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要满足国家新课改标准,从“映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起来有一些难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根据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分析,引导学生科学掌握数学知识,本篇文章就是在“映射理论”的视野之下对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进行探究,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映射理论;结构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小学数学进行结构化教学需要老师调整对数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与“映射理论”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对数学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联系到其他学科知识,打破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思维局限性,本文就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从“映射理论”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进行结构化教学分析这一具体内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创新数学思维,整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实际教授数学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水平,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学知识相联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从部分逐渐向整体过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完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例如老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这一课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100个不同颜色的糖果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先产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小组随机抓取糖果,向小组内学生成员设置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对糖果数量进行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对数糖果的速度进行比赛,如老师可以提出“10个红色糖果和23个黄色糖果加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糖果?”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到加法计算或者提出“一共80个糖果中吃掉12个还剩多少个糖果”的问题使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操作,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本中讲述的具体加减法知识进行系统化全面学习,最后老师对课堂上的数糖果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创新数学计算的思维能力,明白100以內的加减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前者就是在后者学习基础上的变形,老师要耐心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加减法的过程出现的问题,课后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册中涉及本节课堂加减法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多加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二、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分析
现阶段小学老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普遍缺乏创新性意识,数学教学也只局限于教材简单内容,忽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结构性分析,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繁琐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向简单易懂的方向转变,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生活中科学应用。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向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的方式作为课堂导入,如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或者“能不能找出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存在的联系?”等问题,然后老师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理解,之后向学生强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个重点学习内容,掌握平行四边形具体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学习梯形,观察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巩固学过的四边形知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理解分析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核心数学素养
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映射理论”引导学生系统性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综合科学的开展教育工作,在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核心数学素养,对小学数学进行结构化教学就是要跳出“学习数学很枯燥”的思维定式,开拓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高效、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如何计算”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简单整数的乘法运算法则,从简单整数乘法运算慢慢增加难度,让学生主动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6扩大多少倍是36?”等整数乘法运算问题,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85缩小多少倍是8.5?”等小数乘法问题,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如向学生提问“窗帘每米23.5元,求买4米要用多少元?”的问题,先让学生用加法“23.5+23.5+23.5+23.5”进行计算,然后用乘法“23.5×4”列出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不同点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学生通过对小数乘法这届课堂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运算方法,而且可以对数学知识中乘法运算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结语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系统化进行数学学习,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使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具体数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映射理论”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想象能力,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知识,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孙艳.益智课堂,妙趣横生——培育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6).
[2]蔡彬彬.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J].新课程(上),2018(05).
[3]刘正松.数学实验——推开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8):12-1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映射理论;结构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小学数学进行结构化教学需要老师调整对数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与“映射理论”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对数学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联系到其他学科知识,打破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思维局限性,本文就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从“映射理论”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进行结构化教学分析这一具体内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创新数学思维,整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实际教授数学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创新数学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水平,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学知识相联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从部分逐渐向整体过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完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例如老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这一课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100个不同颜色的糖果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先产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小组随机抓取糖果,向小组内学生成员设置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对糖果数量进行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对数糖果的速度进行比赛,如老师可以提出“10个红色糖果和23个黄色糖果加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糖果?”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到加法计算或者提出“一共80个糖果中吃掉12个还剩多少个糖果”的问题使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操作,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本中讲述的具体加减法知识进行系统化全面学习,最后老师对课堂上的数糖果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创新数学计算的思维能力,明白100以內的加减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前者就是在后者学习基础上的变形,老师要耐心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加减法的过程出现的问题,课后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册中涉及本节课堂加减法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多加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二、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分析
现阶段小学老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普遍缺乏创新性意识,数学教学也只局限于教材简单内容,忽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结构性分析,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繁琐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向简单易懂的方向转变,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生活中科学应用。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向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的方式作为课堂导入,如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或者“能不能找出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存在的联系?”等问题,然后老师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理解,之后向学生强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个重点学习内容,掌握平行四边形具体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学习梯形,观察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巩固学过的四边形知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理解分析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核心数学素养
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映射理论”引导学生系统性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综合科学的开展教育工作,在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核心数学素养,对小学数学进行结构化教学就是要跳出“学习数学很枯燥”的思维定式,开拓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高效、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如何计算”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简单整数的乘法运算法则,从简单整数乘法运算慢慢增加难度,让学生主动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6扩大多少倍是36?”等整数乘法运算问题,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85缩小多少倍是8.5?”等小数乘法问题,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如向学生提问“窗帘每米23.5元,求买4米要用多少元?”的问题,先让学生用加法“23.5+23.5+23.5+23.5”进行计算,然后用乘法“23.5×4”列出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不同点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学生通过对小数乘法这届课堂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运算方法,而且可以对数学知识中乘法运算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结语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系统化进行数学学习,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使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具体数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映射理论”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想象能力,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知识,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孙艳.益智课堂,妙趣横生——培育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6).
[2]蔡彬彬.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J].新课程(上),2018(05).
[3]刘正松.数学实验——推开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