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山,听起来很美,是我故乡的名字。那里不产酒,更不藏酒,但家家必有两口窖。一口是祖传的井窖,用来贮藏红薯;一口是临时搭的棚窖,用来贮藏白菜。有了这两口窖,便如同藏了至宝,过冬才有底气,日子才算殷实。
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说窖里住着长虫。我最怕长虫,便躲得远远的,避开了被窖吞下的危险。不知祖上哪辈开掘了这窖,年年秋季经父亲清理干净后,就被新刨出的红薯填饱肚子,盖上石板,闭了嘴;然后如老牛反刍般地将满肚的红薯吐出,再吐出,直至吐净,喂养我们全家老小及家畜。
正是一个深秋,父亲带我清窖。钻入窖口,脚踩着侧壁上一个个坑穴慢慢探身下去,触地的一刻,心陡然一惊,生怕有潜伏的长虫袭来。点燃一支蜡烛,跳动的火焰中终于第一次看清,窖里根本没什么长虫,只有一眼圆不隆冬的洞穴,横卧在窖底旁侧,等着我来。
父亲指挥,我照办,将积存了数月的枯草、烂叶、落石、淤沙,一篮一籃递出窖外,打扫干净。再接过父亲用绳索递下的一桶清水,仔细将洞穴浇遍,它即刻由干燥变得潮润起来,清清爽爽地静待又一季红薯如约光顾。出得窖来,父亲拍拍我身上的尘土,得意地说:“我儿长大了,不怕长虫喽!”羞得我涨红的脸如刚出窖的红薯。
秋风抹地一阵劲吹,吹黑吹瘦了满地叶蔓,却吹肥了地下的红薯,它们一个个撑破地皮,几欲出土。一锄下去,父亲提溜起一嘟噜硕大的红薯,乐得合不拢嘴。我揪下一块,用镰刀削了皮,淡黄的薯块沁出点点白汁,嚼一口分外甜,满嘴都是丰收的滋味。数天后,几千斤红薯便被分批刨出,摘下,装筐,车推肩挑背扛运到窖口。父亲在外,我下窖,一篮篮递到窖里,一块块码放整齐,填满了洞穴。望着这一窖红薯,我佩服父亲,心疼父亲之余,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当然,父母最懂农事,不管日子多么紧巴,孩子多么嘴馋,定会窖藏好来年的种薯。待春暖花开,育秧栽植,更待秋来又一季丰收,开始又一冬窖藏,绵延又一年岁月。
窖藏好红薯,已过霜降,直抵立冬,到了收白菜的时令。菜地里,曾经蓬勃、翠绿的大白菜已被稻草绑了起来,而它们也格外乖巧听话,裹了厚实的一个大菜心。挨个儿敲敲,硬邦邦的,“嘭嘭”作响,心里也便敲起了“欢乐鼓”。
需听天气预报,赶在初雪、上冻前将白菜收了,入窖,平地起层层码高,抵着棚顶,中间用高粱秆隔开,再配放些萝卜、土豆,这一冬的蔬菜便有了保障。隔段时日取出些,便能做出最家常、最养人的白菜乱炖、醋熘白菜、凉拌菜帮、白菜水饺,充实鲜菜寥寥的冬季餐桌。这便是窖藏白菜之于寻常百姓的平民姿态,即使天天吃,也不腻烦。
城里安家后,每至隆冬时节,我便格外想念那两口窖,想念窖藏的红薯、白菜,想念仍旧种地等我回家的年迈二老。每过段时日,我就回到故乡,尾随父亲去掏红薯,跟着母亲去掏白菜。井窖依旧,棚窖如昨,只是贮藏的红薯、白菜虽美味依然,数量却逐年减少。父母年纪大了,干不动了,种得少了,现实戳得我心痛,且一年痛过一年。
于是,我便格外珍惜,将汇集了故乡水土、父母深情的红薯、白菜,小心翼翼地从窖中取出带回城里,好好保存,精心烹制,让红薯更香甜,白菜更清纯。最美的是,妻子时常水培一些生了芽的红薯、吃剩下的白菜。室外寒气逼人,室内暖意融融,再有鲜嫩的红薯叶蔓、淡雅的白菜花朵相伴,便如是身在故乡,有了老家的味道,内心一片安然。
两口窖,是苍山农家的功臣,一年年,默默吞吐着父老乡亲的劳动果实,窖藏着父辈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对远方儿女的牵挂,也窖藏着游子对心上故乡的思念和对不老故土的依恋,和游子相随走进岁月最深处。即便有天,井窖空空如也,棚窖不再搭起,苍山的两口窖也依然会在我心头永存,窖藏满满,醇香悠悠。
(编辑
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说窖里住着长虫。我最怕长虫,便躲得远远的,避开了被窖吞下的危险。不知祖上哪辈开掘了这窖,年年秋季经父亲清理干净后,就被新刨出的红薯填饱肚子,盖上石板,闭了嘴;然后如老牛反刍般地将满肚的红薯吐出,再吐出,直至吐净,喂养我们全家老小及家畜。
正是一个深秋,父亲带我清窖。钻入窖口,脚踩着侧壁上一个个坑穴慢慢探身下去,触地的一刻,心陡然一惊,生怕有潜伏的长虫袭来。点燃一支蜡烛,跳动的火焰中终于第一次看清,窖里根本没什么长虫,只有一眼圆不隆冬的洞穴,横卧在窖底旁侧,等着我来。
父亲指挥,我照办,将积存了数月的枯草、烂叶、落石、淤沙,一篮一籃递出窖外,打扫干净。再接过父亲用绳索递下的一桶清水,仔细将洞穴浇遍,它即刻由干燥变得潮润起来,清清爽爽地静待又一季红薯如约光顾。出得窖来,父亲拍拍我身上的尘土,得意地说:“我儿长大了,不怕长虫喽!”羞得我涨红的脸如刚出窖的红薯。
秋风抹地一阵劲吹,吹黑吹瘦了满地叶蔓,却吹肥了地下的红薯,它们一个个撑破地皮,几欲出土。一锄下去,父亲提溜起一嘟噜硕大的红薯,乐得合不拢嘴。我揪下一块,用镰刀削了皮,淡黄的薯块沁出点点白汁,嚼一口分外甜,满嘴都是丰收的滋味。数天后,几千斤红薯便被分批刨出,摘下,装筐,车推肩挑背扛运到窖口。父亲在外,我下窖,一篮篮递到窖里,一块块码放整齐,填满了洞穴。望着这一窖红薯,我佩服父亲,心疼父亲之余,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当然,父母最懂农事,不管日子多么紧巴,孩子多么嘴馋,定会窖藏好来年的种薯。待春暖花开,育秧栽植,更待秋来又一季丰收,开始又一冬窖藏,绵延又一年岁月。
窖藏好红薯,已过霜降,直抵立冬,到了收白菜的时令。菜地里,曾经蓬勃、翠绿的大白菜已被稻草绑了起来,而它们也格外乖巧听话,裹了厚实的一个大菜心。挨个儿敲敲,硬邦邦的,“嘭嘭”作响,心里也便敲起了“欢乐鼓”。
需听天气预报,赶在初雪、上冻前将白菜收了,入窖,平地起层层码高,抵着棚顶,中间用高粱秆隔开,再配放些萝卜、土豆,这一冬的蔬菜便有了保障。隔段时日取出些,便能做出最家常、最养人的白菜乱炖、醋熘白菜、凉拌菜帮、白菜水饺,充实鲜菜寥寥的冬季餐桌。这便是窖藏白菜之于寻常百姓的平民姿态,即使天天吃,也不腻烦。
城里安家后,每至隆冬时节,我便格外想念那两口窖,想念窖藏的红薯、白菜,想念仍旧种地等我回家的年迈二老。每过段时日,我就回到故乡,尾随父亲去掏红薯,跟着母亲去掏白菜。井窖依旧,棚窖如昨,只是贮藏的红薯、白菜虽美味依然,数量却逐年减少。父母年纪大了,干不动了,种得少了,现实戳得我心痛,且一年痛过一年。
于是,我便格外珍惜,将汇集了故乡水土、父母深情的红薯、白菜,小心翼翼地从窖中取出带回城里,好好保存,精心烹制,让红薯更香甜,白菜更清纯。最美的是,妻子时常水培一些生了芽的红薯、吃剩下的白菜。室外寒气逼人,室内暖意融融,再有鲜嫩的红薯叶蔓、淡雅的白菜花朵相伴,便如是身在故乡,有了老家的味道,内心一片安然。
两口窖,是苍山农家的功臣,一年年,默默吞吐着父老乡亲的劳动果实,窖藏着父辈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对远方儿女的牵挂,也窖藏着游子对心上故乡的思念和对不老故土的依恋,和游子相随走进岁月最深处。即便有天,井窖空空如也,棚窖不再搭起,苍山的两口窖也依然会在我心头永存,窖藏满满,醇香悠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