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等方面提出问题,之后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高电压相关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矛盾。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相对复杂性,在客观上增大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高电压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通过现场观测、测试及亲自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素养及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系统地掌握高电压技术领域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一)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二)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三)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二)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門、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1:168-170.
[2]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1:181-185.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176-177.
[4]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172-174.
[5]唐满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4:162-164.
[6]罗广福,苏英明,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02:73-75+82.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高电压相关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矛盾。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相对复杂性,在客观上增大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高电压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通过现场观测、测试及亲自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素养及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系统地掌握高电压技术领域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一)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二)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三)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二)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門、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1:168-170.
[2]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1:181-185.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176-177.
[4]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172-174.
[5]唐满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4:162-164.
[6]罗广福,苏英明,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02:73-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