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是实现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条件。因而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进行重点探讨。以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途径
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会对其后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果大学生无法保持正确的心态,则会对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因而作为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以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为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1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所就读的学校或专业并不是自己自愿选择的,因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1]。另外,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优秀人才,还会出现一定的失落心理和渭南情绪。长期下去,会缺乏学习知识的动力;而是,多数学生对大学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授课方式明显不适应。这是因大学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启发式、自主式来让学生学习。有些学生由于所使用的学习方式不适合或不适应,导致其压力不断增加。从而影响其学习专业知识的情绪。
1.2依赖心理
多数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明显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且存在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问题主要出现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中。导致学生出现这种心理问题,主要是以因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而造成的。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上不懂得如何处理,严重时可能够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2]。这必须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偏执心理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阶段中。学生所存在的偏执心理就是追求公平,而在实际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风气,经常会产出不公平的感觉。如果不进行有效引导,难免会产生心理阴影。促使学生在就业中无法对自身的心态和就业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于这样的偏执心理,会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高校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途径
2.1发挥心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于高校而言,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是其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在素质教育中,高校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入手。之所以样做,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3]。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高校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期间,还要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学生的理念,并对其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同时还加深师生之间的关系。
2.2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高校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构建,以此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具体有以下三点:一是,教育发展模式的取向。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要求,将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和图书馆教育等方式进行有效融合,以此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培养学生意志力;二是,医学模式。对于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心理障碍严重的大学生[4]。通过聘请医生来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服务;三是,综合教育模式。也就是应用综合式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社会教育模式等。
将这种教育方法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能够帮助大学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在缓解其心理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2.3合理应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以此实现网络心理教育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能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下,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心理网站。在此网站中,通过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对学生开展具体的活动,如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电影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所给予的关怀。此外,高校还可借助其他方式,即微信、百度贴吧以及微博等在线沟通的方式,充分体现出网络平台所具有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网络平台具有可匿名的特点,所以能够对学生隐私进行较好的 保护。这样学生能够以匿名的方式手与心理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自身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需要高校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教育。以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对于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从发挥心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合理应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以此实现网络心理教育入手。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時还极大的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俊青.浅析高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途径[J].山西农经,2017(16):18+26.
[2]赵婷.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17(06):127-129.
[3]唐婷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7):38.
[4]李文刚,苏媛媛,郝磊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的视角[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2):28-30.
作者简介:
陈钰玮,女,1991.11.23出生,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途径
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会对其后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果大学生无法保持正确的心态,则会对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因而作为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以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为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1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所就读的学校或专业并不是自己自愿选择的,因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1]。另外,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优秀人才,还会出现一定的失落心理和渭南情绪。长期下去,会缺乏学习知识的动力;而是,多数学生对大学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授课方式明显不适应。这是因大学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启发式、自主式来让学生学习。有些学生由于所使用的学习方式不适合或不适应,导致其压力不断增加。从而影响其学习专业知识的情绪。
1.2依赖心理
多数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明显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且存在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问题主要出现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中。导致学生出现这种心理问题,主要是以因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而造成的。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上不懂得如何处理,严重时可能够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2]。这必须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偏执心理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阶段中。学生所存在的偏执心理就是追求公平,而在实际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风气,经常会产出不公平的感觉。如果不进行有效引导,难免会产生心理阴影。促使学生在就业中无法对自身的心态和就业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于这样的偏执心理,会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高校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途径
2.1发挥心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于高校而言,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是其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在素质教育中,高校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入手。之所以样做,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3]。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高校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期间,还要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学生的理念,并对其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同时还加深师生之间的关系。
2.2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高校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构建,以此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具体有以下三点:一是,教育发展模式的取向。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要求,将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和图书馆教育等方式进行有效融合,以此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培养学生意志力;二是,医学模式。对于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心理障碍严重的大学生[4]。通过聘请医生来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服务;三是,综合教育模式。也就是应用综合式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社会教育模式等。
将这种教育方法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能够帮助大学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在缓解其心理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2.3合理应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以此实现网络心理教育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能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下,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心理网站。在此网站中,通过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对学生开展具体的活动,如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电影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所给予的关怀。此外,高校还可借助其他方式,即微信、百度贴吧以及微博等在线沟通的方式,充分体现出网络平台所具有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网络平台具有可匿名的特点,所以能够对学生隐私进行较好的 保护。这样学生能够以匿名的方式手与心理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自身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需要高校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教育。以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对于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从发挥心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合理应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以此实现网络心理教育入手。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時还极大的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俊青.浅析高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途径[J].山西农经,2017(16):18+26.
[2]赵婷.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17(06):127-129.
[3]唐婷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7):38.
[4]李文刚,苏媛媛,郝磊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的视角[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2):28-30.
作者简介:
陈钰玮,女,1991.11.23出生,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食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