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主要有:教学方式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教学评价转向多元评价等. 教师对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理解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深入地理解新课程,不知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应用范围,有的教学方式虽然好,比如操作、交流等,但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要用到它们,也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能用到它们;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发挥好的作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实,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不可忽视“情”“理”,而“情”指的是小学生认知的需要,“理”指的是科学合理.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合情合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情境创设必须和数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 把情境创设仅仅当作是课堂的点缀,偏离教学内容,片面追求课堂生动活泼的效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混合运算”一课时,先讲了个笑话:“老师让学生用‘如果’造句,学生说‘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比如果子也成熟了’. ”在一阵大笑声中教师说:“就让我们在欢乐中度过这节课吧!”
孩子们还沉浸在这个笑话带来的乐趣时,突然又要面对枯燥的混合运算,对教学有何益处呢?
我校宋洁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做客,为了欢迎他们,我准备了两种彩旗,红色的和黄色的,现在我想把它们贴到黑板上去.”(有教师听课)
教师先贴一面红旗,再贴一面黄旗,再贴一面红旗.
“猜猜,下面我可能会贴哪种旗?”
“黄旗!”
“猜对了,接下来呢?”
“红旗!”
“又猜对了,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呀?”
“我发现两个红旗就夹着一个黄旗!”
“原来你们发现了两种旗排列上的特点.”
猜一猜为本课要找的规律作下了铺垫,学生在游戏中水到渠成地投入到了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
情境创设的方法可谓之多: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轻松的音乐、欢乐的比赛、有趣的实验……但是都要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为前提.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最易得、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加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无疑会给数学课带来真正的活力.
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情境创设的价值.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除了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外,还应有设计愉快教学情境的能力,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真正上出好的数学课.
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课堂小结部分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
师:说到这里,我想给你们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首古诗说得也是这个道理,课后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
这个环节有效地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把握,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如何能设计得出来呢?
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合情合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让八个学生一组,对几个正方体进行观察、比较,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最后却没什么结论,什么原因呢?观察物体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八个人在几个小小的正方体四周围成一圈,怎么观察?
快乐教学以促使学生获取发展与成功为目的,必然为各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应用开辟用武之地. 在教学上,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为求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深刻性、趣味性,可通过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时,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快乐教学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在数学教学中,更要处理好“乐”和“理”的关系.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时,在认识了大于号之后认识小于号时开玩笑说“它上次不是这样睡着的呀!”小朋友就笑个不停,教师光是“不准笑”就说了好几次,大大扰乱了课堂秩序. 有一位小同学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样的,你说过,一个东西如果站着看是它,睡下去也还是它. ”听课的教师都很吃惊,想想也理解了这个小学生,观察物体时教师的确说过竖着放是一个长方体,横着放也还是长方体.
数学课上开的玩笑要有科学性;同时,要注意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摇?摇?摇?摇?摇
同样是这节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刚才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大嘴巴”总是对着什么数?“尖嘴巴”总是对着什么数?小朋友观察、比较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想想看,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它们?
小组讨论后,教师说:“我也有一种方法,能够很快记住.”
接着出示儿歌: 大嘴巴向左大于号,
小嘴巴向左小于号,
大嘴巴对大数刚好,
小嘴巴对小数真巧.
比较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位教师找到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借助儿歌,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两个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设计得合情合理.
评价语言的运用要合情合理
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教师还是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已经认真思考了,但我还是不同意你的意见,你先坐下听一听别人的想法好吗?”
我很不理解,难道我们的孩子自尊心那么脆弱,来不得一点点批评?那“挫折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我们提倡正面教育,可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校徐新宏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除法”时,一位学生把加法错看成了乘法,徐老师当时就严厉地说:“你还真不细心呀!”学生一看题目,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徐老师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再给你一次机会!”
学习是严肃、科学的事情,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其实表扬也要有针对性,学生表现好,你就说“你真棒”“真了不起”等,刚开始对学生的确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每天都在说,对每个学生都这样说,连表情、语气都没有变化,时间久了,他们就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在意你的评价了. 如果换成 “你已经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或“你的计算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等,则比那些客套话的效果要好许多.
一位教师在上四年级上册“除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遇到这样一道题:被除数是185,商是11,余数是9,求除数. 一位学生说,用185除以11得到16还余9,算得除数为16. 这种算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余数小于商,如这一题的“9”比“11”小,是能这样计算的;如果余数大于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比如185除以60得到3余5,而185除以3得到的不可能是60余5. 道理很简单,要想让“a÷b=c……d”与“a÷c=b……d”同时成立,d必须同时小于b和c. 这道题目正确的解法应是用被除数减余数的差除以除数.
教师经过认真的考虑后对回答的学生说:“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想到了这种方法,不过这种方法有时候是行不通的,我想老师一讲你就明白了. ”
这个评价肯定了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也指出了这种算法上的不足,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其实,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往往事前少思考,容易草率从事,有时不免要失败,容易激动,也容易懊丧,给学习带来不良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让他们以后能克制灰心丧气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坚持正面教育外,还要经常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受挫的原因,鼓励学生事前认真研究,考虑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渐渐养成经过深思熟虑再付之行动的习惯;我们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学习无止境,遇到困难不能气馁,顺利时也不能骄傲自满,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能控制自己意志的良好品质.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奋、谨慎、进取心等方面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样有意识的培养,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儿童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息息相关,教师哪怕很随便的一句话也会在学生的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慎重态度去评价学生,力争科学、全面地评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围绕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科学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价语言的运用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主要有:教学方式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教学评价转向多元评价等. 教师对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理解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深入地理解新课程,不知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应用范围,有的教学方式虽然好,比如操作、交流等,但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要用到它们,也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能用到它们;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发挥好的作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实,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不可忽视“情”“理”,而“情”指的是小学生认知的需要,“理”指的是科学合理.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合情合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情境创设必须和数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 把情境创设仅仅当作是课堂的点缀,偏离教学内容,片面追求课堂生动活泼的效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混合运算”一课时,先讲了个笑话:“老师让学生用‘如果’造句,学生说‘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比如果子也成熟了’. ”在一阵大笑声中教师说:“就让我们在欢乐中度过这节课吧!”
孩子们还沉浸在这个笑话带来的乐趣时,突然又要面对枯燥的混合运算,对教学有何益处呢?
我校宋洁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做客,为了欢迎他们,我准备了两种彩旗,红色的和黄色的,现在我想把它们贴到黑板上去.”(有教师听课)
教师先贴一面红旗,再贴一面黄旗,再贴一面红旗.
“猜猜,下面我可能会贴哪种旗?”
“黄旗!”
“猜对了,接下来呢?”
“红旗!”
“又猜对了,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呀?”
“我发现两个红旗就夹着一个黄旗!”
“原来你们发现了两种旗排列上的特点.”
猜一猜为本课要找的规律作下了铺垫,学生在游戏中水到渠成地投入到了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
情境创设的方法可谓之多: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轻松的音乐、欢乐的比赛、有趣的实验……但是都要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为前提.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最易得、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加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无疑会给数学课带来真正的活力.
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情境创设的价值.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除了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外,还应有设计愉快教学情境的能力,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真正上出好的数学课.
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课堂小结部分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
师:说到这里,我想给你们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首古诗说得也是这个道理,课后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你们的爸爸、妈妈.
这个环节有效地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把握,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如何能设计得出来呢?
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合情合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让八个学生一组,对几个正方体进行观察、比较,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最后却没什么结论,什么原因呢?观察物体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八个人在几个小小的正方体四周围成一圈,怎么观察?
快乐教学以促使学生获取发展与成功为目的,必然为各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应用开辟用武之地. 在教学上,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为求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深刻性、趣味性,可通过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时,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快乐教学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在数学教学中,更要处理好“乐”和“理”的关系.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时,在认识了大于号之后认识小于号时开玩笑说“它上次不是这样睡着的呀!”小朋友就笑个不停,教师光是“不准笑”就说了好几次,大大扰乱了课堂秩序. 有一位小同学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样的,你说过,一个东西如果站着看是它,睡下去也还是它. ”听课的教师都很吃惊,想想也理解了这个小学生,观察物体时教师的确说过竖着放是一个长方体,横着放也还是长方体.
数学课上开的玩笑要有科学性;同时,要注意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摇?摇?摇?摇?摇
同样是这节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刚才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大嘴巴”总是对着什么数?“尖嘴巴”总是对着什么数?小朋友观察、比较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想想看,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它们?
小组讨论后,教师说:“我也有一种方法,能够很快记住.”
接着出示儿歌: 大嘴巴向左大于号,
小嘴巴向左小于号,
大嘴巴对大数刚好,
小嘴巴对小数真巧.
比较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位教师找到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借助儿歌,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两个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设计得合情合理.
评价语言的运用要合情合理
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教师还是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已经认真思考了,但我还是不同意你的意见,你先坐下听一听别人的想法好吗?”
我很不理解,难道我们的孩子自尊心那么脆弱,来不得一点点批评?那“挫折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我们提倡正面教育,可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校徐新宏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除法”时,一位学生把加法错看成了乘法,徐老师当时就严厉地说:“你还真不细心呀!”学生一看题目,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徐老师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再给你一次机会!”
学习是严肃、科学的事情,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其实表扬也要有针对性,学生表现好,你就说“你真棒”“真了不起”等,刚开始对学生的确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每天都在说,对每个学生都这样说,连表情、语气都没有变化,时间久了,他们就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在意你的评价了. 如果换成 “你已经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或“你的计算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等,则比那些客套话的效果要好许多.
一位教师在上四年级上册“除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遇到这样一道题:被除数是185,商是11,余数是9,求除数. 一位学生说,用185除以11得到16还余9,算得除数为16. 这种算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余数小于商,如这一题的“9”比“11”小,是能这样计算的;如果余数大于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比如185除以60得到3余5,而185除以3得到的不可能是60余5. 道理很简单,要想让“a÷b=c……d”与“a÷c=b……d”同时成立,d必须同时小于b和c. 这道题目正确的解法应是用被除数减余数的差除以除数.
教师经过认真的考虑后对回答的学生说:“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想到了这种方法,不过这种方法有时候是行不通的,我想老师一讲你就明白了. ”
这个评价肯定了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也指出了这种算法上的不足,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其实,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往往事前少思考,容易草率从事,有时不免要失败,容易激动,也容易懊丧,给学习带来不良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让他们以后能克制灰心丧气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坚持正面教育外,还要经常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受挫的原因,鼓励学生事前认真研究,考虑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渐渐养成经过深思熟虑再付之行动的习惯;我们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学习无止境,遇到困难不能气馁,顺利时也不能骄傲自满,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能控制自己意志的良好品质.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奋、谨慎、进取心等方面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样有意识的培养,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儿童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息息相关,教师哪怕很随便的一句话也会在学生的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慎重态度去评价学生,力争科学、全面地评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围绕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科学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价语言的运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