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根据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作了探讨。
一、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便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构建民主和谐的良好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同时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针对学生个性丰富的特点,灵活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如“好极了”“真不错”等表扬的话语或一个轻轻的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专注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使学生进入你情感的怀抱,这时学生怎么会没有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呢?
二、明确角色合理分配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着直接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明智的辅导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教师是引导者则要控制教师的讲课时间。只有将教师的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有更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才能少讲、精讲,才能言简意赅。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该自己想的、该自己学的、该自己说的,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特别是要保障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时间和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练习时间。只有让学生有时间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真正进入到自己有效的学习中。教学中不能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不能以少数学生学会了代替大多数学生学好了。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鼓励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大胆提问。课堂上对那些爱回答问题、敢提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更多学生也能提问,敢于质疑,给不爱发言不敢提问的学生一些动力,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不同层次要求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用“不用紧张”、“再想一想”、“慢慢说”等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大胆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能想善问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合作学习激起参与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体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使用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同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仅汇聚了学生的智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给了学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五、鼓励实验强化参与意识
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张景中院士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求知欲。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知识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课上良好的参与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在老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通过积极地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一、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便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构建民主和谐的良好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同时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针对学生个性丰富的特点,灵活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如“好极了”“真不错”等表扬的话语或一个轻轻的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专注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使学生进入你情感的怀抱,这时学生怎么会没有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呢?
二、明确角色合理分配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着直接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明智的辅导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教师是引导者则要控制教师的讲课时间。只有将教师的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有更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才能少讲、精讲,才能言简意赅。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该自己想的、该自己学的、该自己说的,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特别是要保障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时间和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练习时间。只有让学生有时间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真正进入到自己有效的学习中。教学中不能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不能以少数学生学会了代替大多数学生学好了。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鼓励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大胆提问。课堂上对那些爱回答问题、敢提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更多学生也能提问,敢于质疑,给不爱发言不敢提问的学生一些动力,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不同层次要求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用“不用紧张”、“再想一想”、“慢慢说”等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大胆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能想善问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合作学习激起参与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体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使用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同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仅汇聚了学生的智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给了学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五、鼓励实验强化参与意识
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张景中院士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求知欲。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知识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课上良好的参与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在老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通过积极地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