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药的引子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湘湖边的妆亭中,一对绝色美女身着艳丽的官装,精心修饰的面庞上挂满泪珠,依依不舍地和身后送行的官员和父老们挥手告别,登上了去往吴国的官船。在吴国和越国的交战中,越国大败,为了讨取吴王夫差的欢心,越王勾践不得不把本国最美丽的一对姐妹花西施和郑旦献给吴王夫差。
  
  进了吴王宫中,国色天香的西施姐妹果然让吴王夫差万分惊艳,尤其是西施,更是让夫差珍爱如宝。为了讨西施欢心,更为了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享乐,夫差不惜动用王权,大兴土木,在姑苏城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宫内挖池塘,引活水,种荷花,还特意造了一条大龙舟。夫差和西施天天在馆娃宫里饮酒寻欢。
  虽然夫差想尽办法讨美人欢心,可是不知为何,西施却常常愁眉深锁,还一天天地消瘦起来,她从娘胎带来的心脏旧疾更是时时犯病。夫差忧心不已,唤来宫中的御医给西施诊治。御医一番仔细地望、闻、问、切后,向夫差禀报道:“娘娘远离故土,思乡情切才会郁郁寡欢,她的心病也就越来越重了。长此以往,只怕是……”
  夫差吓坏了,急忙问治疗之法。那御医道:“都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知道了病症所在,对症下药就不难了。”他开出了一个温补开胃的药方,药材并不稀奇,可西施说了,她以前发病,必须用新鲜的莼菜和鲈鱼煮汤做药引。
  时值暮春,太湖中的莼菜正是丰收季节,要用莼菜汤做药引子还不是简单的事。夫差传令下去,命人每天将最新鲜的太湖莼菜和鲈鱼送到厨房熬汤。可是,汤喝了,药也服了,几天过去,西施的病症丝毫没有得到改善,俏丽的脸庞越发憔悴,有时候全天病卧在床上。
  夫差又气又急,责问御医为何治疗无效。御医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反复为娘娘诊脉,又问询一番,才回复说:“大王,娘娘的病只能用她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做药引才能起效!”
  湘湖水浅环山,最适合莼菜生长,这里的莼菜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特别柔滑丰腴。只是,湘湖离吴国路途遥远,鲈鱼倒还好说,可那莼菜采摘之后又不宜久存,有道是“半日而变味,一日而味尽”,该如何将湘湖的莼菜运到吴国呢?
  使者来到越国西施的家鄉诸暨苎萝山村,越国人民知道西施生病,十分担忧,可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莼菜保鲜。
  正在议论纷纷之际,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站了出来,说他有个主意。大家一看,原来是刚搬来居住不久的渔民张老汉,他告诉越国的使者说:“莼菜要保鲜,离根不离水。”
  张老汉的方法是,将湘湖最鲜嫩的莼菜采下后,立刻装进盛满湘湖水的陶罐内,然后快马加鞭,将陶罐送往吴国,这样可以缓解莼菜脱鲜的速度。“只不过,这个装莼菜的陶罐是有讲究的,必须要用湘湖湖底的黏土制成。这儿的黏土土质细腻,黏性好,更重要的是,用这种黏土做成的陶罐,能保持湘湖的水质不改变,如此一来,泡在水里的莼菜才不会变质。”
  于是,越王传下命令,湖边百姓圈地筑堤,将堤内的水排走后,挖取湖底的黏土,由专业的制陶师傅,烧制陶罐。
  第一批陶罐顺利制成了,每个陶罐大约羊头大小,里面装上湘湖水浸泡的莼菜,快马加鞭送至吴国王宫。
  用这个法子,西施终于喝到了家乡鲜味十足、鲜香爽滑的莼菜鲈鱼汤。有了正确的药引子,再加上几服汤药,西施憔悴的脸庞渐渐红润起来,顾盼之间,明艳不可方物。
  夫差大喜,重赏了送来莼菜的越国使者以及御医。御医又提议,为了防止娘娘心病再犯,最好每天都能喝上一碗鲜浓的莼菜鲈鱼汤。夫差立刻给越国使者下令,必须定时送来莼菜和鲈鱼。使者哪敢说不,只得答应下来。
  从此,几乎每天都有装着莼菜的快马,来往于吴越之间。
  春去夏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眨眼就过了仲秋。眼看湘湖中最后一批莼菜将要采尽,这下该怎么继续将莼菜送往吴国呢?要是做不到,万一吴王怪罪下来,引起两国纷争,这可如何是好?
  越王皱起了眉头,只得再次把湘湖边的村民们召集起来商量对策。最后,还是上次那个花白胡子的张老汉给出了个主意,他说:“莼菜要过冬,必须泡醋中。”见使者又是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他就解释起来—要想在冬天也吃到莼菜,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醋浸泡,加长保质期。使者有些担忧:“可是,用醋泡过了,莼菜本有的鲜滑美味不会被破坏吗?”
  张老汉摇头说道:“这个办法第一个步骤是醋泡,另一个步骤是洗水。等到要吃的时候,提前一天把莼菜取出来,用新鲜的湘湖水浸泡一夜,这样的莼菜尽最大可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特质。”
  对于张老汉的这个主意,使者决定试一试看看究竟。于是,他让人去湘湖采摘了一坛子莼菜,用酸醋泡了足足七天。接着,又将莼菜取出,用湘湖水把莼菜冲洗干净,并浸泡了一整夜。第二天,他在村子里支起两个土灶,每个土灶上都架了一口大铁锅熬鱼汤。几个仆人把从两口锅里舀出的鱼汤分装在红绿碗里分发给村民,让大家喝完以后评判,哪口锅里的鱼汤更好喝。结果红绿碗投票的人一样多。这下,使者彻底放心了。原来,这两口锅里的鱼汤,分别是用新鲜莼菜和酸醋泡过的莼菜熬制的。
  经过越王批准,湘湖里最后一批莼菜被采摘起来,挑拣后,用上好的镇江醋密封浸泡在上百个坛子里,送往了吴国。有了这些存货,足可以支撑到明年春天新鲜莼菜上市了。
  从此之后,依然每天有快马来往于吴越之间,只不过,现在运送的都是湘湖水了。
  若干年后,吴越两国再次开战。兵强马壮国力更胜一筹的吴国不知为何节节败退,最终,三年后,吴国城破,吴王夫差自杀身亡,越国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战争结束了,在庆功宴上,张老汉也坐在了酒席上,他正是越王勾践的高级幕僚,为了掩人耳目,不被吴国察觉,作为卧底故意搬到湘湖边去住的。而越国获胜的先机也很简单,原来,越王在吴国早就秘密安插了许多眼线,这些探子将打探到的吴国机密,都藏在了坛子的夹层里,让负责运输莼菜的越国使者顺利地带出了吴国的国境。
  这一年春天,绿油油的莼菜铺满了湘湖水面。青山碧水,晨雾缭绕。张老汉提着一个木桶来到湘湖边,他解开一叶小舟,随波逐流,船至湖中,他拿着一根细细的竹竿,挑开湖面上的水草,开始采摘莼菜。因为喜爱湘湖,在越国大胜后,他就隐退来到了湘湖边真正当起了渔夫。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划桨声,抬眼望去,只见前方一艘方头木船行驶过来,船头站着一个衣着素淡、容貌绝美的女子。女子冲着张老汉微微一笑,弯腰屈膝,施了一个礼,正是西施。她为越国立下大功后功成身退,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不想却出现在湘湖。
  张老汉大喜,扬声说道:“西施姑娘,虽然你的心病是装出来的,可咱这湘湖边的莼菜和鲈鱼煮汤一起食用,的确是养生美颜的至宝。姑娘今后无论走到哪,都别忘记咱湘湖的宝贝啊!”说完一扬手,一尾大鲈鱼被抛到了西施的船舱里。西施再次施礼,接着,桨声再起,木船很快消失在了淡淡的薄雾中。
  张老汉微笑着拈须赞叹,这时,“泼剌”一声响,一尾鲈鱼自己跳上了木船……
  选自《民间文学》2018.1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宋代时,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后来有一次,黄岩县张、李两姓争一块坟地,朱熹接到张、李争地状词,各争为己产,是张是李,一时难决。细阅张姓呈词,说祖上置产的簿上有一行寫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朱熹于是叫来张、李二人吩咐道:“张姓簿上说,有界石埋在地下。今我差人同到地头,掘开来看,如无界石,则地归于李;倘有界石,则地归于张。”  二人于是跟差人同到地头,只见满
期刊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登山皇帝”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攀登了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一个真正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在外人看来,梅斯纳尔每一次攀登,都是危机四伏的“死亡之旅”。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上,人类的生理机能将会发生紊乱,继续向上攀登,大多数普通的登山运动者会因为空气稀薄而死亡。  无数人从不同的角度探寻着梅斯纳尔成
期刊
谭鑫培晚年,门下徒子徒孙众多,人才济济,均以得到祖师爷的首肯为荣,甚至有支脉大费周章,请谭鑫培为年轻弟子把场,喝杯茶、喝声彩,弟子日后出师上台就名正言顺。  有一次,谭鑫培访友路上,发现公园里驻扎一个戏班子,高高飘扬的彩旗,赫然印有拜他提携的字样。当时,戏过大半,戏班不再售票,谭鑫培一时兴起,决定進园看个究竟。  只见台上一人举手投足,无一不是学他,唱念做打,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与其他演员配
期刊
1127年“靖康之耻”,金国大举南下,徽宗、钦宗二帝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  當开封的赵氏皇族被金人一网打尽之际,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却成了覆巢下仅存的幸运儿。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改年号建炎,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这一年,赵构20岁。  他被金军一再追逐,仓皇奔命,颠沛流离。逃亡途中,赵构因惊吓过度,“遂病痿腐”,从此丧失生育能力。战况最烈之时,整个南宋朝廷都
期刊
张奎发召集一帮三教九流,成立了一个长沙帮,专干盗墓的活计。他们连掘了数个秦汉时期的大墓,轟动一时。后来长沙帮被警方打得鸡飞狗跳,他只得带着心腹逃到北方避风头。可张奎发贼心不改,来到北京后,他心思又活络起来,领了一帮农民,在京郊十三陵的东井盗墓。谁知,他们正挖到一半,警笛轰鸣,张奎发和同伙们被警察抓住,关进了牢房。  原来,一个星期前,就有村民在东井这边发现了洛阳铲撬出来的洞和一些烟蒂,并报告了警方
期刊
光绪年间,大学士阎敬铭的儿子阎竹将参加会试,主考官张某于考试前拜访阎敬铭。闲聊中,张主考貌似随意地问:“令郎平时习字写什么体?”阎敬铭答:“颜体。”阅卷时,张主考看到颜体字的考卷,格外重视,加分,拔为前列。揭榜后,阎竹以数十名后中进士。其实,阎竹不会写颜体,阎敬铭故意不让主考官關照儿子,让儿子自己凭本事去考。  选自《传奇故事》
期刊
那年,汴京城发生火灾,绵延了半个皇宫。火熄,宋皇帝把灾后重建的任务放在了丁谓的肩上。  丁谓命人在京城大街取土,将三街九衢挖成壕沟。取土完毕,将壕沟灌上黄河水,外地运来的树木,全部通过壕沟水放入城中。房屋盖好,过去那些灰土碎瓦废砖,又倒入壕沟中,平整成街道:一举三得。  思维的缜密,规划的精妙,用在建設设计上,固然无人可及,如果用在排挤他人、打击政敌上,同样也无人可及。  寇准和丁谓,开始时,是朋
期刊
王敦是东晋权臣,他驻军武昌,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他营中有个左司马,叫温峤,知道这些后,急得团团转。原来,他是东晋皇帝明帝派来的卧底间谍。  现在,搜集到王敦的反叛证据,他想马上离开,可一时又找不到借口。最终他想出了方法。间谍王的偷梁换柱  一天晚上,瞅着月明星稀,暗夜无人,他悄悄派出一个部下,带着一份机密信件连夜赶往首都建康,交给皇帝,请把丹阳尹调走。  丹阳,处在武昌和建康之间,直接控制水路,对
期刊
说起宋徽宗,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工笔花鸟和瘦金体等书画领域的绝活儿,殊不知,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学大师。  爱茶是历代文人的传统,宋徽宗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位文艺细胞发达的皇帝,走的是更高端的路子。他在品尝了各地进献的贡茶之后,独独爱上了福建武夷山北苑御茶园出产的白茶,认为那是无与伦比的茶中精品,但仍觉得可以深度开发。于是,他别出心裁地要求茶园按茶叶不同的生长期分时段进行采摘,然后经过其刁钻的
期刊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个叫倪守谦的人,此人曾任顺天府太守多年,家累千金,良田美宅,吃喝不愁。倪老太守的妻子陈氏早年亡故,为了唯一的宝贝儿子倪善继免遭继母的虐待,倪守谦一直未娶。一天,60岁的倪老太守路过一集镇时,看见一年轻女子跪倒在地,面前一白布上写着:老父暴病而死,家里没钱安葬,现卖身葬父。倪守谦一看,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说:“姑娘,这张银票可换100两,拿去葬父后再嫁个好人家吧。”可那女子收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