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机械技工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中一门基础课,同时也是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一直以来都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而,这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成为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认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问题,计算机语言教学就成为计算机课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计算机语言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电脑“对话”,就必须掌握这一“武器”;说它是难点,是由于计算机语言本身的严谨性,学生刚接触它时会感到神秘和枯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对于职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强化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1. “把脉”传统中职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
1.1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把握不清。 在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陈述性知识(概念、语法、规则)等的记忆和复述,然后采用从模仿到上机操作的练习,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知识,并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最终形成操作性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较薄弱的职校生说,各部分细节内容并没有真正消化,根本就谈不上充分理解,更不用说归纳、总结了。教学轨迹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违背了认知规律,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难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知识。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大多是数学、物理等专业改行过来的,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和原理理解不深,对计算机语言的背景理解不足,一系列类似问题得不到正确解释,致使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1.3 纠正传统教法。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过多地强调算法本身,忽视其在专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甚至考试时出一些偏题、怪题,从而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1.4 教学方法、手段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决定着我们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滞后于计算机语言自身的发展速度。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发展要求。
2. 为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开方”
2.1 讲授顺序。 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依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授,即先介绍一条条的语句。但我认为不应该先给学生灌输一条条语句,而应该先介绍一个较完整的程序例子,该例子包含了该语言中的主要语句,目的是使学生先对程序有个初步的印象,再简单介绍该例子中用到的语句,让学生对该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不会因为一大堆语句的出现,而对语言学习望而生畏。只有这样,学生先对语言的学习有了整体的概念,再具体介绍语句,学习时心里才有“底”,基础才牢。
2.2 将以语句的语法规则为重点,转移到以语句的应用为重点上。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要注意将以语句的语法规则为重点,转移到以语句的应用为重点上。譬如,介绍一种语句的语法时,通过一题多解,强调编程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一个语句如何使用的同时,又掌握了该例题的多种编程方法,在上机练习时,要将书上的例题,改变其编程方法,达到相同的运算结果,才算调试通过。
2.3 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对那些“吃不饱”的学生,可以介绍一些书籍给他们,并指导他们实践。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所学内容。目前,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的因“材”施教,即是因教材的不同,教学的顺序、内容、深浅度就有所不同。
2.4 启发式教学。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通过启发,使学生尽快掌握编程的方法。以书上的例题为例:输入一个字符,判别它是否大写字母,如果是,将它转换成小写字母;如果不是,不转换,然后输出最后得到的字符。看完题目后,先让学生们不要看程序,再多读两遍题目,学生们对这道题目,一看就知道要用到条件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在条件语句中要判断该字符是否为大写字母,此时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判断?有几种方式?可以与字母比较,也可以与ASCII码比较等等。当条件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完成后,程序可以按题目要求通过了,此时,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输入多个字符时的程序。此时应启发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次输入多个字符,一种是多次输入一个字符,第一种是对字符串的应用,第二种是对循环语句的应用。
2.5 加强上机辅导。 及时帮助每位学生排除疑问,纠正错误,尽可能避免学生在程序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无法继续运行是教学过程中务必解决的重要问题,仅仅依靠教师常会分身乏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在课堂上大胆启用班上一些小计算机能手,让他们在正确完成上机练习之后,用剩余时间担任“小辅导员”。这样不但使其它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而且大大提高了“小辅导员”们的编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中一门基础课,同时也是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一直以来都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而,这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成为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认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问题,计算机语言教学就成为计算机课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计算机语言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电脑“对话”,就必须掌握这一“武器”;说它是难点,是由于计算机语言本身的严谨性,学生刚接触它时会感到神秘和枯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对于职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强化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1. “把脉”传统中职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
1.1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把握不清。 在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陈述性知识(概念、语法、规则)等的记忆和复述,然后采用从模仿到上机操作的练习,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知识,并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最终形成操作性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较薄弱的职校生说,各部分细节内容并没有真正消化,根本就谈不上充分理解,更不用说归纳、总结了。教学轨迹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违背了认知规律,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难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知识。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大多是数学、物理等专业改行过来的,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和原理理解不深,对计算机语言的背景理解不足,一系列类似问题得不到正确解释,致使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1.3 纠正传统教法。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过多地强调算法本身,忽视其在专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甚至考试时出一些偏题、怪题,从而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1.4 教学方法、手段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决定着我们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滞后于计算机语言自身的发展速度。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发展要求。
2. 为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开方”
2.1 讲授顺序。 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依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授,即先介绍一条条的语句。但我认为不应该先给学生灌输一条条语句,而应该先介绍一个较完整的程序例子,该例子包含了该语言中的主要语句,目的是使学生先对程序有个初步的印象,再简单介绍该例子中用到的语句,让学生对该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不会因为一大堆语句的出现,而对语言学习望而生畏。只有这样,学生先对语言的学习有了整体的概念,再具体介绍语句,学习时心里才有“底”,基础才牢。
2.2 将以语句的语法规则为重点,转移到以语句的应用为重点上。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要注意将以语句的语法规则为重点,转移到以语句的应用为重点上。譬如,介绍一种语句的语法时,通过一题多解,强调编程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一个语句如何使用的同时,又掌握了该例题的多种编程方法,在上机练习时,要将书上的例题,改变其编程方法,达到相同的运算结果,才算调试通过。
2.3 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对那些“吃不饱”的学生,可以介绍一些书籍给他们,并指导他们实践。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所学内容。目前,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的因“材”施教,即是因教材的不同,教学的顺序、内容、深浅度就有所不同。
2.4 启发式教学。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通过启发,使学生尽快掌握编程的方法。以书上的例题为例:输入一个字符,判别它是否大写字母,如果是,将它转换成小写字母;如果不是,不转换,然后输出最后得到的字符。看完题目后,先让学生们不要看程序,再多读两遍题目,学生们对这道题目,一看就知道要用到条件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在条件语句中要判断该字符是否为大写字母,此时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判断?有几种方式?可以与字母比较,也可以与ASCII码比较等等。当条件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完成后,程序可以按题目要求通过了,此时,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输入多个字符时的程序。此时应启发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次输入多个字符,一种是多次输入一个字符,第一种是对字符串的应用,第二种是对循环语句的应用。
2.5 加强上机辅导。 及时帮助每位学生排除疑问,纠正错误,尽可能避免学生在程序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无法继续运行是教学过程中务必解决的重要问题,仅仅依靠教师常会分身乏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在课堂上大胆启用班上一些小计算机能手,让他们在正确完成上机练习之后,用剩余时间担任“小辅导员”。这样不但使其它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而且大大提高了“小辅导员”们的编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