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世揣测
以制造有人驾驶战斗机闻名于世的俄罗斯米格公司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出人意料地向人们展示了研制多年的“魔鬼鱼”(skat,也有媒体译为“鳐鱼”)无人战斗机,让人眼前一亮。据国外媒体报道,该型无人机已经研制了将近20年,现在才公开,其身世让人觉得扑朔迷离。
无人战斗机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最早是为了检验有人驾驶飞机上一些超前技术而作为试验机。如美国X-36,就是为了检验无垂直尾翼气动布局和飞行机动性能否成功结合和研制的。当时俄罗斯航空实力经过苏联解体而急剧下降,其飞行器理论及制造各部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无人战斗机这种在当时超前的概念也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俄罗斯航空界。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解释“魔鬼鱼”的研制初衷呢?看看其类似于B-2A的外型,再联想到同一时期美国B-2A正处于准备服役阶段,我们就不难看出:“魔鬼鱼”最初可能只是为了试验对付B-2A而制造的靶机或模拟试验平台。而后随着无人战斗机概念的出现,慢慢过渡成为无人战斗机。
外形分析
据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报道,“魔鬼鱼”长约10.25米,翼展约11.5米,重10吨,载弹量2吨,航程40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800千米/小时。从外形上看,“魔鬼鱼”与欧洲最近研制的“神经元”无人战斗机相近,也是典型的类蝙蝠气动布局,采用背部进气和翼身融合设计,没有垂尾。从这点可以推测其巡航状态是亚音速,主要作为对地攻击平台使用,在面对敌机时基本没有机动摆脱能力,空中对抗能力相对较弱。从其正面照片来看,可以很容易感觉到“魔鬼鱼”的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的比例要大于“神经元”和美国X-47B无人战斗机。形成一个明显的鼓包。机翼为下单翼,前缘后掠角大约55。后缘为类似B-2的W型。后缘处机翼外侧各设计有扰流板制动舵,用于高速情况下减小扰流或降低升力,便于降低高度,当飞机接地后扰流板立即伸出来释放升力,因此飞机的重量就从机翼转移到轮子上,能够得到更好的制动性能。
本次静态展示的“魔鬼鱼”无人战斗机扰流板制动舵是打开的,好像刚从跑道上降落,给人留下了很大的联想空间。后缘内侧各有两个升降副翼,用来同时实现飞机俯仰和滚转操纵的主操纵面,兼有升降舵和副翼的功能。左右升降副翼同向偏转时可以起升降舵的作用,而左右反向偏转(差动)则可以起副翼作用。这种设计已经广泛应用于无尾飞机上。此外,“魔鬼鱼”的起落架类似于米格-21战斗机,但大为简化,没有采用液压驱动,而是直接采用电驱动。进气口为类梯形,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两个进气道,在“魔鬼鱼”的底部有一个弹舱。但机翼下没有看到导弹发射架。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次展出的仅是全尺寸模型,原型机上可安装发射架,但为了保证隐身性能,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才外挂武器。从“魔鬼鱼”表面可以看出,其材料可能主要是铝合金,并没有采用多少复合材料,但在以后的实用型号上是否采用复合材料还不得而知。总体而言,从整个“魔鬼鱼”的外形结构来看,达到了一定的隐身目的。至于是否如俄罗斯官方媒体所说的那么厉害还很难判断。
动力系统
据外界推测,“魔鬼鱼”采用了一台RD-5000B型涡扇发动机,是俄罗斯专门为中国“枭龙”战斗机研制的RD-93涡扇发动机的衍生型号。“枭龙”推测起飞重量约9.1吨,最大起飞重量约13吨,与“魔鬼鱼”很接近,所以RD-5000B也相对拥有推力大、油耗低、高推重比等特征。RD-5000B尾喷管可能采用收敛一扩张式,其中收敛段、扩张段和外套均可调,但调节幅度可能没有原来型号大。因为从“魔鬼鱼”机身后部的空间来看,不可能给其提供足够的空间扩张。但如果尾喷口也已和机翼融合成一体则另当别论。
机载武器
从本次展出的“魔鬼鱼”无人战斗机前的导弹可以看出,其主要配置有KAB-500电视制导型炸弹和Kh-31空地导弹。KAB-500长3.05米,能够锁定15~17千米之内的目标,采用500千克穿甲战斗部,弹体前部电视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即可从载机上投放,命中精度4~7米。为防止电子干扰,在导引头的光学整流罩上采用具有屏蔽性能的金属壳体和金属网;为防止大面积烟雾和尘埃干扰,当导引头视界的40%被蒙盖时,其寻的头有目标情报处理校正程序,可自动处理电视信号。KAB-500可摧毁环境反差比较小且有伪装的目标,因为该炸弹具有“记忆”目标与周围物体状况的能力。由于炸弹配备电视调校导引头,因此可以“发射后不管”。该炸弹在俄靶场进行了多次试验,战斗部可以穿透厚1.5米的钢筋混凝土或深达10米的中密度土层,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制导炸弹之一。
Kh-31北约代号AS-17,采用惯性 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弹长4.9米,弹径0.38米,最大翼展1.15米,重600千克,速度达3倍声速,弹头为100千克高爆弹头,射程160千米,主要是一种兼具反舰与反辐射能力的短程冲压式超音速导弹。Kh-31有一个可替换的导引头,以此来适应双重作战任务。被动雷达寻的头用于防空压制,主动雷达寻的头用于反舰。这种区别也体现在具体的代号上,从外形来看,装有4个冲压式发动机的Kh-31系列导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它和传统俄罗斯导弹的设计理念大相径庭。Kh-31的气动外形布局采用弹翼位于尾部、紧靠控制舵面方式,形成独特的尾部控制。由于使用了冲压式发动机,Kh-31首先能以3倍音速巡航,在靠近目标时能做10g的高速蛇形机动,可有效躲避敌方导弹与近防炮的拦截。
从搭载的武器可以看出,“魔鬼鱼”的基本作战任务是压制敌人防空火力。当然也可配备其它空地武器以对付坦克、军舰或者机动导弹发射装置。没有空战武器的“魔鬼鱼”,更应该被称为隐身无人轰炸机或无人对地攻击机。
机载电子设备
目前只有“魔鬼鱼”的机载电子设备是未解之谜。但从国际上无人机发展潮流来看,其上应具有机载导航装置、探测装置、信息通信和控制系统等。导航系统应该采用俄罗斯最新的“格洛纳斯”系统,其定位精度未来将大大改善。2003年12月,由俄罗斯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格洛纳斯”卫星交付联邦航天局和国防部试用,为2008年全面更新“格洛纳斯”系统做准备。在本届莫斯科航展上,最新的“格洛纳斯”系统也有展出。充分说明了俄罗斯要为其无人机导航系统更新换代的决心。“魔鬼鱼”的探测系统应该包括红外探测器、合成孔径雷达等装置,这样可以实时给地面指挥中心传回地形图像,并用来识别目标。“魔鬼鱼”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可能采取两种模式:一为合成孔径模式,无人机可以在飞行中实时提供连续图像,并且在图像上表示坐标用来定位;另一种是一般活动模式。雷达只提供数字地图上的目标报告。
“魔鬼鱼”的信息通信和控制系统可能类似美国的战术控制系统,采用分级数据链传输模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无人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这种能力也使得战场指挥员直接搜集来自作战区域无人机的图像,最大限度的保障己方信息的透明化。总之,其航空电子设备将是俄罗斯现今最为先进的。
从“魔鬼鱼”性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未来用途不仅是为俄空军装备了一支“不怕死”的轰炸机队,更重要的也许是为俄海军将来的舰载无人战斗机作技术储备。从这点看,俄罗斯无人战斗机发展理念已在近几年逐渐赶上了世界潮流。
编辑 秦 蓁
以制造有人驾驶战斗机闻名于世的俄罗斯米格公司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出人意料地向人们展示了研制多年的“魔鬼鱼”(skat,也有媒体译为“鳐鱼”)无人战斗机,让人眼前一亮。据国外媒体报道,该型无人机已经研制了将近20年,现在才公开,其身世让人觉得扑朔迷离。
无人战斗机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最早是为了检验有人驾驶飞机上一些超前技术而作为试验机。如美国X-36,就是为了检验无垂直尾翼气动布局和飞行机动性能否成功结合和研制的。当时俄罗斯航空实力经过苏联解体而急剧下降,其飞行器理论及制造各部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无人战斗机这种在当时超前的概念也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俄罗斯航空界。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解释“魔鬼鱼”的研制初衷呢?看看其类似于B-2A的外型,再联想到同一时期美国B-2A正处于准备服役阶段,我们就不难看出:“魔鬼鱼”最初可能只是为了试验对付B-2A而制造的靶机或模拟试验平台。而后随着无人战斗机概念的出现,慢慢过渡成为无人战斗机。
外形分析
据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报道,“魔鬼鱼”长约10.25米,翼展约11.5米,重10吨,载弹量2吨,航程40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800千米/小时。从外形上看,“魔鬼鱼”与欧洲最近研制的“神经元”无人战斗机相近,也是典型的类蝙蝠气动布局,采用背部进气和翼身融合设计,没有垂尾。从这点可以推测其巡航状态是亚音速,主要作为对地攻击平台使用,在面对敌机时基本没有机动摆脱能力,空中对抗能力相对较弱。从其正面照片来看,可以很容易感觉到“魔鬼鱼”的进气道口与机身之间的比例要大于“神经元”和美国X-47B无人战斗机。形成一个明显的鼓包。机翼为下单翼,前缘后掠角大约55。后缘为类似B-2的W型。后缘处机翼外侧各设计有扰流板制动舵,用于高速情况下减小扰流或降低升力,便于降低高度,当飞机接地后扰流板立即伸出来释放升力,因此飞机的重量就从机翼转移到轮子上,能够得到更好的制动性能。
本次静态展示的“魔鬼鱼”无人战斗机扰流板制动舵是打开的,好像刚从跑道上降落,给人留下了很大的联想空间。后缘内侧各有两个升降副翼,用来同时实现飞机俯仰和滚转操纵的主操纵面,兼有升降舵和副翼的功能。左右升降副翼同向偏转时可以起升降舵的作用,而左右反向偏转(差动)则可以起副翼作用。这种设计已经广泛应用于无尾飞机上。此外,“魔鬼鱼”的起落架类似于米格-21战斗机,但大为简化,没有采用液压驱动,而是直接采用电驱动。进气口为类梯形,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两个进气道,在“魔鬼鱼”的底部有一个弹舱。但机翼下没有看到导弹发射架。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次展出的仅是全尺寸模型,原型机上可安装发射架,但为了保证隐身性能,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才外挂武器。从“魔鬼鱼”表面可以看出,其材料可能主要是铝合金,并没有采用多少复合材料,但在以后的实用型号上是否采用复合材料还不得而知。总体而言,从整个“魔鬼鱼”的外形结构来看,达到了一定的隐身目的。至于是否如俄罗斯官方媒体所说的那么厉害还很难判断。
动力系统
据外界推测,“魔鬼鱼”采用了一台RD-5000B型涡扇发动机,是俄罗斯专门为中国“枭龙”战斗机研制的RD-93涡扇发动机的衍生型号。“枭龙”推测起飞重量约9.1吨,最大起飞重量约13吨,与“魔鬼鱼”很接近,所以RD-5000B也相对拥有推力大、油耗低、高推重比等特征。RD-5000B尾喷管可能采用收敛一扩张式,其中收敛段、扩张段和外套均可调,但调节幅度可能没有原来型号大。因为从“魔鬼鱼”机身后部的空间来看,不可能给其提供足够的空间扩张。但如果尾喷口也已和机翼融合成一体则另当别论。
机载武器
从本次展出的“魔鬼鱼”无人战斗机前的导弹可以看出,其主要配置有KAB-500电视制导型炸弹和Kh-31空地导弹。KAB-500长3.05米,能够锁定15~17千米之内的目标,采用500千克穿甲战斗部,弹体前部电视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即可从载机上投放,命中精度4~7米。为防止电子干扰,在导引头的光学整流罩上采用具有屏蔽性能的金属壳体和金属网;为防止大面积烟雾和尘埃干扰,当导引头视界的40%被蒙盖时,其寻的头有目标情报处理校正程序,可自动处理电视信号。KAB-500可摧毁环境反差比较小且有伪装的目标,因为该炸弹具有“记忆”目标与周围物体状况的能力。由于炸弹配备电视调校导引头,因此可以“发射后不管”。该炸弹在俄靶场进行了多次试验,战斗部可以穿透厚1.5米的钢筋混凝土或深达10米的中密度土层,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制导炸弹之一。
Kh-31北约代号AS-17,采用惯性 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弹长4.9米,弹径0.38米,最大翼展1.15米,重600千克,速度达3倍声速,弹头为100千克高爆弹头,射程160千米,主要是一种兼具反舰与反辐射能力的短程冲压式超音速导弹。Kh-31有一个可替换的导引头,以此来适应双重作战任务。被动雷达寻的头用于防空压制,主动雷达寻的头用于反舰。这种区别也体现在具体的代号上,从外形来看,装有4个冲压式发动机的Kh-31系列导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它和传统俄罗斯导弹的设计理念大相径庭。Kh-31的气动外形布局采用弹翼位于尾部、紧靠控制舵面方式,形成独特的尾部控制。由于使用了冲压式发动机,Kh-31首先能以3倍音速巡航,在靠近目标时能做10g的高速蛇形机动,可有效躲避敌方导弹与近防炮的拦截。
从搭载的武器可以看出,“魔鬼鱼”的基本作战任务是压制敌人防空火力。当然也可配备其它空地武器以对付坦克、军舰或者机动导弹发射装置。没有空战武器的“魔鬼鱼”,更应该被称为隐身无人轰炸机或无人对地攻击机。
机载电子设备
目前只有“魔鬼鱼”的机载电子设备是未解之谜。但从国际上无人机发展潮流来看,其上应具有机载导航装置、探测装置、信息通信和控制系统等。导航系统应该采用俄罗斯最新的“格洛纳斯”系统,其定位精度未来将大大改善。2003年12月,由俄罗斯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格洛纳斯”卫星交付联邦航天局和国防部试用,为2008年全面更新“格洛纳斯”系统做准备。在本届莫斯科航展上,最新的“格洛纳斯”系统也有展出。充分说明了俄罗斯要为其无人机导航系统更新换代的决心。“魔鬼鱼”的探测系统应该包括红外探测器、合成孔径雷达等装置,这样可以实时给地面指挥中心传回地形图像,并用来识别目标。“魔鬼鱼”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可能采取两种模式:一为合成孔径模式,无人机可以在飞行中实时提供连续图像,并且在图像上表示坐标用来定位;另一种是一般活动模式。雷达只提供数字地图上的目标报告。
“魔鬼鱼”的信息通信和控制系统可能类似美国的战术控制系统,采用分级数据链传输模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无人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这种能力也使得战场指挥员直接搜集来自作战区域无人机的图像,最大限度的保障己方信息的透明化。总之,其航空电子设备将是俄罗斯现今最为先进的。
从“魔鬼鱼”性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未来用途不仅是为俄空军装备了一支“不怕死”的轰炸机队,更重要的也许是为俄海军将来的舰载无人战斗机作技术储备。从这点看,俄罗斯无人战斗机发展理念已在近几年逐渐赶上了世界潮流。
编辑 秦 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