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等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与教学活动中蕴含的德育素材,为学生成为有德又有才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37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步,而语文中的人文性和启蒙性是对小学生德育渗透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更深远的影响来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语文理论层面的知识学会了没有,成绩提高了多少,而忽视学生个人长远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在教育中进行德育融合是浪费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时间的事情,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忽视德育教学的设计。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牵引学生,教师不重视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学生就无法受到思想道德的培养,从长远发展来看,不符合新时达教育目标的要求,不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二)融合德育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会发挥语文课本中内容的某些德育作用,大部分以讲课文为主,并且教师往往只关注教材上讲什么,不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然而,实际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等教学内容都蕴含深厚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停留在课文教学上难以发挥德育的实际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看见蕴藏在语文教学内容各个环节中的德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德育素材,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处事方式。
(三)部分教師自身道德修养不高
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大多来自教师,他们以教师为榜样,并且学生模仿能力强,最容易模仿身边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有着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德育意识,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该抓住每篇文章的核心主旨,联系学生所了解的生活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学习描述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优美风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石的壮美风光,介绍它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习人物传记的相关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以优秀人物为学习榜样,积极学习人物的传统优良品质。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讲述五壮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以外,还要向学生传达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的伟大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每篇文章所蕴藏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德育意识,让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德行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发扬。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多形式进行德育融合
只根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从阅读、作文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进行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比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这本优秀著作,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学习他们敢于斗争、嫉恶如仇、重情重义等多种精神。优秀的文章作品可以洗涤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读书看作一种爱好,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让书中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让精神指引正确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融合。作文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有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要注重学生的价值引领。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某种精神品质进行作文命题,比如在写“努力才有回报”这个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上困难或者障碍,面对艰难的情况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努力,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到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并懂得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要迎难而上,积极努力去做好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无法获得成功的道理。通过命题写作,学生能够产生真情实感,感悟精神品质在生活中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
(三)提升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仪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而是积极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这么做的理由以及教育他这样做的后果,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处理事情的态度,从而以教师为榜样。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重视,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品行培养应该从小抓起。语文教师应该看到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不足,明确自身教育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德育融合,注重挖掘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德育因素,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积极努力,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37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步,而语文中的人文性和启蒙性是对小学生德育渗透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更深远的影响来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影响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语文理论层面的知识学会了没有,成绩提高了多少,而忽视学生个人长远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在教育中进行德育融合是浪费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时间的事情,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忽视德育教学的设计。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牵引学生,教师不重视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学生就无法受到思想道德的培养,从长远发展来看,不符合新时达教育目标的要求,不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二)融合德育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会发挥语文课本中内容的某些德育作用,大部分以讲课文为主,并且教师往往只关注教材上讲什么,不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然而,实际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等教学内容都蕴含深厚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停留在课文教学上难以发挥德育的实际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看见蕴藏在语文教学内容各个环节中的德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德育素材,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处事方式。
(三)部分教師自身道德修养不高
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大多来自教师,他们以教师为榜样,并且学生模仿能力强,最容易模仿身边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有着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德育意识,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该抓住每篇文章的核心主旨,联系学生所了解的生活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学习描述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优美风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石的壮美风光,介绍它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习人物传记的相关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以优秀人物为学习榜样,积极学习人物的传统优良品质。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讲述五壮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以外,还要向学生传达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的伟大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每篇文章所蕴藏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德育意识,让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德行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发扬。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多形式进行德育融合
只根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从阅读、作文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进行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比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这本优秀著作,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学习他们敢于斗争、嫉恶如仇、重情重义等多种精神。优秀的文章作品可以洗涤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读书看作一种爱好,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让书中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让精神指引正确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融合。作文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有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要注重学生的价值引领。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某种精神品质进行作文命题,比如在写“努力才有回报”这个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上困难或者障碍,面对艰难的情况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努力,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到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并懂得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要迎难而上,积极努力去做好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无法获得成功的道理。通过命题写作,学生能够产生真情实感,感悟精神品质在生活中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
(三)提升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仪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而是积极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这么做的理由以及教育他这样做的后果,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处理事情的态度,从而以教师为榜样。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重视,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品行培养应该从小抓起。语文教师应该看到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不足,明确自身教育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德育融合,注重挖掘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德育因素,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积极努力,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