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自2004年起,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用工荒,尤其是春节后用工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同样如此。新春伊始,许多地方又闹起了用工荒。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连历来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对当前的就业总体形势作出了描述:“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在这场或将持续下去的用工荒中,“结构性用工短缺”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权威数字透露中国不缺劳动力,一方面许多企业高喊招不到工。
为什么进城务工者开始“挑剔工作”?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这个群体里,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哪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就去哪里,而且还要照顾家乡的农业生产,留守儿童也是农民工留在家里的重要原因;有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开始比父辈有了更多的关于人生方向和道路选择的思考,尝试着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此外,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转移过来的企业,吸收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现状:用工荒升级,出现新特点
缺工!缺工!去冬今春,各地频频传来用工告急的预警。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九,元宵节过后的第一个周一,在广州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上,背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明显多了起来。
位于广州白云区太和镇一家电子厂的老板陈文亮开厂十来年了。他说,往年春节后也缺工,但生产线都能够开齐,今年春节后有近40名员工没有到位,空了一条生产线,直到1月21日才算全部开动起来,“虽然还缺十来个工人,总算能开足工了”。
近年来,春节后用工荒的信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用工荒出现了新的特点,不仅东部沿海城市依然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甚至在中西部也有这种情况,内陆和沿海地区在用工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竞争。
用工荒的区域升级,让今年中西部各省的人事部门多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积极利用政策,争取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留在本地。
安徽省近期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留住民工省内就业,不仅在全省启动“春风行动”,送一批岗位下乡,还启动“皖北地区农民工与皖江示范区岗位对接活动”等。目前,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已呈逐年递增态势,与往年比,外出务工人数也罕见出现持平局面。
而重庆在去年12月,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就业的通知》,让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节后也别走了,留在重庆工作。根据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仅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就需要一线工人40万人。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指挥部在年前发出的《致全市外出务工朋友的慰问信》中,就邀请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能积极投身到本地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中来。
奇招:企业为招人打出温情牌、另类牌
为了应对节后用工荒难题,保证企业正常开工,企业也开始频出奇招。靠管理、靠温情、靠出位,一切都在催生变化……
“大厨得给我带三四个小工过来,包括配菜之类的服务人员。”春节刚过,在北京市经营江西菜的游老板就开始招工,除了从江西请来新的大厨,还要招收配套的服务人员,面对年年出现年年新的用工荒,他也深感棘手,在此之前,他的几家店一直依靠人员调剂维持运营,不过经过与几位管理层深入商谈,他最终想出了这个解决办法。
据了解,春节过后的北京餐饮市场上,普通饭馆的服务人员缺口比例仍在20%至30%之间,尤其是过了个年,很多服务人员都迟迟不愿意回到北京来上班。
有的企业为了招工,大打温情牌。据介绍,海底捞有一项执行了多年的传统——给员工的父母发补贴。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会根据情况,定期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上几百元钱。“这笔钱是员IT资奖金之外,额外为他们的父母准备的。现在,已经有20%至30%的员工父母能够得到这笔补贴。”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了保险,“父母补贴”也让更多的员工甘心在海底捞扎根。
个别企业则打出了另类的招聘广告。“钱多,人傻,快来”,相信很多人都看到或听到过这则如此雷人的广告。这则另类广告是福建连天红家具有限公司在网站中心位置打上的,为的就是“抢人”。连天红公司客服经理刘海潮说,所谓“钱多”,是指我们给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几乎是目前同行业的两倍,打胚普工和五片锯普工的工资可高达每天540元,选料、断料、断板的工人每天的工资也都高过400元。所谓“人傻”,是大家觉得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傻乎乎”,现在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他却加码提高工资,大家都觉得他“傻乎乎”。
事实上,企业因为担心不少员工过年后不回厂上班,早就开始未雨绸缪,有的企业提前加薪,有的提供开工奖与车费补助。其中,提供专车接送员工返乡,并接送民工返回工作岗位,是今年各企业留住员工的奇招,例如富士康位于各地的工厂,今年春节主打“温馨接送情”,端出“民工返乡直通车”接送员工,避开拥挤的春运抢票潮。
透视:多种因素并存导致用工荒
在中国不缺劳动力的大背景下,频频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现象,究其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留守儿童问题是许多农民工不愿再外出主因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关注。
留守儿童渐渐长大,缺乏父母关爱的后果也日渐显现。小梦(化名)是河南省鹿邑县某村的留守儿童,今年已经14岁,从她4岁起,父亲到了东莞当保安,母亲则在东莞卖报纸。小梦只能跟奶奶在家里相依为命。
从去年起,小梦就开始厌世,屡次想自杀。今年春节,小梦父亲由于要值班,父母亲都未能回家过年,小梦在年三十晚上哭了整整一晚,大年初一就离家出走了,一直到初五才回来。小梦在离家出走时留了一张纸条给奶奶,上面大概的意思是,“打我懂事起,我就觉得不公,别人都有爸妈可我没有。看到别人的爸妈送钱送饭,我就怀疑我是不是你们领养的。我知道奶奶你很疼我,可我要去找我的亲生父母”。
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已经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务工人员已经意识到留守儿童引发的严重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娃再跟我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他!”26岁的魏东伟在义乌某电子厂已经工作了6年,今年回到了老家河南鹿邑。春节刚过,义乌方面承诺把他的工资加到2600元,可他根本就不为之所动,他铁了心要跟4岁的儿子在一起。
“2009年春节回来的时候,已经快2岁的儿子不认我们”,魏东伟说,“晚上想 把儿子抱到我们床上睡,他大哭大闹都不肯”。
今年春节回来后,魏东伟发现儿子的性格变得很古怪,“好像心里充满了仇恨一样,对任何事情,只要一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魏东伟说,“原来,幼儿园的小孩子一直在嘲笑他,说爸妈不要他了。而爷爷奶奶对他又太过于宠爱,什么事都顺着他”。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魏东伟说,“如果我再不回到他身边,我这个娃儿将来就废了”。
产业转移承接了富余劳动力
用工荒升级的背后,反映的是目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的加速推进。像电子、纺织服装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从东部沿海城市迁移到内陆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积极利用政策优势,提高自身吸纳就业的能力。
有关专家表示,今年用工荒的出现还有更多的背景。中国的劳动力现在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无限供给,廉价的中国劳动力不再“廉价”,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也将难以维系了。
其实,自去年年中以来,已有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北京、山西、山东、湖北、宁夏、吉林和陕西等十多个省、自治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地方涨幅超过20%。在此拉动之下,去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出现大幅度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10年是自198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工资性收入高达17.9%。这也意味着,必须提高工资才能保持劳动力供给得到满足。这在近几年反复出现在沿海乃至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中已有所反映。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面临着转型,用工荒的出现也仅仅是反映出我国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一个方面。在产业转型的带动下,沿海的企业和工厂将会出现分化,东部地区将会保留总部以及销售部门,而生产部门将逐渐迁到内陆,在国内实现第二次产业转移。
事实上,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即要求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意见》中所覆盖的产业,不仅包括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包括由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不仅仅是承接,而且还包含着升级和创新。
安徽省今年就要求,省各级人社部门以服务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统筹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突出抓好促进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努力实现产业和农民工“同向”双转移。此外,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也纷纷打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牌,近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原本把东部沿海城市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到自己的各类开发园区。
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工作环境
“我出来不是为挣钱的,我得有尊严。”这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特征。大量新生代农民工的涌现,提高了工人素质,但他们又有着与父辈不同的想法。
“我辞职了,是因为我感觉到领班太势利眼,对我们太不人性化了。我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学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家里不缺钱。如果我回去,我可以在当地工作或自己做个小生意。但我不能为了在这里工作而没有尊严,看着领班的眼色工作,我才懒得伺候他呢。”今年20岁的李小强说,他之前在北京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和领班发生了小矛盾,在此前两天已经辞职不干了。由于事发突然,酒店还欠他10天的工资(酒店每月10日发薪),但他义无反顾离开了,宁可不要那10天的工钱。
李小强具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特征,这些孩子更容易接受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如果用直接、严厉的管教方式,他们甚至会立即向你提出辞职,哪怕还拖欠着工资,他都可以不要。在他们眼里,个性、尊严比工作更重要。
缺少归属感,认为自己始终在漂泊,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又一共同特征。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购房成本,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尽管他们的收入并不低,甚至高于参加工作不久的本科毕业生,但家乡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多让他们多了一个选择。
幸福指数并不是城市白领的专利,新生代农民工同样有着对幸福的渴望。李小强离开酒店,还因为他自己的时间几乎被剥夺了。“酒店服务员本身工作就很累,好容易有休息时间,还不允许出去,领班看不得我们清闲。我是在这里打工,但我没有卖给这里,我得有自己的时间吧。不能把我们当成机器,不开心我就会离开,因为我不是找不到工作。以我的工作经验,两天之内还可以找到一份同样的工作,甚至有的薪水比原来还高。”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都是用人性化管理方法,因为一旦严厉的话,他们从心理上就不愿接受。现在用工制度完全变了,过去是企业有话语权,现在员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员工对企业有牵制作用,否则影响的是企业的效益。”木皇家具(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国梅表示,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和过去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打工的目的并不是养家糊口,很多人挣钱不但不交给家里,还向父母要钱。在达到一定条件时,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或自己当老板。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南京师范大学的顾若君和她的课题组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跟踪调查,并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顾若君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明显不认同农民身份,只有8.7%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农民,20.6%认为自己是农民工,而更多的人把自己定位为工人。这体现了他们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对现状的普遍不满。这让他们期待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也就是说,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破解:多措并举应对用工荒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
政府:应伸出“看得见”的手
当前,尽管许多企业通过降低门槛、提高劳动者工资及生活待遇等措施积极应对用工荒,但光靠劳动力市场这一“无形的手”,还无法彻底破解这一难题,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发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导致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在增加。第二,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长较快,吸引了一大批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到东部打工的人数有所减少。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回乡务农。第三,一些企业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太适应。
尹蔚民提出,要重视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积极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首先 要加强信息引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努力解决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要努力改善就业环境。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留住人员,稳住岗位。改善公共服务,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总之,破解用工荒,劳动力市场的“无形之手”起着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政府管理、引导、服务这只“有形之手”。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打击侵害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制定完善鼓励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务工的优惠政策,解决好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医、户籍等方面的困难,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真正破解用工荒。
企业:增强自身吸引力
既然节后用工荒已成事实,那么,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显然,目前缺的不是人,而是吸引力!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既需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又需要从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劳动者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充满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增强劳动者的归宿感,这样才能招来人,留住人。
首先,企业要调整育人、用人思路。有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如浙江义乌“浪莎”创办“三农学院”,让农民工带薪培训;金融危机袭来,企业纷纷裁员,广东江门一家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员工一个不裁,工资一分不少,“养”起来进行技能培训。当然,能够这样做的企业不光要有远见,更需要实力。
其次,要维护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学者统计,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外来人口对当地GDP的贡献都在30%以上,但是,农民工无法享受当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而农民工权利失去的过程是在地方政府和投资方合谋下完成的。因此,各用人单位不仅要在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方面规范可靠,还要在劳动环境、劳动保护、业余生活、技能培训、吃住条件等方面不断改善,既要用待遇留人,更要用感情留人。
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克服粗放经营,提高加工产品档次,又可以减少用工数量,从根本上缓解用工荒。
用工荒的积极信号
尽管用工荒的蔓延加剧了企业的危机感,但在更多人看来,用工荒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传递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上看,用工荒将迫使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而从国际上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偏低,不仅和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和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当前,用工荒不是大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而通过本地化的就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但对农民工而言,用工荒的出现,让他们在今后的择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招工企业在用工荒的倒逼下,加工资正在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若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工待遇不特别吸引人,更多农民工将会选择留在家乡附近就业。据一项《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89.0%的受访企业将对全体员工进行加薪,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从长远来看,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或转移,否则,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要升级改造低端产业,让机器、技术和资本密集来替代劳动密集,企业要主动适应这种产业转移的变化。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用工荒不过是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对政府而言,虽然企业对本次用工荒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政府的服务作用也很重要。企业在进行“就地升级”、“异地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升级指导和转移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将产业转至二三线城市。经政府审批的土地,也会不断增值。当然,政府的服务和支持,不可只靠几个活动推进,而应体现在日常服务中,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宗旨。
自2004年起,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用工荒,尤其是春节后用工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同样如此。新春伊始,许多地方又闹起了用工荒。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连历来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对当前的就业总体形势作出了描述:“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在这场或将持续下去的用工荒中,“结构性用工短缺”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权威数字透露中国不缺劳动力,一方面许多企业高喊招不到工。
为什么进城务工者开始“挑剔工作”?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这个群体里,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哪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就去哪里,而且还要照顾家乡的农业生产,留守儿童也是农民工留在家里的重要原因;有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开始比父辈有了更多的关于人生方向和道路选择的思考,尝试着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此外,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转移过来的企业,吸收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现状:用工荒升级,出现新特点
缺工!缺工!去冬今春,各地频频传来用工告急的预警。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九,元宵节过后的第一个周一,在广州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上,背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明显多了起来。
位于广州白云区太和镇一家电子厂的老板陈文亮开厂十来年了。他说,往年春节后也缺工,但生产线都能够开齐,今年春节后有近40名员工没有到位,空了一条生产线,直到1月21日才算全部开动起来,“虽然还缺十来个工人,总算能开足工了”。
近年来,春节后用工荒的信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用工荒出现了新的特点,不仅东部沿海城市依然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甚至在中西部也有这种情况,内陆和沿海地区在用工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竞争。
用工荒的区域升级,让今年中西部各省的人事部门多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积极利用政策,争取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留在本地。
安徽省近期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留住民工省内就业,不仅在全省启动“春风行动”,送一批岗位下乡,还启动“皖北地区农民工与皖江示范区岗位对接活动”等。目前,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已呈逐年递增态势,与往年比,外出务工人数也罕见出现持平局面。
而重庆在去年12月,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就业的通知》,让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节后也别走了,留在重庆工作。根据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仅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就需要一线工人40万人。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指挥部在年前发出的《致全市外出务工朋友的慰问信》中,就邀请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能积极投身到本地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中来。
奇招:企业为招人打出温情牌、另类牌
为了应对节后用工荒难题,保证企业正常开工,企业也开始频出奇招。靠管理、靠温情、靠出位,一切都在催生变化……
“大厨得给我带三四个小工过来,包括配菜之类的服务人员。”春节刚过,在北京市经营江西菜的游老板就开始招工,除了从江西请来新的大厨,还要招收配套的服务人员,面对年年出现年年新的用工荒,他也深感棘手,在此之前,他的几家店一直依靠人员调剂维持运营,不过经过与几位管理层深入商谈,他最终想出了这个解决办法。
据了解,春节过后的北京餐饮市场上,普通饭馆的服务人员缺口比例仍在20%至30%之间,尤其是过了个年,很多服务人员都迟迟不愿意回到北京来上班。
有的企业为了招工,大打温情牌。据介绍,海底捞有一项执行了多年的传统——给员工的父母发补贴。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会根据情况,定期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上几百元钱。“这笔钱是员IT资奖金之外,额外为他们的父母准备的。现在,已经有20%至30%的员工父母能够得到这笔补贴。”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了保险,“父母补贴”也让更多的员工甘心在海底捞扎根。
个别企业则打出了另类的招聘广告。“钱多,人傻,快来”,相信很多人都看到或听到过这则如此雷人的广告。这则另类广告是福建连天红家具有限公司在网站中心位置打上的,为的就是“抢人”。连天红公司客服经理刘海潮说,所谓“钱多”,是指我们给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几乎是目前同行业的两倍,打胚普工和五片锯普工的工资可高达每天540元,选料、断料、断板的工人每天的工资也都高过400元。所谓“人傻”,是大家觉得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傻乎乎”,现在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他却加码提高工资,大家都觉得他“傻乎乎”。
事实上,企业因为担心不少员工过年后不回厂上班,早就开始未雨绸缪,有的企业提前加薪,有的提供开工奖与车费补助。其中,提供专车接送员工返乡,并接送民工返回工作岗位,是今年各企业留住员工的奇招,例如富士康位于各地的工厂,今年春节主打“温馨接送情”,端出“民工返乡直通车”接送员工,避开拥挤的春运抢票潮。
透视:多种因素并存导致用工荒
在中国不缺劳动力的大背景下,频频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现象,究其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留守儿童问题是许多农民工不愿再外出主因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关注。
留守儿童渐渐长大,缺乏父母关爱的后果也日渐显现。小梦(化名)是河南省鹿邑县某村的留守儿童,今年已经14岁,从她4岁起,父亲到了东莞当保安,母亲则在东莞卖报纸。小梦只能跟奶奶在家里相依为命。
从去年起,小梦就开始厌世,屡次想自杀。今年春节,小梦父亲由于要值班,父母亲都未能回家过年,小梦在年三十晚上哭了整整一晚,大年初一就离家出走了,一直到初五才回来。小梦在离家出走时留了一张纸条给奶奶,上面大概的意思是,“打我懂事起,我就觉得不公,别人都有爸妈可我没有。看到别人的爸妈送钱送饭,我就怀疑我是不是你们领养的。我知道奶奶你很疼我,可我要去找我的亲生父母”。
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已经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务工人员已经意识到留守儿童引发的严重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娃再跟我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他!”26岁的魏东伟在义乌某电子厂已经工作了6年,今年回到了老家河南鹿邑。春节刚过,义乌方面承诺把他的工资加到2600元,可他根本就不为之所动,他铁了心要跟4岁的儿子在一起。
“2009年春节回来的时候,已经快2岁的儿子不认我们”,魏东伟说,“晚上想 把儿子抱到我们床上睡,他大哭大闹都不肯”。
今年春节回来后,魏东伟发现儿子的性格变得很古怪,“好像心里充满了仇恨一样,对任何事情,只要一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魏东伟说,“原来,幼儿园的小孩子一直在嘲笑他,说爸妈不要他了。而爷爷奶奶对他又太过于宠爱,什么事都顺着他”。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魏东伟说,“如果我再不回到他身边,我这个娃儿将来就废了”。
产业转移承接了富余劳动力
用工荒升级的背后,反映的是目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的加速推进。像电子、纺织服装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从东部沿海城市迁移到内陆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积极利用政策优势,提高自身吸纳就业的能力。
有关专家表示,今年用工荒的出现还有更多的背景。中国的劳动力现在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无限供给,廉价的中国劳动力不再“廉价”,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也将难以维系了。
其实,自去年年中以来,已有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北京、山西、山东、湖北、宁夏、吉林和陕西等十多个省、自治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地方涨幅超过20%。在此拉动之下,去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出现大幅度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10年是自198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工资性收入高达17.9%。这也意味着,必须提高工资才能保持劳动力供给得到满足。这在近几年反复出现在沿海乃至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中已有所反映。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面临着转型,用工荒的出现也仅仅是反映出我国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一个方面。在产业转型的带动下,沿海的企业和工厂将会出现分化,东部地区将会保留总部以及销售部门,而生产部门将逐渐迁到内陆,在国内实现第二次产业转移。
事实上,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即要求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意见》中所覆盖的产业,不仅包括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包括由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不仅仅是承接,而且还包含着升级和创新。
安徽省今年就要求,省各级人社部门以服务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统筹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突出抓好促进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努力实现产业和农民工“同向”双转移。此外,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也纷纷打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牌,近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原本把东部沿海城市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到自己的各类开发园区。
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工作环境
“我出来不是为挣钱的,我得有尊严。”这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特征。大量新生代农民工的涌现,提高了工人素质,但他们又有着与父辈不同的想法。
“我辞职了,是因为我感觉到领班太势利眼,对我们太不人性化了。我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学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家里不缺钱。如果我回去,我可以在当地工作或自己做个小生意。但我不能为了在这里工作而没有尊严,看着领班的眼色工作,我才懒得伺候他呢。”今年20岁的李小强说,他之前在北京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和领班发生了小矛盾,在此前两天已经辞职不干了。由于事发突然,酒店还欠他10天的工资(酒店每月10日发薪),但他义无反顾离开了,宁可不要那10天的工钱。
李小强具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特征,这些孩子更容易接受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如果用直接、严厉的管教方式,他们甚至会立即向你提出辞职,哪怕还拖欠着工资,他都可以不要。在他们眼里,个性、尊严比工作更重要。
缺少归属感,认为自己始终在漂泊,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又一共同特征。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购房成本,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尽管他们的收入并不低,甚至高于参加工作不久的本科毕业生,但家乡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多让他们多了一个选择。
幸福指数并不是城市白领的专利,新生代农民工同样有着对幸福的渴望。李小强离开酒店,还因为他自己的时间几乎被剥夺了。“酒店服务员本身工作就很累,好容易有休息时间,还不允许出去,领班看不得我们清闲。我是在这里打工,但我没有卖给这里,我得有自己的时间吧。不能把我们当成机器,不开心我就会离开,因为我不是找不到工作。以我的工作经验,两天之内还可以找到一份同样的工作,甚至有的薪水比原来还高。”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都是用人性化管理方法,因为一旦严厉的话,他们从心理上就不愿接受。现在用工制度完全变了,过去是企业有话语权,现在员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员工对企业有牵制作用,否则影响的是企业的效益。”木皇家具(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国梅表示,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和过去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打工的目的并不是养家糊口,很多人挣钱不但不交给家里,还向父母要钱。在达到一定条件时,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或自己当老板。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南京师范大学的顾若君和她的课题组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跟踪调查,并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顾若君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明显不认同农民身份,只有8.7%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农民,20.6%认为自己是农民工,而更多的人把自己定位为工人。这体现了他们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对现状的普遍不满。这让他们期待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也就是说,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破解:多措并举应对用工荒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
政府:应伸出“看得见”的手
当前,尽管许多企业通过降低门槛、提高劳动者工资及生活待遇等措施积极应对用工荒,但光靠劳动力市场这一“无形的手”,还无法彻底破解这一难题,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发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导致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在增加。第二,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长较快,吸引了一大批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到东部打工的人数有所减少。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回乡务农。第三,一些企业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太适应。
尹蔚民提出,要重视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积极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首先 要加强信息引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努力解决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要努力改善就业环境。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留住人员,稳住岗位。改善公共服务,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总之,破解用工荒,劳动力市场的“无形之手”起着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政府管理、引导、服务这只“有形之手”。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打击侵害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制定完善鼓励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务工的优惠政策,解决好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医、户籍等方面的困难,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真正破解用工荒。
企业:增强自身吸引力
既然节后用工荒已成事实,那么,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显然,目前缺的不是人,而是吸引力!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既需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又需要从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劳动者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充满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增强劳动者的归宿感,这样才能招来人,留住人。
首先,企业要调整育人、用人思路。有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如浙江义乌“浪莎”创办“三农学院”,让农民工带薪培训;金融危机袭来,企业纷纷裁员,广东江门一家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员工一个不裁,工资一分不少,“养”起来进行技能培训。当然,能够这样做的企业不光要有远见,更需要实力。
其次,要维护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学者统计,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外来人口对当地GDP的贡献都在30%以上,但是,农民工无法享受当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而农民工权利失去的过程是在地方政府和投资方合谋下完成的。因此,各用人单位不仅要在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方面规范可靠,还要在劳动环境、劳动保护、业余生活、技能培训、吃住条件等方面不断改善,既要用待遇留人,更要用感情留人。
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克服粗放经营,提高加工产品档次,又可以减少用工数量,从根本上缓解用工荒。
用工荒的积极信号
尽管用工荒的蔓延加剧了企业的危机感,但在更多人看来,用工荒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传递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上看,用工荒将迫使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而从国际上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偏低,不仅和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和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当前,用工荒不是大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而通过本地化的就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但对农民工而言,用工荒的出现,让他们在今后的择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招工企业在用工荒的倒逼下,加工资正在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若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工待遇不特别吸引人,更多农民工将会选择留在家乡附近就业。据一项《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89.0%的受访企业将对全体员工进行加薪,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而从长远来看,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或转移,否则,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要升级改造低端产业,让机器、技术和资本密集来替代劳动密集,企业要主动适应这种产业转移的变化。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用工荒不过是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对政府而言,虽然企业对本次用工荒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政府的服务作用也很重要。企业在进行“就地升级”、“异地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升级指导和转移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将产业转至二三线城市。经政府审批的土地,也会不断增值。当然,政府的服务和支持,不可只靠几个活动推进,而应体现在日常服务中,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