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量无价,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制造业被诟病之处。然而,诟病之余,当我们仰望星空长叹别人赚钱、我们亏损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我们需要改变点什么?
在对中船集团的采访中,与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聊起困扰造船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他的一番话令人深思。他告诉我,以海工领域为例,绝对核心的技术被欧美一些我们看着并不大的公司垄断着,他们每年只是按照自身能力规划一定的产量,即使市场变热,也不会多生产一套产品,工人更是没有加班加点的可能,每年的假期多得很。
话里话外,显然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难道是人家懒惰,我们勤劳这么简单吗?答案显然不是。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只要市场有需求,就要满足需求,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我们有每年造10条船的能力,但今年从市场抢了15条船的订单,我们就加班加点,把产能搞上去。我们是这样想的,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庞大的人口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为产能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基本条件。当我们的企业家在抱怨劳动力成本过高的时候,却依然不断接单,不断要求工人加班来增加产能,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真的高吗?
采访中,这位业内人士还讲了另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同样价格造同样的船,韩国工资比我们还高,但是他们能赚钱,我们却赚不到钱,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在不断被动地满足市场,而不是去创造市场,发现市场。当格力在鄙夷小米没有制造能力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小米饥饿营销的背后是发现和满足了三星、苹果没有满足的需求。当中国制造业挥霍人口红利,制造过剩产能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未来?速度慢一点,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市场是围绕供需波动的,我们在无限提供供给的时候,是否要想想未来的窘境。
相比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看似简单,有人会说,只要提升管理水平,增加先进设备,提升工效就行了。如果如此简单,却又为何难以解决呢?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制造是中间环节,产能膨胀过程中,上游资源垄断在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下游市场需求又因经济萧条而疲软,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再没有科技支撑,根本没有议价能力。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能力去提升工人素质、投入研发、更新设备呢?恶性循环中,生存危机便由此发生。
是我们的欲望吞噬了我们自己吗?是我们的勤劳吃掉了我们的利润吗?是我们不抢别人就抢走了订单那么简单吗?恐怕这些问题不是靠金融的盈利贴补一下制造的亏空,全价值链平衡一下利润就可以解释和解决的。我们在不断增加的世界第一头衔之外,还需要改变点什么?
在对中船集团的采访中,与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聊起困扰造船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他的一番话令人深思。他告诉我,以海工领域为例,绝对核心的技术被欧美一些我们看着并不大的公司垄断着,他们每年只是按照自身能力规划一定的产量,即使市场变热,也不会多生产一套产品,工人更是没有加班加点的可能,每年的假期多得很。
话里话外,显然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难道是人家懒惰,我们勤劳这么简单吗?答案显然不是。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只要市场有需求,就要满足需求,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我们有每年造10条船的能力,但今年从市场抢了15条船的订单,我们就加班加点,把产能搞上去。我们是这样想的,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庞大的人口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为产能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基本条件。当我们的企业家在抱怨劳动力成本过高的时候,却依然不断接单,不断要求工人加班来增加产能,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真的高吗?
采访中,这位业内人士还讲了另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同样价格造同样的船,韩国工资比我们还高,但是他们能赚钱,我们却赚不到钱,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在不断被动地满足市场,而不是去创造市场,发现市场。当格力在鄙夷小米没有制造能力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小米饥饿营销的背后是发现和满足了三星、苹果没有满足的需求。当中国制造业挥霍人口红利,制造过剩产能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未来?速度慢一点,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市场是围绕供需波动的,我们在无限提供供给的时候,是否要想想未来的窘境。
相比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看似简单,有人会说,只要提升管理水平,增加先进设备,提升工效就行了。如果如此简单,却又为何难以解决呢?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制造是中间环节,产能膨胀过程中,上游资源垄断在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下游市场需求又因经济萧条而疲软,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再没有科技支撑,根本没有议价能力。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能力去提升工人素质、投入研发、更新设备呢?恶性循环中,生存危机便由此发生。
是我们的欲望吞噬了我们自己吗?是我们的勤劳吃掉了我们的利润吗?是我们不抢别人就抢走了订单那么简单吗?恐怕这些问题不是靠金融的盈利贴补一下制造的亏空,全价值链平衡一下利润就可以解释和解决的。我们在不断增加的世界第一头衔之外,还需要改变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