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总,您去长江商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公司的业务全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了。”张副总委屈地说道。
“哦,你辛苦了。”王总有些无厘头。
“王总,这些客户今年一个都没有掉,为了维护他们,我也是拼了老命。您看能不能再招几个新员工,给我做个下手。”
“现在同行公司都在裁员,我们还能保证员工拿到不错的薪水已属不易。”
“可是我太累了,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还拿着一个人的工资。”张副总话中带话。
“这些客户都是几年前我开发的,你只是做一些维护的工作,我也没有给你开发新客户的任务。这样吧,张总,你要是觉得累,正好我的EMBA也读完了,你把工作交接一下,我来做。”王总明显不悦。
没过多久,张副总辞职了。王总有些心寒,“别的不敢保证,最起码在同业公司中,我们公司的待遇绝对是中上等。我不是一个盲目扩张的老板,不会给员工太大的压力。对他们越好,他们越和我提条件,好人难当啊!”
当老板成为“中国式好人”
在周围人眼里,王总善良、谦和,总是为员工和客户着想,所有困难自己扛。王总的公司员工流动性很小,成立十多年了,从来没主动辞退过一名员工。好在运气不错,公司虽然没有做大做强,但业绩尚可。用王总的话说是“一俊遮百丑,但问题多多,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王总本人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极强的人,公司许多业务都是他亲自开发出来的。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成为他管理公司的缺点。员工知道老板是个能人、好人,只要有老板在,自己的日子就一定不会难过。
真想对王总说:“这样的中国式好人,是病,得治!”
王总深知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过分替别人着想,把换位思考做过了头。例如有员工暗自在外兼职,王总很理解:员工也不容易,养家糊口需要钱。只要不太影响工作,自己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吧!副总把客户的广告稿子发错了,王总也理解:工作多了,犯错误的几率就大……结果,中层干部被带病提拔,基层员工人浮于事,王总捍卫了“我是一个好人的感觉”。
其实王总早就知道自己这是病,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
慈不掌兵,义不理财
古语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并不是让人不慈、无情、不义、不善,而是凡事都要有度。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过犹不及”的由来。行周礼尚且是过犹不及,何况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本身是平等观念的具体表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切不可做过了头。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技巧,但如果被对方认为是理所应当,就很有可能受制于人。考虑别人和坚持维护自己的想法并不矛盾,恰当的换位思考才能维护人际关系的长远健康,做过了就会鼓励别人的贪婪,最终失去人际关系的平衡。
你真的换位思考了吗
王总知道“追求完美是病,得治”,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治疗”。“放弃治疗”的原因当然是“为员工着想”,是“换位思考”。王总的口头语是:“不要为老板的理想打工,而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于是,王总一方面理解員工、放纵员工,一面怒其不争,不断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转机出现在行业不景气的2016年,市场萎缩、效益下滑。同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许多老员工无法适应新形势。面对是否裁员,作为“中国式好人”的王总不忍心裁员,更不忍心让员工虚度光阴,将来丧失竞争力。市场不好,新项目会更难,但面对严峻考验,王总选择了开辟新业务,让员工“人得其位”。结果事与愿违,王总的公司迎来了离职潮,而且离职的正是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老员工。
在人员配备的问题上,王总如释重负。更加让王总欣慰的是离职的员工也都找到下家,王总终于不必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了。夜深人静,王总偶尔也会自嘲一下:“员工的未来还要你来担忧?真是爱操心!”没办法,好人一枚。
《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本来是马的天性,伯乐却偏偏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
在庄子的眼里,当世社会的纷争动乱都缘于所谓“圣人”的“治”,王总的公司那块效益的遮羞布下掩盖的乱也缘于王总这个“中国式好人”的“治”。换位思考,请先认识你换位的对象。
好人难当,坏人更难当
佛教《维摩诘经》记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大乘菩萨修道,怎么样才是真正通了佛道?”维摩诘说,“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即大乘菩萨证道了,他的行为是不合道的。表面上看菩萨的行为是恶的,其实是走逆道的教化。
好的老板不一定要做“好人”,最高明的老板一定会做“坏人”、唱“黑脸”。不是有句话么,发火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禅宗祖师说过,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做魔王,倒转乾坤,把天地都翻过来,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行的。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可能做治世的帝王,所以有时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个魔王。
最高明的老板,他的视角和思想一定是超出普通员工的。所以不被员工理解也很正常,这时他要做的是行“逆道”,绝无半点“中国式好人”的样子。
王总承认自己的“中国式好人”是病,得治,剩下的就是如何对症下药了:
既然好人的本质改变不了,那就继续换位思考吧,但不可为了别人的想法委曲求全。尤其当下属不能理解自己时,不防学学做个“坏人”,正所谓“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责编/齐向宇
“哦,你辛苦了。”王总有些无厘头。
“王总,这些客户今年一个都没有掉,为了维护他们,我也是拼了老命。您看能不能再招几个新员工,给我做个下手。”
“现在同行公司都在裁员,我们还能保证员工拿到不错的薪水已属不易。”
“可是我太累了,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还拿着一个人的工资。”张副总话中带话。
“这些客户都是几年前我开发的,你只是做一些维护的工作,我也没有给你开发新客户的任务。这样吧,张总,你要是觉得累,正好我的EMBA也读完了,你把工作交接一下,我来做。”王总明显不悦。
没过多久,张副总辞职了。王总有些心寒,“别的不敢保证,最起码在同业公司中,我们公司的待遇绝对是中上等。我不是一个盲目扩张的老板,不会给员工太大的压力。对他们越好,他们越和我提条件,好人难当啊!”
当老板成为“中国式好人”
在周围人眼里,王总善良、谦和,总是为员工和客户着想,所有困难自己扛。王总的公司员工流动性很小,成立十多年了,从来没主动辞退过一名员工。好在运气不错,公司虽然没有做大做强,但业绩尚可。用王总的话说是“一俊遮百丑,但问题多多,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王总本人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极强的人,公司许多业务都是他亲自开发出来的。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成为他管理公司的缺点。员工知道老板是个能人、好人,只要有老板在,自己的日子就一定不会难过。
真想对王总说:“这样的中国式好人,是病,得治!”
王总深知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过分替别人着想,把换位思考做过了头。例如有员工暗自在外兼职,王总很理解:员工也不容易,养家糊口需要钱。只要不太影响工作,自己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吧!副总把客户的广告稿子发错了,王总也理解:工作多了,犯错误的几率就大……结果,中层干部被带病提拔,基层员工人浮于事,王总捍卫了“我是一个好人的感觉”。
其实王总早就知道自己这是病,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
慈不掌兵,义不理财
古语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并不是让人不慈、无情、不义、不善,而是凡事都要有度。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过犹不及”的由来。行周礼尚且是过犹不及,何况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本身是平等观念的具体表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切不可做过了头。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技巧,但如果被对方认为是理所应当,就很有可能受制于人。考虑别人和坚持维护自己的想法并不矛盾,恰当的换位思考才能维护人际关系的长远健康,做过了就会鼓励别人的贪婪,最终失去人际关系的平衡。
你真的换位思考了吗
王总知道“追求完美是病,得治”,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治疗”。“放弃治疗”的原因当然是“为员工着想”,是“换位思考”。王总的口头语是:“不要为老板的理想打工,而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于是,王总一方面理解員工、放纵员工,一面怒其不争,不断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转机出现在行业不景气的2016年,市场萎缩、效益下滑。同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许多老员工无法适应新形势。面对是否裁员,作为“中国式好人”的王总不忍心裁员,更不忍心让员工虚度光阴,将来丧失竞争力。市场不好,新项目会更难,但面对严峻考验,王总选择了开辟新业务,让员工“人得其位”。结果事与愿违,王总的公司迎来了离职潮,而且离职的正是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老员工。
在人员配备的问题上,王总如释重负。更加让王总欣慰的是离职的员工也都找到下家,王总终于不必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了。夜深人静,王总偶尔也会自嘲一下:“员工的未来还要你来担忧?真是爱操心!”没办法,好人一枚。
《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本来是马的天性,伯乐却偏偏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
在庄子的眼里,当世社会的纷争动乱都缘于所谓“圣人”的“治”,王总的公司那块效益的遮羞布下掩盖的乱也缘于王总这个“中国式好人”的“治”。换位思考,请先认识你换位的对象。
好人难当,坏人更难当
佛教《维摩诘经》记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大乘菩萨修道,怎么样才是真正通了佛道?”维摩诘说,“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即大乘菩萨证道了,他的行为是不合道的。表面上看菩萨的行为是恶的,其实是走逆道的教化。
好的老板不一定要做“好人”,最高明的老板一定会做“坏人”、唱“黑脸”。不是有句话么,发火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禅宗祖师说过,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做魔王,倒转乾坤,把天地都翻过来,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行的。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可能做治世的帝王,所以有时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个魔王。
最高明的老板,他的视角和思想一定是超出普通员工的。所以不被员工理解也很正常,这时他要做的是行“逆道”,绝无半点“中国式好人”的样子。
王总承认自己的“中国式好人”是病,得治,剩下的就是如何对症下药了:
既然好人的本质改变不了,那就继续换位思考吧,但不可为了别人的想法委曲求全。尤其当下属不能理解自己时,不防学学做个“坏人”,正所谓“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