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练武即练心,武林江湖有规矩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节目中,《少林魂》被网友评为“最震撼的节目”,播出后立即上了热搜。两万人整齐划一的表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其实,中华武术的魅力远不止少林功夫所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
   在电影《叶问》中,叶问用咏春拳将嚣张的西洋拳王打得鼻青脸肿,在武斗场上以一敌十,痛击日寇;在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将投靠敌国、背叛师门的师兄击败废功……我们总在书中、影像中寻找逝去的武林。或许,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份武林情结。
   武林是什么?是传说,是金庸的刀剑恩仇,是王家卫的玄机四伏……在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真实的武林最迷人的地方不是招式,而是“练武即练心”。武林人共同遵守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文化——武德,这何尝不是习武之人所追求的精致和大雅。对于一个真正的武林之人来说,武林处处、事事之中都有规矩,它不止是习武之法,更是为人处世的信仰。
  习武德为先
   光绪年间,太极拳师李瑞东一日逛庙会,远远看见一群流氓圍着一个上香祷告的妇女。当时身为大内高手的他本可以一拳把人撂倒在地,但他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先上前劝解。李瑞东怕误伤。
   可小流氓非但不听,还仗着人多围攻李瑞东,下场可想而知。李瑞东一掌将为首的一个打得牙齿飞出嵌到柱子里,倒地不省人事,众流氓当即吓得屁滚尿流。
   武学宗师黄飞鸿曾说:“习武德为先。”习武之人比普通人更有力量,所以常提倡见义勇为之德。可这背后是有规矩的——不能直接用武力,更不能倚强凌弱,否则跟莽夫流氓有何区别?所以,不欺善、点到即止是德,但也不可怕恶。
   1867年,一洋人携一条半人高的凶恶狼狗在香港设擂台向国人邀斗。以狗向人约架,不是侮辱是什么?黄飞鸿不甘国人受辱,赴港以一招“猴形拐脚”击毙恶犬,扬名香江。
   德,就是一颗明辨是非之心。何时出手、何时收手,有的放矢,绝不含糊。相反,如果肆无忌惮,甚至如“乱拳打死老师傅”之流,就犯了江湖大忌。
   小说里总有走火入魔的习武之人,多数都是心术不正者。明代内家拳有五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狂酒者不传,轻露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前四条讲的都关乎德,无德之人不能传授。
   一个人,心正、有德才能进入武学的最高境界,这是武林的规矩。
  招数是面子,修为是里子
   练武之人,未必都像你想象中那般五大三粗。
   一代宗师叶问不爱穿武服、束纱带,一身长衫,一双布鞋,文质彬彬。如果上街,一般人只当他是掌柜或者教书先生。一日,他和表妹闲逛,忽遇一好色军阀,见旁边的叶问弱不禁风,竟对表妹毛手毛脚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叶问突然挺身上前迅猛出拳,眼花缭乱之间,几下就将那人击倒在地。
   以貌取人只会错估他人实力,自讨苦吃。而叶问凭皮相便能骗过狡猾的军阀,倒也叫人窥见其内在修为。毕竟肚子里没点墨水的话,这斯文人是怎么都装不像的。
   在香港期间,叶问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并以数理知识解剖咏春拳术。别人教拳只讲五行八卦,弟子听了半天一头雾水。叶问却改用力学原理、数学几何,将复杂变简单,有章可循。他的徒子徒孙由此领悟咏春精髓,优秀者众多,其中就包括李小龙。
   内修决定了一位武者,乃至一个武术门派能够走多远。招数是面子,修为是里子,这是武林的规矩。
  持久之恒,功夫自然成
   中国人深知,勤奋刻苦是一切的基础。功夫功夫,下多少功夫就得多少回报,不刻苦就不得要领,自然算不上武林人士。
   清代八极拳师李书文人称“神枪”,练武是出了名的拼。从100斤到600斤的沙袋,他不知打烂了多少个。练大枪,他把大门框刺烂,将门前屋后的枣树全部刺倒。为了练好准头,他会对着一根高粱秆、一枚吊着的铜钱眼,甚至香火头上的火星扎枪。
   据说,李书文帮乡亲收粮,能用脚勾起80斤重的粮袋甩到马车上。盖房时,他用一根枪就把横木挑到屋顶上。徒弟们自叹不如,李书文说:“唯手熟尔。”
   练武练的是恒心,一招不顺,不能退,要反复练到通顺为止。正如拳经所说:“一招通则百招通。”如果一味求快,基础不牢,招式浮躁,终将难成大器。
   持之以恒,功夫自然成,心性也能随之变得沉稳。身心共修,最后臻于化境,这是武林的规矩。
  武德之魂,讲求一个“义”字
   功夫要靠师承,师徒情义便是武林最基本的规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好比父子,全在尊重与信任。
   形意拳派有门规——弟子不可带艺投师,即在进这个门派之前,身上不能带有其他门派的功夫。规矩看似严苛,实际也合乎情理。一个人,如果学完一门功夫又去认新的师傅,心思难以从一而终。再者,一旦学过艺,身上有股劲,难以学得纯粹。在此之上,为师者也要对徒弟无私。老一辈武师收徒不只是徒弟求师,也有师傅选徒弟。一旦收入门下,就视为己出,倾囊相授。
   但规矩不在死守,只要符合道义,可立可破,这也是规矩。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一生曾拜过3位师傅,每次都有郑重的师徒交接仪式。这是第一任师傅唐维禄的主张,他对李仲轩说:“若是你自己改投师门,就坏了规矩。若有我授意,就行得通。”直至拜第三任师傅的时候,李仲轩还行了一磕头之礼。
   在武林规矩里,拜师向来是三磕头,但一磕头更为郑重。古语云:“杀人不过头点地。”一磕头是以头顶砸地,如同将性命交付。以大礼代小礼,依旧在规矩之内。
   李仲轩晚年说:“如果老人死盯着规矩,小辈人就很难做。所以老人要豁达点、宽容点,而小辈人也一定要守礼仪。”正是这其中的弹性,保证了规矩的生命力。武林规矩建立在长幼、门派之间的互相尊重之上,这样才得以在一代代人的破与立之中延续传承。
   我们如今怀念武林是在怀念什么?是神乎其技的招式,是侠肝义胆的情谊……然而,最让人怀念的还是武林中人的一身正气:不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时刻秉持为人处世的底线,以规矩正人心,绝不大放厥词,胡乱挑衅。
   重提武林规矩不是迂腐,不是守旧,那是需要我们重新拾起的、逝去的良心。
   中华民族有两件“传家宝”:文有孔孟之道,武有中华武术。这两件宝贝使中华民族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华武术流传至今,是捍卫华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想要领悟中华武术的精髓,就要抛开一切门派观念,用心去体会。
其他文献
就像到中国旅游必看故宫、长城一样,到柬埔寨旅游必看吴哥窟。吴哥窟并不是洞窟,而是以小吴哥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和庙宇遗址,因为年代久远,风雨腐蚀,残损严重,看起来如同塌陷的洞窟。  柬埔寨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初年,距今2000多年。吴哥窟长期掩没在人迹罕至的热带密林中,不为人知。直到19世纪中叶被欧洲人发现,才使这个与世隔绝了500多年、有人类文明七大奇景之一之称的吴哥窟,得见天日。它的恢弘壮丽、美
期刊
怎么说我们也是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些成语只要瞟一眼,就能脑补出故事来,更不用说是故事的主角了。比如三顾茅庐肯定说的是刘备,闻鸡起舞说的是祖逖,东窗事发是讲秦桧的……但是,我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就像下面的这些成语。  助纣为虐 竟然是“助桀为虐”演变而来的   童年被《封神榜》洗過脑的孩子们都知道,妲己这只九尾狐不仅不像白浅上神一样拯救苍生,还整天怂恿纣王残害忠良、虐待百姓,真的
期刊
2019年的春节贺岁档,出现了一匹黑马,就是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的《流浪地球》。这部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历时4年与观众见面。为了打造这部科幻电影,剧组做了大量的功课。整部电影对太空、航天、机械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表现。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太阳将要發生氦闪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装了上万台发动机,准备推动地球脱离银河系,去比邻的星系。于是地球开始了前途未知的流浪。被宏大的场
期刊
平时都是我倒数第一,他倒数第二。今天他竟然向我要答案。看来这次我俩的名次要交换了!  小冰,把你的答案传给我。  谁说咱俩答案一样?我要你的答案就是为了把咱俩的选项都排除掉,这样选对的概率就高了。  小丁,咱倆答案一样,为何我还是不及格,你却考了70分?  嗨,老兄,你那边的草是什么味道?  是你理解有误,我说的是草没味。  你见过夕阳西下,海鸥飞过天边的火烧云时的情景吗?  孩子,不要跟别人攀比
期刊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听到新闻上或大人们说一些专业术语,比如O2O、大数据、红海、蓝海、互联网思维等?是不是觉得这些词汇就像天书上的文字一样晦涩难懂?别担心,今天文字君就带大家来认识这些专业术语,看完你就明白了。   干掉中介的 O2O   有一家公司老板O出资20000元请即将毕业的博士生B为自己写一个策划案。博士生B因为要准备论文没时间,便从这20000元中拿出10000元找了研究生C为他代
期刊
世上最美的情感之一就是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我们都知道,天下做母亲的,皆忧心孩子的成长,听其言、观其行,谆谆教导,望子成才之心古今相同。  《先妣事略》 爱之刻骨,不可逃离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罏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
期刊
说起好心态的诗人,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宋朝大诗人苏轼,因为苏轼一生际遇坎坷,但却十分豁达。其实,唐代也有一位诗人的豁达堪比苏轼,他就是写下世人皆知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文豪刘禹锡。   刘禹锡21岁时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刘禹锡跟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那是他最好的时光,年少入仕,官职在身,朋友在侧,有志气又有平台的他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刘禹锡在官场10年,对中唐时期黑暗腐朽的政
期刊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活着,就是一场修行,把复杂简单化,驱散阴霾,心怀阳光,漫漫人生才会一路芬芳。  第一关 初露锋芒   1.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作者是( )?   2. 唐代诗人杜甫的《不见》中“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的后一句是 ?   3. 请选出包含“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中空缺处的选项。   A. 友人 B. 游人
期刊
今年的古装电视剧除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外,还有《大宋少年志》《大宋宫词》《孤城闭》等,时代背景均为宋朝。那么,宋朝人的称呼你可知否?  第一人称   ■ 皇帝的自称 说起皇帝的自称,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朕”。没错,但在宋朝,皇帝并不是成天“朕”个不停。一般来说,在正式场合,宋朝君主通常自称“朕”,而在非正式场合往往自称“我”,跟民间说话并无两样。   ■ 皇太后的自称 宋朝的皇太后一
期刊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如今我们回看这些人的成长之路,会发现其背后往往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例如断杼择邻的孟母、刺字的岳母和画荻教子的欧母等等。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成语中的母子深情吧!  ●成语链接●  孟母三迁   【释义】孟轲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迁居他处。现在也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養孩子。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孟子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