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如何出贵子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次,我们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论调:“寒门再难出贵子。”他们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看起来似乎的确如此。
  英国格拉纳达电视台从1964年开始,选取来自英国不同地区和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14个7岁的孩子,用纪录片手法拍摄他们的生活、言谈和想法。到2012年,一共拍了8集,当年的孩子们也到了55岁,纪录片基本上展示了他们一生的变化。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大部分没有读大学就去打工,19岁或20岁结婚、生育,在孩子到来后生活愈加困难,无力同时照顾孩子和坚守工作岗位,从而导致更容易失业;孩子不断增加,因为缺乏知识和能力,导致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而不断变换工作又导致没有职业技能、经验和人脉积累,继而无法提升收入和社会地位。步入老年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抱怨政府不理解、不支持他们,他们的生活越来越难过。他们的孩子们通常也是早早退学打工,早早结婚、生子,找不到工作,进入了与父辈同样的循环。
  而精英阶层的孩子,从小对未来的路径有明确的认识:去哪里读初中,去哪里读高中,去哪里读大学,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一开始就目标明确,然后一步步完成这些计划。他们在遇到了合适的人之后结婚,生育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并珍惜陪伴孩子长大的时光。而他们的孩子,也进入了接受优秀的教育、获得优质的工作这一良性循环。
  结论依然是:出身背景决定了生命的轨迹,跨越阶层晋级,14个孩子中只有1个人做到了,12个人留在了自己的原有阶层,剩下的1人甚至因为没有考上目标学校而自暴自弃,落入了下一个阶层。
  出身背景和环境给了人不同的选择机会,同时让人在选择的时候有了不同视角,从而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人生曲线,便是把这一个个选择点连接起来。
  人生中最大的几个选择,依次是教育、婚姻、生育、工作,以及为意外所做的准备。

1.教育


  精英阶层的律师安德鲁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人无法确定留给下一代什么财产,但起码要保证让他们得到最好的教育,知识是抢不走的。”而大部分穷人,因为自己本身就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所以对孩子中学没读完就去打工赚钱习以为常。因此,他们无法享受教育带来的3个基本好处:掌握更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获取更多的知识,结交优秀的人。

2.婚姻、生育


  婚姻是人的第二次生命,你可以因为另外一个人获得进入新世界的机会。
  大部分穷人家的孩子草率地对待了这次机会。
  后遗症是,过早地生育,自己还未成熟便要承担养育孩子的重任,经济条件变得越来越窘迫;年少冲动时完成的婚姻,在家庭琐事和经济压力的影响下变得愈发脆弱,离婚变得常见。破碎的婚姻、变动的家庭,以及不断增加的小孩,这些成了穷人不断要面临的生活难题,成为他们奔向更好生活的拦路虎。
  而在精英家庭出生的孩子,在挑选另一半时,明显更加谨慎,因此也会有更加稳定而幸福的婚姻。他们一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抚养下一代,确保在能力范围内给下一代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为家族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更有幸运的人,所爱并结婚的对象拥有更好的家庭环境,从而通过婚姻进入了新的阶层,相当于给生活“开了挂”,进入了新跑道。

3.工作


  由于缺乏教育、家庭经济压力大,穷人的孩子长大后不得不在各类门槛低、需求不稳定、替代性强的工作之间不断变换。缺乏成长的机会,缺乏晋升的空间,他们基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自己过早出生的孩子到处打零工时,精英家的孩子还在读大学,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当穷人家的孩子在一个又一个临时工作中消耗自己最盛年的20岁至50岁时,精英家的孩子逐渐走上计划中的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人脉,逐步承担重要角色;当穷人家的孩子逐渐老去,抱怨经济不好,失业,还要为孙辈打算时,精英家的孩子却在考虑如何更进一步,成为能影响规则甚至制定规则的人。

4.意外


  重大疾病及工作能力丧失等意外是让穷人变得更穷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意外,精英一般早早做好了保险计划,来保障自己的家庭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经济影响。而穷人更愿意事后花钱,而不是事先做好准备。
  现实生活中,为了给亲人治病倾家荡产的例子,因为经济支柱发生意外致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的例子,数不胜数。
  因为穷,不愿意花钱买保险,而意外一旦发生,穷人则被打入了更穷的深渊。
  然而,寒门虽然难出贵子,却总有例外,这些例外让我们看到希望。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出身决定论”,会发现它的本质是出身对心智的局限——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找不到更优选项,以及在面临选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受此启发,我们整理了“成为寒门贵子”的9条攻略:
  1.不要被“出生决定论”打倒。想想《阿甘正传》,智障儿也能把事情一件一件做成,何况智力高于平均线的你?
  2.渴望成功,这种渴望应超越对未知的恐惧,超越对要拉下颜面的担心。
  3.珍视教育、婚姻、工作、进修等机会,它们能改变你现有的生活。
  4.不断学习进取。看书,和更优秀的人交朋友,以及从历史和之前的成败中学习。
  查理·芒格曾说:“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5.多问为什么。通常问5个为什么能帮你挖到事情的真相。
  6.尽可能去旅行,这会拓宽你的视野。
  7.学会销售,不论你在哪个行业。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接受,让自己被更多人接受,才能撬动更多资源为你服务。
  8.总是交出超出预期的答卷。这样机会来临时,你才能有机会获得。
  9.提前做好保障,这样意外来临时,你不至于被打入深渊。
  简而言之,我们要主动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去认识更优选项,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获得更好的结果。
其他文献
当父亲生病或遇到困难时,我会叫他“爸爸”,就像我小时候那样。  我走进他的公寓,看到他坐在椅子上冲我微笑,这时我会伸开双臂,模仿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里某个人物的样子,轻轻地哼唱:“老爸爸!老爸爸!”  打电话时,我会问候他:“嗨,老爸!”他的回答总是令人忍俊不禁:“是,简妮丝·舍丽。”我一直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名,但是由爸爸叫出这个名字,听起来还不错。  “老爸”“老爸爸”“简妮丝·舍丽”,这
期刊
2016年6月26日,“《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小组来到四川省成都市,为即将出院返乡的34名四川阿坝州贫困弱视患儿送来一份神秘礼物——“圆梦光明宝宝夏令营”。3天的时间里,通过参观海洋馆、科普馆,举办欢送会,寓教于乐,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治疗信息已在官方微博@读者-光明行动公布,欢迎监督查询)。  暑期来临,成都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迎来了26名来自甘肃陇南山区贫困家庭的弱视孩子,7岁的小菲就是其中之
期刊
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正如风格是思想的优雅。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宽恕之姿走出与自己的斗争,那么透出的光芒可能炫人眼目。穿越痛苦的唯一途径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确切地理解它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  (星 晨摘)
期刊
我从小就喜欢吃橙子。  然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大多数时间里,连橙子都是奢侈品。但是每到年前,父亲就会从单位搬回一箱橙子来,告诉大家,这是今年的年终奖。  在那些冷冽清贫的新年里,一箱橙子往往比任何礼物都来得珍贵。  母亲会把它们拿出来,整齐排列在家里阴凉通风的角落,每天从里面挑两个出来,细细削了给我吃。  母亲削橙子是相当讲究的,因为她不愿意像一般人吃橙子那样,如切西瓜一样简单粗暴地将橙子大卸
期刊
前不久,国内来了一个考察团,领队之一是我多年的好哥们儿。有天陪他们和日本公司代表开会,我建议他们比会议时间提前三个小时到涉谷,打算先带大家去购物。结果呢,我哥们儿戴着墨镜、脚步虚飘飘、气若游丝地出现了——宿醉,严重宿醉。  看他这样子,虽然我感动于他挣扎着按时来和我碰头,但我觉得三个小时后他也无法好好开会,这对日本公司来说太失礼了。那哥们儿说,找个按摩的地方再睡会儿就好了,可是,日本好一点的按摩店
期刊
1  2010年3月一个寒冷的夜晚,100名营销专家齐聚赫尔辛基的海马餐厅,他们带着一个质朴的目标:将一个偏远的中等规模国家,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专家们仔细罗列出这个国家的各种优势:杰出的教师、野生浆果和蘑菇、充满活力的文化……但这些还不足以成为引人注目的国家品牌。此前,芬兰以其安静而闻名。有人开玩笑地说,也许安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一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几个月后,该代表团提交了一份“国
期刊
我有一个木头盒子。我想跟大家说说这个木头盒子的故事。  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1959年,新安江建水库把她的家乡古城淳安淹没了以后,大哥一家迁到江西、安徽边界的衢州,二哥一家迁到江西婺源。  哥哥和我在2007年到了江西婺源。  我们坐在屋前的长条板凳上说话,翘尾巴的鸡“咕咕咕咕”叫着到处走,一地的鸡粪和羽毛。一大堆人谈了好一阵子,把谁是谁搞清楚就已经很费了点时间。然后,表哥突然站起来走进里屋,出来
期刊
拥有你以前  我热爱自然,就像安静的修道士热爱基督。  现在我热爱自然,  就像安静的修道士热爱圣母玛利亚,  我的虔诚一如既往,  但显得更诚挚更亲密。  穿过田野来到河畔  和你走在一起时,我看到的河流更美丽;  坐在你身边看云,  我看得更清楚。  你不曾把自然从我这里带走,  你不曾改变自然对我的意义,  你使自然离我更近了。  因为你的存在,我看见它更美好,  但它是同一个自然,  因为
期刊
“社交软件不再使用,有事请电话或邮箱联系。”大二学生杨青铜在短信编辑框里一字一句打完这些字,默念一遍后,郑重地点下“确定”,群发。  几秒之后,有人回了他一条:“是不是又犯病了?”  “我其实好了。”杨青铜下意识地回了一句。他心想:“谁有病还不一定呢。”一天打开社交软件几十次,他受够了那种“强迫症+神经质”的感觉。  当大量用户涌入网络社交平台,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杨青铜想做一个逆行者。
期刊
“回国前要带礼物,去趟奥特莱斯吧。”  这是现在很多中国朋友到纽约后一定要有的旅游项目,就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刚移居美国时,一定要被早来的朋友带去两个地方见识资本主义的面貌:一个是大西洋赌城,另一个便是这个叫奥特莱斯的地方。最开始,我以为奥特莱斯是一个地名,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朋友将之解说为“工厂直销店卖场”,东西跟曼哈顿岛上的相同品牌一样,价格却便宜不少。  去奥特莱斯买礼物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