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冠状动脉损害(CAL)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是否发生CAL及其严重程度是影响KD预后的关键因素。收治川崎病患儿62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KD患儿62例,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新修订的KD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0.5~11岁,其中≤1岁16例(258%),2~3岁31例(50%),>3岁15例(241%),平均年龄2岁7个月。根据急性期彩超结果及冠状动脉诊断扩张标准分为两组[1],冠状动脉扩张组(CAL)22例(355%),男13例,女9例,年龄0.5~7岁,平均17个月;发热时间3~15天,平均695天。无冠状动脉扩张组(nCAL)40例(645%),男30例,女10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22个月;发热时间2~14天,平均552天。所有患儿均处于急性期。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总结分析KD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常规及测定C-反应蛋白、血沉、白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心脏彩超测量冠状动脉内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儿年龄与性别:发生CAL <3岁20例(425%),>3岁2例(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P<005);CAL男13例(209%),女9例(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P>005)。
  两组患儿血钠的比较:CAL组血钠浓度<135mmol/L 14例(636%);nCAL组血钠<135mmol/L 12例(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P<005)。
  两组患儿PLT、CRP、ESR的比较,见表1。
  讨论
  川崎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较多,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的现状,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
  KD是以CAL为主的中小血管炎症性疾病,CAL是KD最主要而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或猝死[2]。因而,探讨发生CAL的影响因素,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减少CAL的关键。
  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探讨了实验室检查结果与KD严重程度、冠脉并发症发生率的相互关系。CRP被认为是CAL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血管炎症、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关,常反映了KD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情况。Honkanen VE等研究认为CRP强阳性者冠脉瘤发生率可明显升高[3]。本资料显示,CRP升高明显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也较高,提示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扩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沉被认为是反映机体炎症的敏感指标之一,KD患儿血沉明显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本资料显示CAL组的血沉明显高于nCAL组,提示血沉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KD患儿白蛋白普遍下降,CAL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显示,CAL组血钠浓度<135mmol/L 14例(636%);nCAL组血钠<135mmol/L 12例(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内外有研究认为血钠<135mmol/L为KD并发心血管系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4],与本组结果相符。
  本组病例显示,年龄是KD合并CAL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CAL的危险性降低,年龄越小,并发CAL的风险越大,可能与小龄患儿的冠脉确实较易受损有关;另外,年龄越小,语言表达能力越差,部分患儿临床症状隐匿,不能明确诊断,延误治疗,造成并发CAL率升高。
  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瘤破裂及导致心肌梗死,是KD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提示CAL组PLT为461±121×109/L,ESR为721±292mm/小时,CRP为329±68mg/L,白蛋白291±35g/L;nCAL组PLT为362±129×109/L,ESR为492±245mm/小时,CRP为154±56mg/L,白蛋白351±51g/L。3岁以下男孩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的明显增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及血钠浓度低是CAL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4.
  2Kato H,Sugimur T,Akagi T,et al.longterm consequenuces of Kawasaki disease:a 10 to 28year followup stady of 598.patients[J].Circulation,1996,94(6):1379-1385.
  3Honkanen VE,McCrindle BW,Laxer RM,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inflammationin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Cardiol,2003,24(2):122-126.
  4Muta H,Ishii M,Egami K,et al.Serum sodiu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Cardiol,2005,26(4):404-4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药物性肝炎,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急性药物性肝炎药物以抗结核药物最常见,占26.8%;其次,中药占232%;抗生素类药物占178%。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482%;胆汁瘀滞型占4115%;混合型占142%。结论:急性药物性肝炎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及时停用损肝药物,坚持合理用药,注意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2例宫颈糜烂患者实施波姆光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Ⅰ度糜烂治疗65例,均一次性治愈;Ⅱ度糜烂治疗214例,一次治愈207例,二次治愈7例;Ⅲ度糜烂治疗83例,一次性治愈81例,二次治愈2例。有效率达100%,一次性治愈率为98%。结论:波姆光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无需麻醉,不良反应较小,疗效较好。  关键词波姆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吸宫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方法:对12例子宫瘢痕切口妊娠患者先行使用数字减影造影技术(DSA)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部分加用MTX化疗)后进行吸宫术。结果:12例治愈率100%,平均出血量11ml。结论:子宫切口妊娠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清宫效果确切。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子宫动脉栓塞吸宫术治疗性  异位妊娠是病理产科的主要急腹症之一,以附件区域的异位妊娠最为常见,而随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人工流产后进行计划生育服务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人工流产妇女500例,在流产之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对所调查对象随机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组和对照组,对计划生育服务组进行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处理。在年满之后对所调查的对象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重点对避孕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和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调查。结果:干预组采取主动的避孕措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期刊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以初产妇多见,并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的妇女,以产后3~4周容易发生。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产妇在哺乳期发生乳头皲裂感染,乳腺管堵塞或乳房排空不当并过度膨胀等,而导致乳腺炎症的发生必定影响了正常的哺乳过程,给产妇造成很大痛苦,甚至要终止哺乳,对母婴都极为不利。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发生,有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筋膜扩张器联合输尿管镜、电切镜对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入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观察手术前后排尿情况,随访半年,得出研究结果。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31例1次扩张、切除、置管成功,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随访6~24月,间断尿道扩张1~3个月。结论:采用筋膜扩张器结合输尿管镜、电切镜综合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可视、微创、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治疗效果和开放吻合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后路内固定术,B组行前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血量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A组的Cobb角明显高于B组(P<0.05),椎体前高压缩比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但复位和固定效果欠佳,需进一步改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周基础治疗35例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7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5例患者总有效率91.4%,对照组35例患者总有效率60%,两组的疗效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5mm,在X线片下均有牙槽骨吸收,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3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36例患者经过单叶或多叶肺切除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仅留轻微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彻底切除病灶及最大限度保留肺组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体会  2002年5月~2012年5月收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3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12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日,治疗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尿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较治疗前的平均动脉压及尿蛋白含量出现明显降低,其生存质量及胎儿生存状况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