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傻瓜”,少几个“聪明人”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个人进步本来无可厚非,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追求。我常常感叹我们党内的干部,“聪明人”太多,傻瓜太少。
  “聪明人”何谓?对利益或权力趋之若鹜,对麻烦和困难绕道而行者也;对上级一言一行用心揣摩,投其所好,对下级之言行、百姓之诉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者也。“傻瓜”是指什么人?就是对那些明知道做了对自己没好处,甚至会招来非议的工作,因为老百姓需要,老百姓欢迎,心里觉得应该做、必须做,所以不计报酬,不怕失败,不理会非议地去实行、去推动的人。
  聪明人做事,总以速成为要。只要表面光鲜亮丽,内在如何就顾不上了。一条路修好后,往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挖开重修。有人开玩笑说应该在马路上安个拉链,方便工人随时施工。除了急于求成,还有好大喜功。动不动就要搞“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第一”的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不少执政者流行的顽症。
  现在的房子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宽,广场越来越大的“政绩”。老百姓把那种长得潇洒漂亮,腹内原来草莽的人称作“绣花枕头”,依我看,某些华而不实的工程也是“绣花枕头”。“绣花枕头”表面上美丽诱人,骨子里害人不淺。
  新疆有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远远望去,19栋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就象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房子建好时间不长,小洋楼就成了当地农民的“伤心别墅”,因为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1/3以上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之所以好心办出了坏事,与当地的干部好大喜功,不顾实情有密切关系。老百姓就吃了“聪明人”的亏。
  为什么有些领导热衷于政绩工程?当事人可以说出很多理由,但有一点他们可能不会说,那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可以立竿见影地使当地的GDP“被增长”,自己升迁也会加速。一举多得,他们当然也就乐此不疲。导致现在社会矛盾很多,积怨之下,触目惊心。
  社会发展了,是应该把路修得宽一些,让大家住得好一些,但路并不是越宽越好,房子也不是越大越好。号称“天下第一村村长”的吴仁宝曾经说过:“家有广厦万间,夜眠一床;室有粮谷万担,日食三餐。”所有人都应当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心宽比路宽更重要。
  作为个人,丰表足食即可,无须穿金戴银,山珍海味;作为干部,更要多问问老百姓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是不是每条路都要修成六车道、八车道?是不是每个县都需要“国际大广场”?
  地方政府可用的资金很有限,当务之急是要把它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很多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下,有的连安身之处都没有,甚至在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而发愁。把我们修政绩工程的钱,拿出来解决这些老百姓的燃眉之急,这才叫钱花到刀刃上。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我们的政权基础才能真正得到巩固。
  当然,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这样做,必须要有被人叫“傻瓜”的心理准备,必须要有个人进步可能不快、仕途可能不畅的心理准备。但我想只要造福了一方百姓,个人的得失都是次要的,历史终将给予他公正的评价。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傻瓜”越来越多了。据报道,河南洛宁县县委原有的办公楼在2004年作为危房被拆除以后,至今再没有修建。堂堂的县委机关就在县城的各个角落租房办公,县委的牌子都没处挂。该县县委书记高维勋说,洛宁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而且都比建办公楼要紧得多。
  看来,高维勋书记也是个“傻瓜”,这种傻瓜越多,老百姓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搞大部制、合并机构,是降低行政成本、制订各项行政开支制度的好机会。错过机会,十分可惜。      今年两会关于公车改革,有一个新的思路。全国政协委员庄威提出:“公车改革改来改去,成效并不大,要有所成效,应采取限制公里数的做法。”公车积弊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有指责超标配车的,有批评修车猫腻的,公务车私用更受诟病。  他建议,国家应制定全国车改方案,对现有公车进行大检查,摸清现状,确定若干年内公务车总量
期刊
近年来,围绕着“衣食住行”四个字,引发了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关注。当关乎人们温饱的“衣食”基本解决以后,“住行”成了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也成为一个城市是否适合人居和持续发展的分野。  现在,一些中国年轻白领、新毕业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流行“逃离北上广,转战二三线城市”的居住新选择。原因是那些一线城市房价畸高、交通堵塞。大城市病日益严重,生活费用高昂,生产成本蹿升,经济效益下降,一些企业也不得不转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