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探索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L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零散、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拓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来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课程的转变,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壮大师资队伍和提高师资素质,形成多方联动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估等建议,以期引导大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评估自我和就业市场,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力求实现自我职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多方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4-0152-03
  2021年毕业生规模达909万,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复杂、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愈加浓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系统建设,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1]。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L学院的在读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围绕该课程现状进行问卷调研,收到反馈问卷705份,经过审查与核实,共计收到有效问卷702份。其中大一年级177份,大二年级155份,大三年级195份,大四年级175份。
  一、L学院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认知情况
  (一)目标模糊
  调查显示,大四年级的175名学生中,对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模糊以及没有目标的学生共占46.85%,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学生仅占8%,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的学生占69.14%。在缺乏目标和职业认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容易导致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在就业初期因各种不适应而频繁更换工作,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调研对象中,分别仅有18.08%、14.19%和11.79%的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高达42.94%、45.17%、48.2%的大一、二、三年级学生目标模糊或根本就没有目标,更谈不上职业生涯规划。
  (二)对自我认知不全面
  调查显示,仅有27.49%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非常了解,其他72.51%的调查对象都是不大确定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四年级的学生中,仅有24.57%对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非常了解,65.17%的调查对象了解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剩余同学均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及性格。44.3%的调查对象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在四年级学生中,仅有45.71%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对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的不确定,导致L学院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迷茫和挫败感。
  (三)对职业方向的探索不足
  64.53%的调查对象不大清楚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仅有24.36%的学生大概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四年级的学生中,仅有34.86%的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其他都是不大了解或者不了解甚至没考虑过。三年级的学生中,仅有20.51%的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这也说明学生几乎没什么准备就进入了职业市场。
  以上调研数据不仅说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有待加強,也暴露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建设存在较大缺陷。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的基础和关键,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楚、客观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自身优点、性格特点等,并将其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完成自我探索,才有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四)行动力不足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调查显示,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占49.72%,但仅有5.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中,对创业较有兴趣的比例分别为66.1%、55.49%和40.51%,却有70%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选修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参加过创业大赛。数据显示,低年级的学生对创业有更高的热情,但仅仅是热情度高,参与学校创业大赛或者选修创业课程的比例并没有增加。四年级学生中,38.29%的学生对创业有兴趣,但有66.86%的学生表示没有选修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参加过创业大赛,仅有2.29%选择毕业后直接创业。此外,L学院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报告显示,2018—2020届毕业生创业率在1.2%到1.7%浮动,说明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行动力都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影响创业的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分别是市场敏锐度、行动力和创新精神。这也说明该课程可以着力于市场环境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和行动力支持三个环节,以补齐课程短板。
  二、L学院课程开设情况
  (一)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L学院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安排为:大一开设专业导论和学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线下授课,由各学院系主任担任授课教师,结课后学生提交一份学涯规划表;大二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学生采用自行观看网络视频的形式学习;大三开设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采用自行网络视频的形式或辅导员和学工处老师线下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整个大学期间选修创业与职业发展教育课,考核合格者累计取得创新创业教育的2学分,将由学院颁发“大学生创业与职业发展教育”结业证书。四年内累计未能取得2学分者,将不能取得毕业证书。自2019年开始,创业与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已取消,创新创业教育的2个学分主要通过学生提交参加学科竞赛、参与实践项目或者各种资格证书的证明,由学院核定给分。总体来说,L学院此类课程开展较少,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1. 师资数量不足
  通过调研和访谈上课对象发现,56%以上的大三大四同学对L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课程基本满意,觉得普及了一些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专业。21.12%的大四同学和17.95%的大三同学觉得有所欠缺甚至不满意,建议应该多邀请一些企业家来参与课程,多分享职场经历。
  L学院的课程线下授课教师队伍由学生工作处老师、创业园老师以及辅导员构成,是一支临时组成的兼职队伍,由于授课教师数量有限,因此授课时班级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多,教学内容更多集中于信息的传递,而非体验式的互动,授课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得该课程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2. 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自我认知74.64%源于自己的体会,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仅占1.99%。其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77.44%来自自己的体会,15.38%来自别人的评价,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仅占1.03%。带领学生做自我探索时,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使用专业化的工具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活动。通过访谈教师队伍可知,唯有学校重视此问题并投入人力和物力,才能保证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三)授课形式单一,网课效果差
  近几年,L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基础课程都是采用网课的形式,由学生自行观看视频学习。通过调查发现,有50%左右的学生根本不记得曾经学过这些课程,认为课程存在感太低。期间虽然也有线下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由于学生规模过大,教师基本都是采用简单的讲授法,师生互动机会较少,学生体验度不高。
  (四)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毕业生和在校生访谈发现,各方认为目前L学院对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学生方面,只采用提交生涯规划表、简历或者论文就可完成课程学习;教学方面,通常以学生评教的方式来评价,更多是集中在对教师满意度的评价,缺乏对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以及学生收获等方面的考量。
  三、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拓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高校应探索“线上+线下”联动授课模式[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3];结合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高度依赖的特点,积极探索线上讨论和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丰富授课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突出实践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课外实践资源的优势;联动创新创业园和专业实习基地,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强制被动到自愿参与的转化,构建“学习+实践”的模式,真正将生涯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更多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自己、了解未来,锚定目标,做行动的“巨人”。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不同阶段精准开展对应内容的指导
  学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整个课程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4],在不同的阶段开展对应指导,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精细化。例如大一新生的重点应该在于如何使学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积极适应意识,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督促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更加有利的学业规划。学生探索生涯意识和积极就业意识的唤醒是开启生涯成长及后期就业的基本前提,高校在大二要重视引导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课程的内容要尽量使用学生身边的材料,以贴近他们的生活;关注学生自身的经验,帮助他们梳理和整合自身经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将就业创业指导前置,引导大学生在探索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明确自己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增强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位清晰认知的能力,将专业知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助力学生尽早做好人职匹配,为日后的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高校还应提供新形式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完成创业,用创业推动就业;成立求职就业训练营,实现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可再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引导、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评估等内容培训,帮助其稳定就业;利用学校的创业园,开发、引進一批合适的创业培训和实训项目,将有意愿的学生纳入培训实训过程中,增加学生创业体验,提高创业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及时普及并落实国家、省、市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支持政策以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壮大师资队伍,提高师资素质
  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4]。目前L学院学工处老师、创业园老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兼职队伍很难针对性解决问题,学院应整合资源,充分调动校内专家,邀请校友、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参与课堂[5],为学生分析职场最新资讯,弥补校内教师缺乏社会经验的不足,还可以引进各种慕课资源、名师课堂,贯通线上的名师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资源并在线学习,以弥补师资的不足;加强校内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有热情有经验的任课教师。
  (四)形成多方联动的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重视参与体验,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侧重于学生的反思和成长,而非简单的简历或者论文考核,可以加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考核,加强过程管理。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不应局限于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应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次调研,在课程前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困惑和期待;在课程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交流和改进;课程结束后,针对课程设置、师资和学生收获等组织教学反馈。同时,高校应根据调研结果找出差距,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邀请创业园老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加入考核队伍,构建多方联动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估,形成比较全面的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钟谷兰,杨开.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尹兆华.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9(Z1):88-92.
  [3] 彭嫚丽,黄伟. “互联网+双创”视野下地方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挑战与探索——以H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20,7(03):171-172+193.
  [4] 罗雪榕. 精准就业视角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61-66.
  [5] 李旭. 协同创新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6):3-4.
  (荐稿人:李芳扬,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李小凤(1987—),女,学士,厦门理工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其他文献
何谓天下?在中国文化当中,天下具有双重内涵,既指理想的伦理秩序,又指对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需要强调的是,价值意义上的天下与空间意义上的天下具有同一性,即表现出超越种族、宗族、地域和国家的普世文明特征,只要接受了发源于中原的中华文明及那套礼仪典章制度,就可以成为天下的一个部分,服从同一个文明尺度和价值,那就是天下主义。普天之下毕竟也有教化的阳光无法普照之处,于是与天下主义伴随而生的,乃
期刊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有忽然陷入动荡的可能。也许是你的丈夫或者妻子慢慢变得冷漠,也许是你付诸情感的子女开始敌视和轻蔑你,也许是你一直逃避的原生家庭的紧张关系忽然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阶段……动荡并非天崩地裂,而是由生活中那些说了矫情不说憋屈的琐碎之事组成。多少人因为它们的“琐碎”而默默忍受,只是为了不失去更多。而人生又正是在这种“不愿失去更多”的自我压抑中渐渐变得失控。这种时候,有的人会选择痛饮一场,有
期刊
对于读书,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态度:“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阅读可以获取知识,但仍有人心生困惑: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仍旧无法从容应对生活的难题?为什么读了许多书,还是无法应对考试?叔本华为这些困惑找到了答案:“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所以,如果只强调一味读书,可能就会成为“两只脚的书柜”。读书本身不是目的,书只是一种
期刊
想必,许多同学对留学充满了幻想。在国外的大学上课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做同学,是不是特别好玩?又或者在美国当老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美国留学的耿梓涵,可是个“女王”般的存在。她是博士,却并不是个死脑筋的书呆子;她是留学生,却也是个在美国教书育人的美女老师。她的兴趣非常广泛,爱好健身,喜欢跳爵士舞,烹饪还特别厉害。  你应该也会对这样丰富的经历感兴趣吧,那么就让本期的嘉宾耿梓涵
期刊
【阅读焦点:动物保护】日本宣布重启商业捕鲸  2018年12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并将从2019年7月起,时隔约30年重启商业捕鲸。而商业捕鲸的目标海域为日本近海及专属经济区,对象鲸种为塞鲸、小须鲸等三种。日方称捕鲸量将会控制在国际捕鲸委员会采纳的计算方式算出的范围之内。同时日本也将在退出后,作为观察员继续参加国际捕鲸委员会大会和科学委员会。  解读  国际捕鲸委员会1948年
期刊
分享一: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选哪个专业?  @小王子xih:我选择高考的时候多考点分。  @萤HOTa:重点是专业,而不是学校。  @不偏执不爽:虽然汉语言文學不能发大财,但是我学得很快乐。  @止此:高考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就选了个觉得自己可以应付的专业。  结果,上了大学才明白自己是个傻子,不会可以学呀!  @SEVEEN: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历史,那它是有趣的,如果你只是喜欢历史,  它的
期刊
剧情简介  《养家之人》讲述了在塔利班的严酷控制下,一个阿富汗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惨命运。  帕瓦娜年仅11岁,她的哥哥因为在街上捡到一个伪装成玩具的炸弹而被炸死,原本是老师的父亲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腿,依靠替人读信、写信,同时变卖家中值钱的物件为生,母亲和姐姐因为宗教对女性的约束无法单独出门,还是婴儿的弟弟尚没有生活能力。然而厄运并不放过这个脆弱的家庭,父亲被曾经的学生构陷入狱,母亲因为“抛头露面”寻
期刊
我很不幸地不麻木,所以难以生存下去。   我的物理学啊,你这个冷酷的情人,你已穷尽之后我如何活得下去!  ——《微观尽头》   所谓温暖,不过是宇宙诞生后一阵短暂的痉挛所产生的同样短暂的效应,它将像日落后的暮光一样转瞬即逝,能量将消失;只有寒冷永存,寒冷之美才是永恒的美。  ——《梦之海》   競赛代替不了战争,就像葡萄酒代替不了鲜血。   ——《光荣与梦想》   把人类看成虫子的三体人似乎从来没
期刊
作家档案   刘慈欣(1963- )   出生地:北京   祖籍:河南信阳   毕业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职业:工程师、科幻作家   代表作:《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三体》三部曲   主要成就:著名科幻作家、中国当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   走近刘慈欣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自1999年首次发表科幻小说以来,他便是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常客,被读者亲切地称为“大刘”。他的科幻小
期刊
做这一期策划时,正值电影《流浪地球》热映,身边的小伙伴都兴奋地走进了影院。诚然,《流浪地球》远远谈不上完美,存在着不少硬伤,但它开启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热血期待,甚至有可能在《三体》之后再次带动一批读者踏入“科幻坑”,它的意义不止于一部电影本身。  本期“特别策划”想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正是《流浪地球》原著的作者——科幻作家刘慈欣,并且希望借由刘慈欣,帮助读者朋友推开科幻小说这扇门。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