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HT)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连续完成的301例HT患者中,选取术后存活时间≥6个月的患者2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正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利用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HT术后发生高血压的术前和术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

265例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17.4%(46/265);移植术后随访37(20~57)个月,高血压发生率为57.4%(152/265)。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7,95% CI:1.16~4.42,P<0.05)、术前高血压病史(OR:2.22,95% CI:1.05~4.71,P<0.05)和术后服用环孢素A(OR:2.54,95% CI:1.51~4.29,P<0.01)是HT术后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的生存率移植术后1年分别为100% 和98.1%,术后3年分别为97.2%和93.8%,术后5年分别为86.7%和93.8%,两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是H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男性、术前高血压病史和术后服用环孢素A是患者HT术后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调节可控危险因素和积极控制血压,HT术后高血压患者的中期生存率未受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单独以及联合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sion defibrillation, ICD)治疗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EN 及其下属各临床注册试验数据中心、美国食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非编码基因(noncoding repressor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RON)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过表达和干扰后,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FAT)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NRON基因在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拟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106例成功完成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组51例,对照组55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PCI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PCI术
目的探讨CT路标和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连续入选门诊双源CT检查诊断冠心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0例。将靶血管的冠状动脉CT影像转入磁导航系统,经剪辑、重建后投照在X线屏幕上作为实时路标。记录靶病变特征、放置导丝过程所需的时间、X线暴露量、对比剂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对30例入选患者的36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AS)的即刻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1例ICD术后发生VAS患者,回顾性分析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即刻及远期随访疗效。结果11例共接受15次消融,其中心外膜途径6次。术中9例共诱发20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平均周长为(384±141)ms,20%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性室速。7例诱发出多形性室速。平均X线透视时间(26±17)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探讨我国CKD与罹患房颤的关系。方法1168例CKD住院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3.3±14.2)岁,男性占54.5%。房颤由心电图或既往确切病史判定。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各亚组房颤的患病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房颤发生的关联因素。结果平均eGFR为(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常规培养3 d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10、100、1000 μmol/L)的H2O2处理24 h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模型,分别为10 μmol/L H2O2模型组、100 μmol/L H2O2模型组及1000 μmol/L H2O2模型组,另以完全培养基进行常规培养作为对照组。另外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2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hs-CRP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4组:Q1组(hs-CRP<6.26 mg/L),Q2组(hs-CRP 6.26~14.44 mg/L),Q3组(hs-CRP 14.45~33.08 mg/L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10例ALCAPA患者中,婴儿型3例,成人型7例。婴儿型患者均有左心室腔变大,前壁及侧壁搏幅减低。成人型患者可见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扩张;室间隔内可探及以舒张期为主的连续性血流信号;左前降支供血区心肌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7例患者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用Complior系统测量颈股段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 。用cfPWV评价动脉僵硬度,将cfPWV>12 m/s作为动脉僵硬度增高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844例)与增高组(530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TaqMan探针法获得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