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保守治疗和针对性手术方案应用于脊柱颈椎骨折(CSF)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的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回访,并在术前术后采用日本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的四肢功能、感觉功能和膀胱功能,通过观察对比组间CSF患者的疗效来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JOA分值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P>0.05),6月后随访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分值明显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CSF患者按照针对性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CSF患者(P<0.05)。结论:对于多数CSF患者来说,其骨折情况不是十分稳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损伤脊髓的风险,往往不利于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而通过针对患者不同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可使CSF患者的疗效得以提高,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在CSF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关键词:CSF;方案;效果;分析评价
为了探讨我院采用针对性CFS手术方案的临床优势,特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如下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的56例患者均经过精密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判断为CFS患者,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中有男女患者分别有18例和12例,年龄31~63岁间,平均(39.8±13.9)岁,坠伤、摔跌伤、交通撞伤的患者分别有7例、9例、8例和6例;对照组中有男女患者分别有15例和11例,年龄30~63岁间,平均(40.1±12.8)岁,坠伤、摔跌伤、交通撞伤的患者分别有5例、8例、7例和6例,组间患者的性别比率、年龄构成、致伤原因、骨骼分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可比。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就诊的患者若出现颈部、胸背部的疼痛加剧、各种原因造成的外伤情况,结合X线、CT和MRI检查和复查的影像特点(如三柱骨折、关节突显)、骨折症状和部位以及血沉、HIA-B27血清学检验结果,依据纽约CFS诊断标准进行判断,确诊后应立即对患者展开治疗。
1.2.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实施头部骨骼牵引、Hallo支架以及石膏固定等。这种治疗方案可避免手术过程带来的风险,适用于无法或不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骼能够自动复位。然而此种治疗方式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形成折骨的脱位移位、反折合压迫,容易造成神经组织损伤,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不良影响,患者还容易发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2)观察组: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针对CFS患者三柱骨折、不稳定性强的特点,采用脊柱减压术和短节段前后入路固定术等手段施治。而对于无法立即进行手术的患者则应该首先采取头颈制动的保守治疗;对于出现折面脱位的患者,则在进行后路固定后,再行前路减压或融合固定。
1.2.3疗效评价 在初诊时和治疗后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JOA评分的分值可揭示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情况,并通过功能改善评价疗效。JOA评分的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功能恢复越好,总有效率越高,则疗效越好。文中利用改善率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若改善率>60%为显效;改善率在25%和60%间为有效;改善率<25%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n×100%,改善率=[(治疗后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100%[1]。
1.3 统计方法 (均数±标差)为计量值,%为计数值,t检验组间JOA评分,方差分析检验组内治疗前后JOA分值,卡方检验组间总有效率,P<0.05显著有差异,由SPSS13.0统计。
2 结果
表1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JOA评分值分别为(7.59±1.58)分和(7.63±1.92)分,无大差别(P>0.05),而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值分别为(10.57±3.02)分和(8.91±3.18),观察组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值明显更高(P<0.05)。
表1 两组CSF患者在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情况(均数±标差)
注:同治疗前比较,P*<0.05。
表2中,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有13例、9例和7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
表2 组间CSF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情况(疗效比较(%)
3 讨论
在CFS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最为常见,本文也以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强直性脊柱炎可使人体结构中的轴线骨骼发生剧烈疼痛,同时导致运动性脊柱、颈椎等骨段在外力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骨折[2-5]。为观察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CF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本次研究。
数据揭示,两组患者在术前JOA分值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P>0.05),6月后随访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分值明显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CSF患者按照针对性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CSF患者(P<0.05)。分析原因,对于CFS患者通常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以石膏和支架固定为主的保守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可避免手术过程带来的风险,适用于无法或不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骼能够自动复位,但由于此类骨折的稳定性较差,固定过程易发折骨错位、脱位,还会引发褥疮、感染性炎症,同时给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造成了较大障碍。而针对CFS患者三柱骨折、不稳定性强的特点,采用脊柱减压、前后路手术以及入路固定等手术方案,可以减小骨折部位的压迫、使骨骼的稳定性得以加强从而减少移位、错位的发生,针对不同的骨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也更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同时治疗后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功能恢复和锻炼,折面愈合更快,疗效也更令人满意[6-8]。
综上,对于多数CSF患者来说,其骨折情况不是十分稳定,采取石膏固定、支架等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损伤脊髓的风险,往往不能使骨折折面在短时间内愈合,并不利于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而通过采用对脊柱进行减压治疗、前后路手术和入路固定等方式,并针对患者不同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可使CSF患者的疗效得以提高,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在CSF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兵.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 (JOA 评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006): 623-623.
[2]杨戈, 陈雪, 司英奎, 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9(24): 161-169.
[3]傅建淞, 刘向宇, 金安. 脊柱颈椎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与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31): 570-572.
[4]陈科, 陈仲, 靳安民, 等. 比较 4 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1, 15(48): 9059-9063.
[5]张立军.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1): 48-50.
[6]胡晓春, 张兴祥, 周志平.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 70 例疗效评价[J]. 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10): 915-917.
[7]房巍.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 76-77.
[8]骆立荣. 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3, 19(12): 56-57.
医学小常识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关键词:CSF;方案;效果;分析评价
为了探讨我院采用针对性CFS手术方案的临床优势,特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如下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的56例患者均经过精密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判断为CFS患者,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中有男女患者分别有18例和12例,年龄31~63岁间,平均(39.8±13.9)岁,坠伤、摔跌伤、交通撞伤的患者分别有7例、9例、8例和6例;对照组中有男女患者分别有15例和11例,年龄30~63岁间,平均(40.1±12.8)岁,坠伤、摔跌伤、交通撞伤的患者分别有5例、8例、7例和6例,组间患者的性别比率、年龄构成、致伤原因、骨骼分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可比。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就诊的患者若出现颈部、胸背部的疼痛加剧、各种原因造成的外伤情况,结合X线、CT和MRI检查和复查的影像特点(如三柱骨折、关节突显)、骨折症状和部位以及血沉、HIA-B27血清学检验结果,依据纽约CFS诊断标准进行判断,确诊后应立即对患者展开治疗。
1.2.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实施头部骨骼牵引、Hallo支架以及石膏固定等。这种治疗方案可避免手术过程带来的风险,适用于无法或不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骼能够自动复位。然而此种治疗方式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形成折骨的脱位移位、反折合压迫,容易造成神经组织损伤,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不良影响,患者还容易发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2)观察组: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针对CFS患者三柱骨折、不稳定性强的特点,采用脊柱减压术和短节段前后入路固定术等手段施治。而对于无法立即进行手术的患者则应该首先采取头颈制动的保守治疗;对于出现折面脱位的患者,则在进行后路固定后,再行前路减压或融合固定。
1.2.3疗效评价 在初诊时和治疗后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JOA评分的分值可揭示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情况,并通过功能改善评价疗效。JOA评分的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功能恢复越好,总有效率越高,则疗效越好。文中利用改善率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若改善率>60%为显效;改善率在25%和60%间为有效;改善率<25%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n×100%,改善率=[(治疗后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治疗前JOA分值]×100%[1]。
1.3 统计方法 (均数±标差)为计量值,%为计数值,t检验组间JOA评分,方差分析检验组内治疗前后JOA分值,卡方检验组间总有效率,P<0.05显著有差异,由SPSS13.0统计。
2 结果
表1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JOA评分值分别为(7.59±1.58)分和(7.63±1.92)分,无大差别(P>0.05),而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值分别为(10.57±3.02)分和(8.91±3.18),观察组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值明显更高(P<0.05)。
表1 两组CSF患者在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情况(均数±标差)
注:同治疗前比较,P*<0.05。
表2中,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有13例、9例和7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
表2 组间CSF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情况(疗效比较(%)
3 讨论
在CFS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最为常见,本文也以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强直性脊柱炎可使人体结构中的轴线骨骼发生剧烈疼痛,同时导致运动性脊柱、颈椎等骨段在外力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骨折[2-5]。为观察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CF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本次研究。
数据揭示,两组患者在术前JOA分值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P>0.05),6月后随访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分值明显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CSF患者按照针对性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CSF患者(P<0.05)。分析原因,对于CFS患者通常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以石膏和支架固定为主的保守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可避免手术过程带来的风险,适用于无法或不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且在治疗过程中的骨骼能够自动复位,但由于此类骨折的稳定性较差,固定过程易发折骨错位、脱位,还会引发褥疮、感染性炎症,同时给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造成了较大障碍。而针对CFS患者三柱骨折、不稳定性强的特点,采用脊柱减压、前后路手术以及入路固定等手术方案,可以减小骨折部位的压迫、使骨骼的稳定性得以加强从而减少移位、错位的发生,针对不同的骨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也更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同时治疗后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功能恢复和锻炼,折面愈合更快,疗效也更令人满意[6-8]。
综上,对于多数CSF患者来说,其骨折情况不是十分稳定,采取石膏固定、支架等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损伤脊髓的风险,往往不能使骨折折面在短时间内愈合,并不利于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而通过采用对脊柱进行减压治疗、前后路手术和入路固定等方式,并针对患者不同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可使CSF患者的疗效得以提高,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在CSF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兵.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 (JOA 评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006): 623-623.
[2]杨戈, 陈雪, 司英奎, 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9(24): 161-169.
[3]傅建淞, 刘向宇, 金安. 脊柱颈椎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与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31): 570-572.
[4]陈科, 陈仲, 靳安民, 等. 比较 4 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1, 15(48): 9059-9063.
[5]张立军.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1): 48-50.
[6]胡晓春, 张兴祥, 周志平.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 70 例疗效评价[J]. 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10): 915-917.
[7]房巍.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 76-77.
[8]骆立荣. 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3, 19(12): 56-57.
医学小常识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