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SEA指标体系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建立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建立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即预测各种可选方案的环境影响(效应),识别显著的环境影响,并与环境目标作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将分析探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以实例加以验证。
关键词:战略环境指标体系;建立;实例研究;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影响到环境、人口、社会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战略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区别于其他可持续发展评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主要关注的是战略的环境影响。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指标内部所包含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有利于通过其对区域进行有效调控,促进区域的稳定发展,这是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反应性评估,所针对的对象和范围是对所要发展的项目的周遭环境进行,这一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前瞻性的预测,它只能针对实际情况和周遭的环境进行一些治理措施和意见,无法在发展项目的选择上和布局上进行优化。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部门进行战略性决策和其他规划的过程中的综合性评价,为政府做决策起到了引导和规划作用,对实施的策略在环境评价上做技术性支持,但是战略环境评价对项目所提供的可选方案和治理污染措施的选择是较为有限的。
作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包括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子系统间互相关联的重点内容,同时,又必须考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状态加以体现。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是对环境影响的工作。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程序和框架为,确定某一战略决策层次(政策、规划、计划)进行SEA的必要性并确定区域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再确定评价范围,识别区域环境条件,识别评价的环境要素和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即预测各种可选方案的环境影响(效应),识别显著的环境影响,并与环境目标作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构建的时候各指标之间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在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还需要反映着三部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子系統由一级指标构成,各个指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具备着层次性,其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特征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典型性原则
要保证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备代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在即使各个指标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其数据的计算和结果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各指标间的权重分配能与实际的自然和社会相互匹配。
3、动态性原则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构建和互动发展需要一定的实践才能够反映,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动态发展对研究可能产生的数值变化,让研究结果更具准确性。
4、简明科学性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客观地反映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征,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各个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便于实验的展开。在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不能过多和重叠,但也不能过简,数据在获取上要便捷且易于计算。
5、可操作性原则
在指标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可操作性原则,这一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区域政策服务的,是为了实际情况作出的评估,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要注重可操作性原则,才能进行研究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共赢局面,这是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所要在各指标的构建上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在考量了多方面的因素后,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发挥其指标体系的作用。
三、实例验证
我国2002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提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建设项目,而是拓展到了政府有关的经济发展规划,即从项目评价进入到战略评价阶段。到目前为止,较为突出的研究范例是,1993年香港政府环保署完成的“全港发展策略”(Territo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Review,TDSR)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这一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制定一套中、长期的发展策略,以保证在2011年香港人口达到800万规模时,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015年10月27日,环保部根据严守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三条铁线”的要求,启动对京津冀等3大地区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工作要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源头预防的作用,为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发展政策所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累积影响,从而为决策者制定环境友好的(environmental- friendly)的长远策略,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政策提供技术依据,是战略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探.2005(01).
[2]赏金城,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志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战略环境指标体系;建立;实例研究;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影响到环境、人口、社会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战略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区别于其他可持续发展评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主要关注的是战略的环境影响。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指标内部所包含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有利于通过其对区域进行有效调控,促进区域的稳定发展,这是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反应性评估,所针对的对象和范围是对所要发展的项目的周遭环境进行,这一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前瞻性的预测,它只能针对实际情况和周遭的环境进行一些治理措施和意见,无法在发展项目的选择上和布局上进行优化。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部门进行战略性决策和其他规划的过程中的综合性评价,为政府做决策起到了引导和规划作用,对实施的策略在环境评价上做技术性支持,但是战略环境评价对项目所提供的可选方案和治理污染措施的选择是较为有限的。
作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包括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子系统间互相关联的重点内容,同时,又必须考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状态加以体现。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是对环境影响的工作。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程序和框架为,确定某一战略决策层次(政策、规划、计划)进行SEA的必要性并确定区域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再确定评价范围,识别区域环境条件,识别评价的环境要素和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即预测各种可选方案的环境影响(效应),识别显著的环境影响,并与环境目标作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构建的时候各指标之间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在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还需要反映着三部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子系統由一级指标构成,各个指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具备着层次性,其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特征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典型性原则
要保证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备代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在即使各个指标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其数据的计算和结果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各指标间的权重分配能与实际的自然和社会相互匹配。
3、动态性原则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构建和互动发展需要一定的实践才能够反映,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动态发展对研究可能产生的数值变化,让研究结果更具准确性。
4、简明科学性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客观地反映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征,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各个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便于实验的展开。在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不能过多和重叠,但也不能过简,数据在获取上要便捷且易于计算。
5、可操作性原则
在指标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可操作性原则,这一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区域政策服务的,是为了实际情况作出的评估,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要注重可操作性原则,才能进行研究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共赢局面,这是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所要在各指标的构建上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在考量了多方面的因素后,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发挥其指标体系的作用。
三、实例验证
我国2002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提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建设项目,而是拓展到了政府有关的经济发展规划,即从项目评价进入到战略评价阶段。到目前为止,较为突出的研究范例是,1993年香港政府环保署完成的“全港发展策略”(Territo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Review,TDSR)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这一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制定一套中、长期的发展策略,以保证在2011年香港人口达到800万规模时,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015年10月27日,环保部根据严守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三条铁线”的要求,启动对京津冀等3大地区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工作要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源头预防的作用,为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发展政策所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累积影响,从而为决策者制定环境友好的(environmental- friendly)的长远策略,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政策提供技术依据,是战略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探.2005(01).
[2]赏金城,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志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