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应用研究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价值取向是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所追求的价值态度、价值立场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它决定了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进而直接影响到管理模式的选择。管理所追求的价值,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一般情况下,管理的价值取向要与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管理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应用研究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是以观念形态反映出来的公共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人们对公共管理活动满足其需要的一种理性期望,是带有某种倾向性的价值观念。公共管理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反映社会公共生活的客观存在,体现了社会公共生活的内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方式,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上也存在矛盾,是由人们现实生活中需求和利益存在一般与个别的矛盾引起的。辨证分析这些矛盾,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公共生活中复杂的问题大有裨益。
  1、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传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效率原则一直是经济学的主导价值观。公共行政一直视效率为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因而有人把效率公共行政管理主义范式的主要价值取向。公共行政的目的,就是在官员和雇员的处置下,对各种资源加以最有效能的利用,使公共计划得以最迅速、最经济、最圆满的完成。在公共行政理论的另一基础,即官僚制理论那里,等级森严的体制之所以被设计出来,乃是为了使行政机关更有效率地工作。以目前的社会形势看来,上下服从,命令统一本身就是效率的保障。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理论学界和实务界试图摆脱传统管理主义对官僚机构的过度依赖,转而更多地通过经济理性主义的途径给予管理主义新的释意而持续性地探索且最终引发的一股全球性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这一运动直接催生了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效率原则不同,新公共管理实现从效率优位向绩效优位转移,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范式为基础,注重结果和管理者的责任,从而实现政府施政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经济、效率、效能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追求也是他的价值所在。
  2、公共管理取向的功能与作用
  2.1对公共管理行为的影响
  具有自觉公共管理意识和进取公共管理思想的人,能够成为当机立断、独立思考的公共决策者和坚定、灵活的决策执行者;反之,则成为优柔寡断、固步自封的决策者和僵化、拖拉的决策执行者。开放型的公共管理文化氛围,会使公共决策者的行为具有开放、民主、效率倾向;相反,封闭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思想僵化。民主型的公共管理文化氛围,会使公共决策者的决策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相反,专制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专横武断,刚愎自用。晦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心胸狭隘,争功讳过,造成行政风气腐败。
  2.2对公共管理观念的影响
  公共管理人员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公共管理文化环境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观念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社会成员进入公共管理活动领域后,不可避免地带有原有公共管理文化影响下各种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并在一定的公共管理体系内和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如官僚主义,高高在上,遇事推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政不廉,任人唯亲等行政观念很大程度上与封建的等级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行政文化氛围有关。
  2.3对公共管理体制的影响
  任何具体的公共管理组织形式都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其中不仅客观存在的公共管理需要、公共管理条件和资源状况制约着人们的选择,而且公共管理主体对公共管理方式、组织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认同与否,亦决定着这一选择。这种主体认同过程,就是传统公共管理文化与新生公共管理文化成分在同一意识形态下的合力过程。在客观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形下,人们会因公共管理文化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而在客观因素基本相异的条件下,人们亦会由于公共管理文化间的同一性而选择相同的组织形式。
  3、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3.1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
  要实现公共利益这一管理价值取向,我国的政府首先要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由权力本位向服务本位、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其次,地方政府还需要在三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必须摒弃之前“以物为本”、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要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满足人的根本需求作为管理和发展的目的,切实保障人的根本利益,让全社会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二是调整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将实现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政府应注重提供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地方财政投入的重心转向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将公共利益作为管理的成果和政绩的评定的标准。建立注重社会实效和公众满意程度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更要注重社会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人民的利益是否真正得到满足。
  3.2构建共同管理的社会机制
  和谐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机制的客观要求,为发展新的管理模式指出了方向。在我国之前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阶段,政府进行管理所使用的社会机制主要有两种:政府管制或市场调节。这两种机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同时又带来了市场失灵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这种双重失灵,和谐社会中的管理要求政府、市场和社会要有协调的配合,实现一种共同管理状态下的社会机制。这种共同管理的社会机制强调的不是一整套具有权威性的正式制度,而是把重心放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协调相互冲突的各种利益,使之统一在公共利益之中。其次,它既不靠传统官僚制度自上而下的管制,也不完全听任市场机制的操控,它的运行机理在于强调管理者和公民的对话与合作,以达到交换信息、减少冲突、增强监督等目的,使管理者在和人民群众的目标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
  4、结束语
  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涉及公共管理者的理想、信念、行政态度和心理偏好等观念和意识层面的东西,它决定公共管理“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也决定了公共管理的行为选择、行为模式、政策选择和制度建构等层面的内容,因此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研究和明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是对公共管理价值体系研究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审视。公共管理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如果同时实现多元的目的,自然皆大欢喜。但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数场合这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有时必须忍受更大程度的不公平;因此,在思考上述问题之前,需要首先思考的是“是做蛋糕,还是分蛋糕”。即使是在“做蛋糕”之时,也不妨在“怎样做蛋糕”之前思考“做谁的蛋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科.近年来党的先进典型教育工作研究综述[J].企业文化,2015
  [2]潘长春.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有效途径分析[J].决策参考,2014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改变,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然而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非是完全安全的一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对用户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做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
骗局一:汽车站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搭讪  埃及是著名的旅游地,这类地方往往骗子多,专骗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  在埃及某些长途汽车站,你可能会遇到买不到票,被出租车司机搭讪的情况。其实,有些时候可能是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大巴司机等人,碍于当地“黑势力”,帮着出租车司机说谎骗外国游客。整件事是个连环骗局,至少有四个人参与骗局,站在不同的位置轮番骗你。  倘若你轻信了汽车票售罄,而上了出租车,肯定要被狠狠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是国家为保障和落实“十一五”规划,在事关经济全局的石化产业方面编制的产业调整规划。其重点扶持对象包括炼油、乙烯等重点化工项目,支农化学品如化肥、农
党的基层组织可以作为党的战斗力以及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党战斗的堡垒。而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的基层建设直接影响着党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执政的能力。把基层
摘 要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新闻敏感作为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功与否。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长期下苦功夫,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知,用政治素养、新闻实践来不断充实、不断挖掘、不断升华自己的新闻敏感。  关键词 记者 新闻敏感 培养  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新闻采访组,有
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美国在救市,欧洲在救市,日本在救市……房地产要
新年新气象。饱受油价“过山车”和金融危机影响的石油石化产业,终于有望获得政策解困。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政策在财税政策和行政性指标以外,开始利用宏观的、
作为中国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重要阵地,西北油田将继续发扬“三光荣”传统和“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为打造中国石化上游“长板”不遗余力,全力打造千万吨级大油
期刊
金陵石化的干部职工,决心按照总理的嘱托,认真贯彻中国石化集团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优化生产经营,强化内部管理,把“保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