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主流积极且多元化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是多种因素多维度影响的结果。不能简单以正确入党动机、错误入党动机或是“功利性”入党动机简单评判,要合理认识与对待。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革新党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进行教育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78-02
“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的,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1]。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坚持与追求也在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生产力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基本素质、科学人文素养、工作能力高低关系到集体、党和国家的希望。教授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准确把握所在地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思想基本情况浅析—以铜仁市某高校为例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国家的“新常态”经济的转型期,他们的思想状况也被赋予了时代特征。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1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调查结果有效。调查表明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1.大部分学生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成才意愿强烈。在最希望学校加强培养的环节中,6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2.大部分学生具有较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利益观,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对国内当前的大事件关注度高[3],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认知和态度方面,82.6%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75.7%的大学生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基本特点及分析
1.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基本特点,面对“我为什么要入党”这个问题,调查问卷里设计了几个固定选项,同时也有自主回答的部分,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表达了自己对党的认识,述说了入党情怀。由调查问卷的数据的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的人党动机呈现主流积极,且又多元化的特点。(如表1所示)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总体端正,要求入党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其选择的排在前位的入党动机分别是“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个人素质”(67.4%)、“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57.1%)、“增强就业竞争力”(57.4%)等;选择排序在后的有“受同学影响,随大流”(9.7%)、“受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响”(14%)等。
2.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分析,在上述这些动机中,影响大学生入党行为的因素总体上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体现大学生期望以入党的方式从政治上、思想上、学习工作能力上全方位提高自己,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认同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一般在20岁左右,政治思想不成熟,价值观亦尚未定型。政治上判断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冲动、盲动,入党动机上就会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乃至极端性。这说明大学生入党是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下面对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57.1%的大学生选择入党动机为“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67.4%的大学生选择了“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个人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动力。选择“增强就业竞争力”也占到了57.4%的高比例,大学生把增强就业竞争力与加入党组织的要求相联系,是一种进取性的表现,不能简单评判其“现实心、功利性”,其中的合理性应得到承认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正面的鼓励。
第二,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身边人事物的影响以及社会多层面多渠道的影响。有16.8%的大学生选择入党动机为“父母长辈们的要求”,可见对于人生价值观还未定型的青年学生,或是受父母长辈影响较大的这类学生,身边重要人对于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到关键性作用。“受同学影响,随大流”这一原因入党的同学人数占9.7%,虽然比例不大,但说明仍有不少大学生对于党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模糊,对入党这件事态度立场不够明确。另一方面,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社会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所接触到的新闻、信息、言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进而对其入党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成因的策略分析
1.结合当前国情省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入党首先是理想信念的问题,始终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5]。平时党课中,其他学习环境中,生活中以平等交流代替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实现教育的常态化。以理想信念为精神指引,以学习工作能力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全面提升自身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2.结合主题实践活动,革新教育形式,在进行传统校园授课、党团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参观、访谈、观摩等形式使大学生对党史、党情有更清晰,更生动,更丰满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科学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情,贴近民情,使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有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理解。
3.结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分层次引导,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不同的层次。对于大一新生,大部分是非党员,尽量采用新颖、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如观看生动的党历史教育记录片,观摩当地或周边的党的纪念地,参加党的相关知识竞赛等。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应继续加强积极分子或是发展对象教育,并强化其责任意识,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断努力向共产党员的标准靠近。
參考文献:
[1]若英.“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J].红旗文稿,2014,(19):41-41
[2]杨荣东.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0):104-105,114.
[3]金航.提升高职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6):43-45.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78-02
“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的,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1]。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坚持与追求也在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生产力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基本素质、科学人文素养、工作能力高低关系到集体、党和国家的希望。教授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准确把握所在地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思想基本情况浅析—以铜仁市某高校为例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国家的“新常态”经济的转型期,他们的思想状况也被赋予了时代特征。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1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调查结果有效。调查表明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1.大部分学生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成才意愿强烈。在最希望学校加强培养的环节中,6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2.大部分学生具有较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利益观,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对国内当前的大事件关注度高[3],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认知和态度方面,82.6%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75.7%的大学生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基本特点及分析
1.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基本特点,面对“我为什么要入党”这个问题,调查问卷里设计了几个固定选项,同时也有自主回答的部分,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表达了自己对党的认识,述说了入党情怀。由调查问卷的数据的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的人党动机呈现主流积极,且又多元化的特点。(如表1所示)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总体端正,要求入党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其选择的排在前位的入党动机分别是“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个人素质”(67.4%)、“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57.1%)、“增强就业竞争力”(57.4%)等;选择排序在后的有“受同学影响,随大流”(9.7%)、“受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响”(14%)等。
2.新常态下大学生入党成因分析,在上述这些动机中,影响大学生入党行为的因素总体上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体现大学生期望以入党的方式从政治上、思想上、学习工作能力上全方位提高自己,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认同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一般在20岁左右,政治思想不成熟,价值观亦尚未定型。政治上判断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冲动、盲动,入党动机上就会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乃至极端性。这说明大学生入党是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下面对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57.1%的大学生选择入党动机为“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67.4%的大学生选择了“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个人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动力。选择“增强就业竞争力”也占到了57.4%的高比例,大学生把增强就业竞争力与加入党组织的要求相联系,是一种进取性的表现,不能简单评判其“现实心、功利性”,其中的合理性应得到承认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正面的鼓励。
第二,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身边人事物的影响以及社会多层面多渠道的影响。有16.8%的大学生选择入党动机为“父母长辈们的要求”,可见对于人生价值观还未定型的青年学生,或是受父母长辈影响较大的这类学生,身边重要人对于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到关键性作用。“受同学影响,随大流”这一原因入党的同学人数占9.7%,虽然比例不大,但说明仍有不少大学生对于党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模糊,对入党这件事态度立场不够明确。另一方面,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社会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所接触到的新闻、信息、言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进而对其入党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成因的策略分析
1.结合当前国情省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入党首先是理想信念的问题,始终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5]。平时党课中,其他学习环境中,生活中以平等交流代替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实现教育的常态化。以理想信念为精神指引,以学习工作能力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全面提升自身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2.结合主题实践活动,革新教育形式,在进行传统校园授课、党团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参观、访谈、观摩等形式使大学生对党史、党情有更清晰,更生动,更丰满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科学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情,贴近民情,使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有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理解。
3.结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分层次引导,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不同的层次。对于大一新生,大部分是非党员,尽量采用新颖、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如观看生动的党历史教育记录片,观摩当地或周边的党的纪念地,参加党的相关知识竞赛等。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应继续加强积极分子或是发展对象教育,并强化其责任意识,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断努力向共产党员的标准靠近。
參考文献:
[1]若英.“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J].红旗文稿,2014,(19):41-41
[2]杨荣东.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0):104-105,114.
[3]金航.提升高职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