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对患者的危急状态进行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近几年随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不断推广,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更需要加强其工作质量,提高危急值意识,本文主要讨论急诊科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为今后急诊科医护人员能够更快地获取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危急指标,并及时处置、提高救治效,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急诊科;危急值报告;质量控制;方法
一、前言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的部门之一,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另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危急状态能够迅速识别并给予干预措施。危急值是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边缘的检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对危急值常规处理流程一般为:首先等待检验科检测出危急值后,检验科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网络通知相应科室,科室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并通知对应的管床医师,之后管床医师再按照相应的处置流程进行治疗,并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相关指标。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
传统的危急值常规处理流程大多存在标本采集、送检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方式无法及时通知到位,以及医护人员忙于抢救患者而错过危急值信息等延误治疗的情况。而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1世纪初从国外引入了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其目的是提高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同时防范医疗纠纷。而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的部门,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急诊就诊人员大多为急危重患者,有些急诊科患者血液化验常常高于或低于化验正常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急诊科任何危急值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救治,同时急诊科对各种危急值的处理也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危急值是否能及时传达到急诊科医生,对急诊科医生明确诊断、采取急救措施及实施治疗计划极为重要。
在急诊科对危急值报告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危急值报告失去应有的作用,进而延误病人抢救治疗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在急诊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发现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因为护理人员在急诊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工作流程中起中心枢纽作用。据统计,急诊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错误中有30%来自临床护理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急诊科建立的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三、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
3.1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采集标本的操作水平,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在急诊科的岗前技能培训中增加各种标本采集示范,并在练习此项操作后进行考核,确保急诊科医护人员都可以正确熟练掌握各种标本采集。
与此同时,制定危急值报告手册供急诊科医护人员学习,危急值报告手册包括:①急诊科临床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要求;②急诊科临床标本的采集流程;③急诊科正确的和禁用的标本采集方法;④急诊科不同临床标本采集所用的试管类型、标本量、采集后的处理要求、存放要求、送检时间以及送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⑤急诊科临床检验结果的意义[3]。此外,一旦出现新的检验项目时及时补充更新,急诊科医护人员可随时学习、查询相关知识。
3.2检验专家授课
科室在业务学习时,可以邀请检验科工作人员以及急诊科主任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包括详细解析各种标本如:血常规、血生化、血培养、抗凝血等标本的采集、处理、存放等要求,强调错误的标本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对临床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法。
3.3评价及效果
在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的同时采取考核、评价等机制,检验急诊科对送检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反馈,科室记录在案,并重新采集正确的标本送检。急诊科定期到检验科了解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将不合格标本采集纳入护理不良事件,對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质量控制。
四、讨论
检验危急值意味着患者的生命正处在死亡的边缘,急需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此又形象的将检验危急值称之为现代医疗界“超生命警戒值”。检验危急值与许多医院的不良医疗事故密切相关,美国医疗机构质量认可委员会将其作为患者的安全目标,国家卫生部也将检验危急值作为患者的安全目标之一。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对各种危急值的及时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能充分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
大多数不满意报告单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为了能预防此类情况出现,提升医护人员的“危急值”意识极为重要。护士长做为管理者,承担部门每项护理质量控制,对检验分析前的医护工作应给予重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方法,让护理人员根据合理的方式熟练掌握恰当的标本采集有关专业知识并提升专业技能。有关部门的协作可提升护理人员检验分析前的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有关检验部门的优势,与各部门开展进一步交流协作。工作实践证明,有关检验部门的专业知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着指导作用,提升医、护、技三方的交流与协作,合理确保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合理推动医院综合诊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树根.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设立及运行效果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2.
[2]苏晓荣.急诊科检验危急值报告的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010):927-928.
[3]严维力,张玲,杨大金.急诊科对检验危急值预警反馈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94-695.
[4]杨小兰,黄翠青,兰卫华.无缝隙对接在完善急诊科危急值报告与处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年20卷71期,234-235页,2020.
[5]格根图雅,许晨.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00(069):168-168,170.
[6]蔡晓红.质量控制在急诊危急值报告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7(1):84-85.
【关键词】急诊科;危急值报告;质量控制;方法
一、前言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的部门之一,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另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危急状态能够迅速识别并给予干预措施。危急值是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边缘的检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对危急值常规处理流程一般为:首先等待检验科检测出危急值后,检验科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网络通知相应科室,科室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并通知对应的管床医师,之后管床医师再按照相应的处置流程进行治疗,并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相关指标。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
传统的危急值常规处理流程大多存在标本采集、送检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方式无法及时通知到位,以及医护人员忙于抢救患者而错过危急值信息等延误治疗的情况。而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1世纪初从国外引入了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其目的是提高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同时防范医疗纠纷。而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的部门,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急诊就诊人员大多为急危重患者,有些急诊科患者血液化验常常高于或低于化验正常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急诊科任何危急值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救治,同时急诊科对各种危急值的处理也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危急值是否能及时传达到急诊科医生,对急诊科医生明确诊断、采取急救措施及实施治疗计划极为重要。
在急诊科对危急值报告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危急值报告失去应有的作用,进而延误病人抢救治疗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在急诊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发现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因为护理人员在急诊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工作流程中起中心枢纽作用。据统计,急诊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错误中有30%来自临床护理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急诊科建立的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三、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
3.1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采集标本的操作水平,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在急诊科的岗前技能培训中增加各种标本采集示范,并在练习此项操作后进行考核,确保急诊科医护人员都可以正确熟练掌握各种标本采集。
与此同时,制定危急值报告手册供急诊科医护人员学习,危急值报告手册包括:①急诊科临床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要求;②急诊科临床标本的采集流程;③急诊科正确的和禁用的标本采集方法;④急诊科不同临床标本采集所用的试管类型、标本量、采集后的处理要求、存放要求、送检时间以及送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⑤急诊科临床检验结果的意义[3]。此外,一旦出现新的检验项目时及时补充更新,急诊科医护人员可随时学习、查询相关知识。
3.2检验专家授课
科室在业务学习时,可以邀请检验科工作人员以及急诊科主任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包括详细解析各种标本如:血常规、血生化、血培养、抗凝血等标本的采集、处理、存放等要求,强调错误的标本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对临床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法。
3.3评价及效果
在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的同时采取考核、评价等机制,检验急诊科对送检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反馈,科室记录在案,并重新采集正确的标本送检。急诊科定期到检验科了解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将不合格标本采集纳入护理不良事件,對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质量控制。
四、讨论
检验危急值意味着患者的生命正处在死亡的边缘,急需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此又形象的将检验危急值称之为现代医疗界“超生命警戒值”。检验危急值与许多医院的不良医疗事故密切相关,美国医疗机构质量认可委员会将其作为患者的安全目标,国家卫生部也将检验危急值作为患者的安全目标之一。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对各种危急值的及时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能充分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
大多数不满意报告单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为了能预防此类情况出现,提升医护人员的“危急值”意识极为重要。护士长做为管理者,承担部门每项护理质量控制,对检验分析前的医护工作应给予重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方法,让护理人员根据合理的方式熟练掌握恰当的标本采集有关专业知识并提升专业技能。有关部门的协作可提升护理人员检验分析前的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有关检验部门的优势,与各部门开展进一步交流协作。工作实践证明,有关检验部门的专业知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着指导作用,提升医、护、技三方的交流与协作,合理确保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合理推动医院综合诊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树根.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设立及运行效果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2.
[2]苏晓荣.急诊科检验危急值报告的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010):927-928.
[3]严维力,张玲,杨大金.急诊科对检验危急值预警反馈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94-695.
[4]杨小兰,黄翠青,兰卫华.无缝隙对接在完善急诊科危急值报告与处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年20卷71期,234-235页,2020.
[5]格根图雅,许晨.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00(069):168-168,170.
[6]蔡晓红.质量控制在急诊危急值报告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7(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