)分,无大差别(P>0.05),而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值分别为(10.57±3.02)分和(8.91±3.18),观察组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值明显更高(P<0.05)。
  表1 两组CSF患者在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情况(均数±标差)
  注:同治疗前比较,P*<0.05。
  表2中,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有13例、9例和7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
  表2 组间CSF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情况(疗效比较(%)
  3 讨论
   在CFS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最为常见,本文也以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强直性脊柱炎可使人体结构中的轴线骨骼发生剧烈疼痛,同时导致运动性脊柱、颈椎等骨段在外力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骨折[2-5]。为观察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CF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本次研究。
  数据揭示,两组患者在术前JOA分值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P>0.05),6月后随访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分值明显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CSF患者按照针对性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CSF患者(P<0.05)。分析原因,对于CFS患者通常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以石膏和支架固定为主的保守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可避免手术过程带来的风险,适用于无法或不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骼能够自动复位,但由于此类骨折的稳定性较差,固定过程易发折骨错位、脱位,还会引发褥疮、感染性炎症,同时给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造成了较大障碍。而针对CFS患者三柱骨折、不稳定性强的特点,采用脊柱减压、前后路手术以及入路固定等手术方案,可以减小骨折部位的压迫、使骨骼的稳定性得以加强从而减少移位、错位的发生,针对不同的骨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也更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同时治疗后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功能恢复和锻炼,折面愈合更快,疗效也更令人满意[6-8]。
   综上,对于多数CSF患者来说,其骨折情况不是十分稳定,采取石膏固定、支架等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损伤脊髓的风险,往往不能使骨折折面在短时间内愈合,并不利于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而通过采用对脊柱进行减压治疗、前后路手术和入路固定等方式,并针对患者不同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可使CSF患者的疗效得以提高,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在CSF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兵.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 (JOA 评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006): 623-623.
  [2]杨戈, 陈雪, 司英奎, 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9(24): 161-169.
  [3]傅建淞, 刘向宇, 金安. 脊柱颈椎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与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31): 570-572.
  [4]陈科, 陈仲, 靳安民, 等. 比较 4 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1, 15(48): 9059-9063.
  [5]张立军.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1): 48-50.
  [6]胡晓春, 张兴祥, 周志平.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 70 例疗效评价[J]. 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10): 915-917.
  [7]房巍.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 76-77.
  [8]骆立荣. 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3, 19(12): 56-57.
  医学小常识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与丹参粉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40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联合丹参粉针治疗)和乙组(46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肝功能?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早期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近两年期间我院接收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平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将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应用于研究组,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观察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膝骨关节炎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2组膝关节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膝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即刻和延迟治疗对新诊断癫病患者复发法的不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某医院收治的123例新诊断癫痫患者,并将其按照治疗前发病次数进行分组,其中,对72例发病次数(≤3次)的患者进行即刻治疗,对51例发病次数(>3次)的患者进行延迟治疗,均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进行3、6、12、24个月随访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结果:在即刻治疗组中,3、6个月累计复发率为13.9%和19.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转移性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效、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与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为增强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入院进行缺血中风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利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则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两组均持续28d,且28d为一个疗程,然后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一个疗程后的生活质量指数(QLI)和神经功能缺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科近4年共计120例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60例和开腹组6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2)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盆腔粘连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LCP(锁定加压钢板)与非LCP治疗方式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共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为55例,采用LCP(锁定加压钢板)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59例,采用非LCP方式进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进行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5例,该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并选取同期行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根治的患者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为主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行中医内科治疗为主,西医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