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人民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体育运动成为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全面健身事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冠疫情的后时代,以愉悦身心为主的体育产业或许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全民健身的多层次、普适性、大体量要求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社区等合力。高职院校作为学校阵地的一分子,应发挥其教育作用。本篇文章对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推动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国内和国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涌出,积极的推动我国的社会风貌和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现阶段我国国民身体素质高标准,提高体育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现阶段,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处于中等以及中下水平,并不能够适应体育课的锻炼强度,部分学生也比较抵触体育课锻炼,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因为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不善,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对于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以及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关注。
一、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内涵剖析及其特点解读
高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置的服务,职业院校体育场馆也是为职业院校体育活动开展服务的,体育场馆既是文艺活动的,必须场地,也是日常教学的重要场所,体育场馆在学校建设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办学机构的重要设施组成内容。
(一)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内涵剖析
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教学任务都是在体育馆进行的,除此之外,有一些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会在体育场馆进行一些日常的训练。职业院校在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当中,体育场的作用就表现得尤为重要了,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就越来越关注,随着国家对于整个体育健身行业发展的重视,逐渐的在职业院校中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介绍的过程当中,国家对于该方面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的投入都比较高,学生对于体育场馆也会具有比较高的需求,体育馆已经成为了各个职业院校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特点解读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具备许多特点,比如说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既能够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日常锻炼和业余活动的场所,也担负着学校运动会和文艺晚会的场地功能,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于社会进行开放的租赁使用,从而能够赋予体育场馆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商业价值。体育场馆的相关设施比较全面,能够为校内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除此之外室内还设有专业的场地,能够用来进行游泳、跑步、瑜伽、太极拳等等非球类的体育性活动。体育场馆还具备非常强的大众性,职业院校大多数都是公立的,学校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面对所有的学生,除此之外也可以广泛的为社会各界运动爱好者开,面向社会为喜欢运动的人们提供体育训练以及建设锻炼的地方。
二、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内涵解读
体育场馆作为学校基础场馆设施能,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发挥更多的自己的力量,也能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国家体育事业领域发展的重要关注。随着全民运动与健康,引发人们强烈的关注,职业院校也对体育场馆的相关功能进行了多样化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日常教学的具体需要,除此之外,也为学校举办各大赛事提供了基础设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逐渐加快,体育教育管理的体系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变革,职业院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转变,从而可以确保这些院校体育场馆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职业院校体育场馆进行分析和了解,体育场馆的教学基础设施在整体教学当中发挥着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职业院校的体育场所进行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找到最佳的運营管理模式,从而盘活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和社会的运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性
职业院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在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体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如何发挥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已经社会价值,这就需要在管理上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发展,在满足大众对于健身的需求,也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育活动场地,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通过付费经营的模式来弥补其经费不足的地方,充分结合社会资源来开发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二)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功能性
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多数采用的是租赁模式,通过商业使用能够赋予体育场馆一定的社会功能性和商业价值。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不仅仅承担了校内的各大赛事以及日常训练,也可以面向社会承办体育赛事,策划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价值性。
三、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在进行定位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面向学校,还需要面向社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具备非常强的公益性和公开性,除此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和运营性,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了解高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希望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发展。职业院校的管理部门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不太重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运营的管理理念比较传统落后,运营的模式过于单一简单,整体所呈现出的组织机构已经出现了老化,这样就会使得整体的管理体制出现滞后,使得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非常低。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体育场馆的正常应用,使得体育场馆失去了社会功能性以及商业的价值性,大幅度降低了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
四、基于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做好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制度的工作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属于学校以及体育类部门的特种物业,其中主要的功能就是更好的服务教师和学生,促进高校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高校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为了进一步的保证体育场馆可以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体育场馆整个运营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做好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
政府主管部门针对于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资金上的支持,对整个运营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持续的运行。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专业的行政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运营管理策略,增加体育场馆的功能,有效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三)做好提高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商业功能利用率的工作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具备比较强的社会功能性以及商业价值性,为了进一步的,强化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功能性,需要对体育场馆进行更加积极的宣传,对社会健身爱好者进行开放使用,呼吁这些人勇于加入到体育场馆当中。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承办演唱会和一些文艺活动,拓展体育场馆的功能性,逐渐的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应用潮流。管理人员需要解放思想,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和转变,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树立与时俱进的体育场馆管理理念。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现存的经营管理模式,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导向,进一步的推动体育事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了解体育经营管理的新成果,勇于的去创新,积极探索出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经营的过程当中,要向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加大体育场馆的宣传力度,吸引社会上的各方面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体育场馆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体育事业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将服务学校体育活动作为主体,除此之外,应该更加开放的面对于售后服务,将体育场馆融入到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当中。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拓展融资的渠道,不断的扩大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提高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应用效率。通过应用租赁承包的方式,将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推向市场,从而既可以解决校内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也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有效提高了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以推动体育场馆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由于长期经营不善会引发许多问题,比如说,体育场馆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经营和管理,许多场地和设施常年的处于无保护无维修的状态,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使用,也使得体育场馆丧失了社会功能性。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體育场馆的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田云飞.职业院校中对于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7(12):187–188.
[2]段志勇.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模式选择与优化策略[J].丝路视野,2017(22):19.
[3]张联昌.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模式中的创新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94–195.
[4]刘杨俊.PPP模式在四川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中的可行性研究——以成都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150–151.
[5]谭文辉.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后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2):50–51.
[6]蔡立平.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策略研究[J].才智,2015(17):250.
[7]张华.基于SWOT下的震后重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4(02):159–160.
[8]曲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111.
[9]崔泽文.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197.
[10]朱述良.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S1):34–36.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国内和国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涌出,积极的推动我国的社会风貌和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现阶段我国国民身体素质高标准,提高体育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现阶段,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处于中等以及中下水平,并不能够适应体育课的锻炼强度,部分学生也比较抵触体育课锻炼,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因为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不善,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对于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以及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关注。
一、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内涵剖析及其特点解读
高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置的服务,职业院校体育场馆也是为职业院校体育活动开展服务的,体育场馆既是文艺活动的,必须场地,也是日常教学的重要场所,体育场馆在学校建设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办学机构的重要设施组成内容。
(一)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内涵剖析
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教学任务都是在体育馆进行的,除此之外,有一些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会在体育场馆进行一些日常的训练。职业院校在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当中,体育场的作用就表现得尤为重要了,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就越来越关注,随着国家对于整个体育健身行业发展的重视,逐渐的在职业院校中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介绍的过程当中,国家对于该方面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的投入都比较高,学生对于体育场馆也会具有比较高的需求,体育馆已经成为了各个职业院校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特点解读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具备许多特点,比如说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既能够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日常锻炼和业余活动的场所,也担负着学校运动会和文艺晚会的场地功能,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于社会进行开放的租赁使用,从而能够赋予体育场馆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商业价值。体育场馆的相关设施比较全面,能够为校内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除此之外室内还设有专业的场地,能够用来进行游泳、跑步、瑜伽、太极拳等等非球类的体育性活动。体育场馆还具备非常强的大众性,职业院校大多数都是公立的,学校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面对所有的学生,除此之外也可以广泛的为社会各界运动爱好者开,面向社会为喜欢运动的人们提供体育训练以及建设锻炼的地方。
二、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内涵解读
体育场馆作为学校基础场馆设施能,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发挥更多的自己的力量,也能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国家体育事业领域发展的重要关注。随着全民运动与健康,引发人们强烈的关注,职业院校也对体育场馆的相关功能进行了多样化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日常教学的具体需要,除此之外,也为学校举办各大赛事提供了基础设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逐渐加快,体育教育管理的体系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变革,职业院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转变,从而可以确保这些院校体育场馆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职业院校体育场馆进行分析和了解,体育场馆的教学基础设施在整体教学当中发挥着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职业院校的体育场所进行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找到最佳的運营管理模式,从而盘活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和社会的运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性
职业院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在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体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如何发挥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已经社会价值,这就需要在管理上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发展,在满足大众对于健身的需求,也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育活动场地,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通过付费经营的模式来弥补其经费不足的地方,充分结合社会资源来开发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二)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功能性
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多数采用的是租赁模式,通过商业使用能够赋予体育场馆一定的社会功能性和商业价值。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不仅仅承担了校内的各大赛事以及日常训练,也可以面向社会承办体育赛事,策划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价值性。
三、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在进行定位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面向学校,还需要面向社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具备非常强的公益性和公开性,除此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和运营性,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了解高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希望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发展。职业院校的管理部门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不太重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运营的管理理念比较传统落后,运营的模式过于单一简单,整体所呈现出的组织机构已经出现了老化,这样就会使得整体的管理体制出现滞后,使得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非常低。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体育场馆的正常应用,使得体育场馆失去了社会功能性以及商业的价值性,大幅度降低了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
四、基于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做好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制度的工作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属于学校以及体育类部门的特种物业,其中主要的功能就是更好的服务教师和学生,促进高校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高校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为了进一步的保证体育场馆可以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体育场馆整个运营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做好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
政府主管部门针对于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资金上的支持,对整个运营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持续的运行。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专业的行政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运营管理策略,增加体育场馆的功能,有效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三)做好提高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商业功能利用率的工作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具备比较强的社会功能性以及商业价值性,为了进一步的,强化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功能性,需要对体育场馆进行更加积极的宣传,对社会健身爱好者进行开放使用,呼吁这些人勇于加入到体育场馆当中。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承办演唱会和一些文艺活动,拓展体育场馆的功能性,逐渐的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应用潮流。管理人员需要解放思想,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和转变,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树立与时俱进的体育场馆管理理念。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现存的经营管理模式,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导向,进一步的推动体育事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了解体育经营管理的新成果,勇于的去创新,积极探索出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经营的过程当中,要向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加大体育场馆的宣传力度,吸引社会上的各方面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体育场馆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体育事业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将服务学校体育活动作为主体,除此之外,应该更加开放的面对于售后服务,将体育场馆融入到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当中。职业院校体育场馆在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拓展融资的渠道,不断的扩大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提高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应用效率。通过应用租赁承包的方式,将职业院校的体育场馆推向市场,从而既可以解决校内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也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有效提高了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以推动体育场馆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由于长期经营不善会引发许多问题,比如说,体育场馆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经营和管理,许多场地和设施常年的处于无保护无维修的状态,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使用,也使得体育场馆丧失了社会功能性。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體育场馆的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田云飞.职业院校中对于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7(12):187–188.
[2]段志勇.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模式选择与优化策略[J].丝路视野,2017(22):19.
[3]张联昌.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模式中的创新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94–195.
[4]刘杨俊.PPP模式在四川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中的可行性研究——以成都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150–151.
[5]谭文辉.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后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2):50–51.
[6]蔡立平.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策略研究[J].才智,2015(17):250.
[7]张华.基于SWOT下的震后重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4(02):159–160.
[8]曲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111.
[9]崔泽文.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197.
[10]朱述良.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S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