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秦皇岛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提高了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输出源之一的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从多方面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培养出适应秦皇岛市产业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业升级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关键是依靠技术进步。在《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秦皇岛市政府提出了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9年末比2010年翻一番。传统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兴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产业优化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幅度处于全省前列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秦皇岛市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秦皇岛市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秦皇岛市区域经济特点及产业升级概述
2015年秦皇岛市经济平稳增长,稳中有进,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7.6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5.0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7.72亿元,增长6.6%。从产业结构看,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工业生产运行平稳,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色,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1.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贡献突出,全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2%,对总体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7.1%。总体看,秦皇岛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在《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一都三区一枢纽”(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京津冀融合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东北亚物流枢纽),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推动传统工业产业中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升级必须有科学技术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二、秦皇岛市产业升级背景下对高职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在“十三五”规划中,秦皇岛市提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做优做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推动金属冶炼和压延业迈向深加工,粮油食品业迈向高端化,葡萄酒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玻璃建材业战略重组和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壮大,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输变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量质提升,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可见,在秦皇岛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企业既需要一批从事研发设计等工作的专门化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掌握一技之长、与相关产业配套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来源于高职学生,这就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变化的新趋势,与区域支柱产业相对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不断探索、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使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同步。
三、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不协调。秦皇岛市的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但调研结果显示秦皇岛本地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与葡萄种植、畜牧养殖的相关专业。从2015 年秦皇岛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来看,第一、二产业招生量偏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量偏高,不少专业被大量重复设置,这说明本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
2.办学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校企合作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尽管高职院校各专业都灵活多样地开展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但尚未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开展。
3.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产业升级的需求不匹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学科体系导向课程和教师讲授、学生积累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4.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升级的保障条件不足。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升级需要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切实保障。但秦皇岛市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企业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实习实训基地无法满足校内外实习实训需求,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尚需加强。
四、基于秦皇岛市产业升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与秦皇岛市支柱产业相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秦皇岛市的四大支柱行业。因此,应重点设置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制造类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设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等工科类和涉海类专业;为健康养生产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专业;布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服务第三产业发展的专业。 2.不断深化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院 “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鼓励企业行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通道,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展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标准制定、教学实施等,实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
3.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需求,细致分析工作岗位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完善课程开发团队,发挥企业一线专家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参照企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教学和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企业联动,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完善人才培养条件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给予一定的配合。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统筹指导。建立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化高职师资队伍,从实际出发,结合产业升级所需及院校本身发展情况制订师资培养规划,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洪凤. 秦皇岛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建议.统计与管理,2015(1).
[2]景凌凌.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教育,2015(1).
[3]张晓慧.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作者简介:马莉(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职教育;卢希(1985—),男,河北秦皇岛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5年度秦皇岛市社科联立项课题“秦皇岛市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课题编号: 201506068) ” 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产业升级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关键是依靠技术进步。在《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秦皇岛市政府提出了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9年末比2010年翻一番。传统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兴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产业优化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幅度处于全省前列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秦皇岛市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秦皇岛市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秦皇岛市区域经济特点及产业升级概述
2015年秦皇岛市经济平稳增长,稳中有进,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7.6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5.0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7.72亿元,增长6.6%。从产业结构看,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工业生产运行平稳,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色,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1.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贡献突出,全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2%,对总体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7.1%。总体看,秦皇岛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在《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一都三区一枢纽”(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京津冀融合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东北亚物流枢纽),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推动传统工业产业中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升级必须有科学技术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二、秦皇岛市产业升级背景下对高职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在“十三五”规划中,秦皇岛市提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做优做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推动金属冶炼和压延业迈向深加工,粮油食品业迈向高端化,葡萄酒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玻璃建材业战略重组和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壮大,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输变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量质提升,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可见,在秦皇岛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企业既需要一批从事研发设计等工作的专门化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掌握一技之长、与相关产业配套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来源于高职学生,这就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变化的新趋势,与区域支柱产业相对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不断探索、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使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同步。
三、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不协调。秦皇岛市的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但调研结果显示秦皇岛本地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与葡萄种植、畜牧养殖的相关专业。从2015 年秦皇岛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来看,第一、二产业招生量偏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量偏高,不少专业被大量重复设置,这说明本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
2.办学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校企合作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尽管高职院校各专业都灵活多样地开展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但尚未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开展。
3.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产业升级的需求不匹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学科体系导向课程和教师讲授、学生积累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4.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升级的保障条件不足。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升级需要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切实保障。但秦皇岛市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企业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实习实训基地无法满足校内外实习实训需求,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尚需加强。
四、基于秦皇岛市产业升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与秦皇岛市支柱产业相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秦皇岛市的四大支柱行业。因此,应重点设置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制造类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设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等工科类和涉海类专业;为健康养生产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专业;布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服务第三产业发展的专业。 2.不断深化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院 “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鼓励企业行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通道,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展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标准制定、教学实施等,实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
3.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需求,细致分析工作岗位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完善课程开发团队,发挥企业一线专家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参照企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教学和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企业联动,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完善人才培养条件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给予一定的配合。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统筹指导。建立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化高职师资队伍,从实际出发,结合产业升级所需及院校本身发展情况制订师资培养规划,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洪凤. 秦皇岛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建议.统计与管理,2015(1).
[2]景凌凌.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教育,2015(1).
[3]张晓慧.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作者简介:马莉(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职教育;卢希(1985—),男,河北秦皇岛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5年度秦皇岛市社科联立项课题“秦皇岛市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课题编号: 201506068) ”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