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推论和解释。”每一个人总会对自己行为成功或失败进行自我心理归因,这种自我心理归因的不同,对归因者以后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将起着决定性作用。积极、正确的自我心理归因会指导归因者后来行为的良性发展,反之,消极、不良归因则会导致归因者后来行为的恶性循环。显然,对行为的自我心理归因正确与否对归因者后来行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心理归因亦是如此。尤其是学困生对学习困难的心理归因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正确的归因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因果关系。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有利于他们根据准确的自我心理归因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学习中自己明确的困难因素,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恒心。
在衣村高中英语学科中,学生不良自我心理归因一直是困挠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至命因素。据调查显示,大多英语学困生都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不好,没信心,没兴趣,老师偏心、关心不够,或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些消极不良归因必将导致学生对以后的英语学习更是心灰意冷,学习任务更如雪上加霜、难上加难。那么要扭转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局面,就必须从学生的归因心理方面入手,适时进行归因理论的教育,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人格辅导、升学辅导等,消除学困生不良、消极的自我心理归因,指导学生对英语学习困难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以达到治病除根的目的。
一、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自我心理归因的现状调查
对高2016级和初2016级共458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自我心理归因的问卷调查,并对英语水平低于学校年级平均值的学生(283名)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大多英语学困生都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没信心、没兴趣、老师偏心、关心不够或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些消极不良归因必将导致学生对以后的英语学习更是心灰意冷,学习任务更如雪上加霜、难上加难。那么要扭转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局面,就必须从学生的归因心理方面入手,适时进行归因理论的教育,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人格辅导、升学辅导等,消除学困生不良、消极的自我心理归因,指导学生对英语学习困难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
二、实验方法、实验对象、实验教师说明
本因子实验主要采取集体归因教育、归因指导和针对学困生个体归因差异进行个体归因调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对象为高2016级1班全体学生,但从其中择重抽取30名学困生作为重点观察、研究的对象。主要实验教师系该班班主任兼英语授课教师,这样更便于实验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生对学习行为的心理归因,及时、适时进行归因教育、指导和评价。
三、对策实验
1.群体归因理论教育指导
根据四川省教厅师范处组织编写的《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相关学生归因理论知识对受试班学生进行群体归因理论教育、归因方法指导。将群体理论教育、指导的内容分成五个部分近十次活动。如:自我心理归因对学习的影响、归因的类型、归因的可控与否、稳定与否、对不良归因的改变难易的比较、具体归因取向的专题分析、讨论等内容。有老师宣讲理论,也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尽量把学习进步归因于可控、稳定、持久因素,把不利于学习的方面归因于可控、不稳定的内部因素。
2.个体归因调查、分析及指导
从实验前英语学困生自我心理归因问卷表中抽取属实验班中30名重点受试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其每一种原始归因。综合通过抽样个案访谈调查获取的归因通过和问卷调查获取的归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归因纠正、指导,以及和学生一起进行积极、正确、有利于英语学习、有利于学习心理健康发展的归因。具体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归因取向,指导有理有据。
每一个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自我心理归因并不只取向于某一个方面,多是几个消极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面对这种复合归因的英语学困生的归因调查和指导,就必须先要了解学生心理,拉拢师生间距,信任学生。可先赞同学生观点,让学生多喧泻心中的委屈和不满,让其尽量道出心中的真实归因,然后综合学生的口头归因和实际归因问卷,有的放矢地以对受试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归因指导。就象工兵排地雷一样,从学生心里把不良归因逐个逐个排除掉。
(2)、讲究策略,维系学生自尊。
学困生多是自尊和自卑交织在一起的。在对学困生进行归因诊断时,千万不能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稳定、可控的内部能力因素,也不可给予过多的同情,不可提供太多的帮助。否则,会让学困生产生自己硬是不如别人,自己能力真的很差等消极、悲观心理。这样既伤其自尊,又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以后更易患“恐外症”。相反,如果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可控的内部努力因素。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原有归因的不当,并主动、积极进行有利于学习的内归因。这样学困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克服自己已经找准、并认为可以克服的困难和缺点,取得更大进步。
(3)、师生换位思维,避免老师归因的干预。
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归因取向时,须改变师生地位心理定势。老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立场去思维其学习困难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用责怪和批评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不能先入為主地归因于学困生上课不认真,作业完不成,学习不努力等学困生本身做得不好的因素。否则,就会严重干预学生本身的归因。老师应该角色换位,设身处地地替学生考虑,然后老师站在学生和老师本身双重身份的立场去综合分析学困生自己作出的归因,这样得到的最后归因取向才会是真实可信的。
(4)、师生地位平等,了解原始归因。
有时学生作出的归因并不是其内心学习困难的真实心理归因。比如:学困生本来归因于老师关心不够或老师教学水平低等与老师相关的外部因素。可面对老师交谈时却碍于情面,不肯实话实说。这就需要老师要尽量民主,让学生真正感到师生地位的平等,尽量让学生相信,即使学生指责了老师,老师也不会有生气、责怪之意,让学生愿意与老师做知心朋友,让学生在老师面前能事无忌惮、畅所欲言,道出内心深处的知心话。同时须告诫学生不道出真实归因会严重影响以后英语学习的危害性。只要消除了学困生心中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他们基本上就能道出自己心中对英语学习困难的真实归因。 (5)、适时归因,及时评价。
每节英语课后,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进行自评,并对自评结果进行自我归因,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卡》。老师每周收集《档案卡》一次,象批改作业一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归因进行师评。发现归因属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稳定、不可控的外部归因和消极内归因或者不合实际的积极归因,便及时地约学生进行交谈、沟通、疏导,要求其对以前行为进行再归因,并指导以后正确、准确地自我归因。对归因呈良性态势发展的同学别忘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当然,归因和评价的范围是受试班级全体同学,但重点是抽样的30名受试英语学困生。
(6)、关注学生情感,注重生生交往。
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这需要老师多到学生中去,给学困生更多关爱,包括课堂内外、学习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态度不只是师与生共同铸成,也离不开生与生相处的和睦与合作。尤其是对归因于同学关系紧张、在班级中孤立无援(另寻他途发泄,违反纪律或另找刺激等)的同学,更需注重生与生的友好交往。
(7)、了解学困生心理,外在归因,外部调整。
归因指导时,首先要了解学困生心理,了解他们学习困难的自我心理归因,然后分析这种归因取向是可控的内归因还是不可控的外归因,以及这种归因是否客观存在。若是客观存在的消极外观因,只需外部环境加以规范、调整,其不良归因就自然消除了。如有的学困生归因于“课堂纪律差,上课听不进去”,那么客观上如果是课堂纪律真的很差,就需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以达到消除影响学困生学习的这种可控、不稳定的外归因的目的。类似的外归因还有老师偏心、不关心自己,作业太多、负担过重,要求不严、作业太少,无人指导和辅导,大家互不关心,家长不支持等。
(8)、内在因素,心理调节,内部消化。
对于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的学生,在确定这种归因在学生心里是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归因指导,让学生从心理上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对学习
困难的看法及态度。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可控、内归因定势的反弹,要隔三差五地对同一个体反复进行疏导、指导和评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调查,确定其归因优化、学习行为好转后方可对这一个体的自我心理归因指导放松。如: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的学困生,只要他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要消除其不良归因,只需让学生从心理上要求自己以后多下功夫、多努力一点就行了。只是老师要多督促、多评价,评价中多鼓励、多赞扬。又如:对待归因于“努力了,仍学不好,不知原因何在的学困生,就需要先了解该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分析学生的心理等。然后通过心理疏导、学法指导等多方面的措施复合作用于受试个体学生,最终还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手段来使自我心理归因逐渐优化。再如:对待归因于“学了也用不上,因此不想学”的学困生,就需要给学生讲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多举生活中学生身边使用英语的事例。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观点,明确学英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心理上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英语。
(9)、避免家长归因的干预。
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一旦知晓子女学习成绩不佳,便一味地归绺于子女在校贪玩、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认真、作业没完成等因素。对待子女要么拳脚相加、简单粗暴,要么就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家长的这些归因和归因后的行为也严重干预了学生本身对学习行为的自我心理归因。家长归因一旦在学生心里烙下烙印,无论学生本身如何真实、准确的自我归因,在家长面前也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会自我归因,就简单地归因于家长给他们的归因,要其学习进步就没多大指望了。所以农村高中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归因急待改变。
四、实验结果及效果
实验班和抽样个体在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实验班高于班平分人数比例增加19%,20名抽样个体高于班平分人数比例由0增至47%,尽管抽样个体的标准差有所增加,但实验班总体的标准差值减小了(15.4一14.5=0.9)。说明抽样个体英语学困生减少,其中部分学生进步很大。通过实验也取得较好效果。第一、受试班全体学生对归因理論有较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比较客观地进行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积极归因。即使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也能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师生、生生关系更和睦、和谐,生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有较大好转。彻底扭转了以前班内同学间拉帮结派现象。第三、家长与子女、与老师沟通更多一些,家长来访比以前频繁些,家长对子女学习行为的归因不再武断,而是显得更合理、更准确、更科学。正如一位家长所言:“以往确实太冤枉我娃儿了,现在才明白,学生的心理也是比较脆弱的,也经不起摧残,成绩不好,娃儿心里比我们更着急……”第四、受试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第五、参与实验的老师比以前更关爱、更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运用归因理论教育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在衣村高中英语学科中,学生不良自我心理归因一直是困挠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至命因素。据调查显示,大多英语学困生都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不好,没信心,没兴趣,老师偏心、关心不够,或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些消极不良归因必将导致学生对以后的英语学习更是心灰意冷,学习任务更如雪上加霜、难上加难。那么要扭转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局面,就必须从学生的归因心理方面入手,适时进行归因理论的教育,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人格辅导、升学辅导等,消除学困生不良、消极的自我心理归因,指导学生对英语学习困难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以达到治病除根的目的。
一、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自我心理归因的现状调查
对高2016级和初2016级共458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自我心理归因的问卷调查,并对英语水平低于学校年级平均值的学生(283名)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大多英语学困生都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没信心、没兴趣、老师偏心、关心不够或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些消极不良归因必将导致学生对以后的英语学习更是心灰意冷,学习任务更如雪上加霜、难上加难。那么要扭转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局面,就必须从学生的归因心理方面入手,适时进行归因理论的教育,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人格辅导、升学辅导等,消除学困生不良、消极的自我心理归因,指导学生对英语学习困难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
二、实验方法、实验对象、实验教师说明
本因子实验主要采取集体归因教育、归因指导和针对学困生个体归因差异进行个体归因调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对象为高2016级1班全体学生,但从其中择重抽取30名学困生作为重点观察、研究的对象。主要实验教师系该班班主任兼英语授课教师,这样更便于实验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生对学习行为的心理归因,及时、适时进行归因教育、指导和评价。
三、对策实验
1.群体归因理论教育指导
根据四川省教厅师范处组织编写的《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相关学生归因理论知识对受试班学生进行群体归因理论教育、归因方法指导。将群体理论教育、指导的内容分成五个部分近十次活动。如:自我心理归因对学习的影响、归因的类型、归因的可控与否、稳定与否、对不良归因的改变难易的比较、具体归因取向的专题分析、讨论等内容。有老师宣讲理论,也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尽量把学习进步归因于可控、稳定、持久因素,把不利于学习的方面归因于可控、不稳定的内部因素。
2.个体归因调查、分析及指导
从实验前英语学困生自我心理归因问卷表中抽取属实验班中30名重点受试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其每一种原始归因。综合通过抽样个案访谈调查获取的归因通过和问卷调查获取的归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归因纠正、指导,以及和学生一起进行积极、正确、有利于英语学习、有利于学习心理健康发展的归因。具体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归因取向,指导有理有据。
每一个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的自我心理归因并不只取向于某一个方面,多是几个消极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面对这种复合归因的英语学困生的归因调查和指导,就必须先要了解学生心理,拉拢师生间距,信任学生。可先赞同学生观点,让学生多喧泻心中的委屈和不满,让其尽量道出心中的真实归因,然后综合学生的口头归因和实际归因问卷,有的放矢地以对受试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归因指导。就象工兵排地雷一样,从学生心里把不良归因逐个逐个排除掉。
(2)、讲究策略,维系学生自尊。
学困生多是自尊和自卑交织在一起的。在对学困生进行归因诊断时,千万不能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稳定、可控的内部能力因素,也不可给予过多的同情,不可提供太多的帮助。否则,会让学困生产生自己硬是不如别人,自己能力真的很差等消极、悲观心理。这样既伤其自尊,又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以后更易患“恐外症”。相反,如果把英语学习困难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可控的内部努力因素。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原有归因的不当,并主动、积极进行有利于学习的内归因。这样学困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克服自己已经找准、并认为可以克服的困难和缺点,取得更大进步。
(3)、师生换位思维,避免老师归因的干预。
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归因取向时,须改变师生地位心理定势。老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立场去思维其学习困难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用责怪和批评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不能先入為主地归因于学困生上课不认真,作业完不成,学习不努力等学困生本身做得不好的因素。否则,就会严重干预学生本身的归因。老师应该角色换位,设身处地地替学生考虑,然后老师站在学生和老师本身双重身份的立场去综合分析学困生自己作出的归因,这样得到的最后归因取向才会是真实可信的。
(4)、师生地位平等,了解原始归因。
有时学生作出的归因并不是其内心学习困难的真实心理归因。比如:学困生本来归因于老师关心不够或老师教学水平低等与老师相关的外部因素。可面对老师交谈时却碍于情面,不肯实话实说。这就需要老师要尽量民主,让学生真正感到师生地位的平等,尽量让学生相信,即使学生指责了老师,老师也不会有生气、责怪之意,让学生愿意与老师做知心朋友,让学生在老师面前能事无忌惮、畅所欲言,道出内心深处的知心话。同时须告诫学生不道出真实归因会严重影响以后英语学习的危害性。只要消除了学困生心中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他们基本上就能道出自己心中对英语学习困难的真实归因。 (5)、适时归因,及时评价。
每节英语课后,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进行自评,并对自评结果进行自我归因,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卡》。老师每周收集《档案卡》一次,象批改作业一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归因进行师评。发现归因属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稳定、不可控的外部归因和消极内归因或者不合实际的积极归因,便及时地约学生进行交谈、沟通、疏导,要求其对以前行为进行再归因,并指导以后正确、准确地自我归因。对归因呈良性态势发展的同学别忘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当然,归因和评价的范围是受试班级全体同学,但重点是抽样的30名受试英语学困生。
(6)、关注学生情感,注重生生交往。
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这需要老师多到学生中去,给学困生更多关爱,包括课堂内外、学习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态度不只是师与生共同铸成,也离不开生与生相处的和睦与合作。尤其是对归因于同学关系紧张、在班级中孤立无援(另寻他途发泄,违反纪律或另找刺激等)的同学,更需注重生与生的友好交往。
(7)、了解学困生心理,外在归因,外部调整。
归因指导时,首先要了解学困生心理,了解他们学习困难的自我心理归因,然后分析这种归因取向是可控的内归因还是不可控的外归因,以及这种归因是否客观存在。若是客观存在的消极外观因,只需外部环境加以规范、调整,其不良归因就自然消除了。如有的学困生归因于“课堂纪律差,上课听不进去”,那么客观上如果是课堂纪律真的很差,就需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以达到消除影响学困生学习的这种可控、不稳定的外归因的目的。类似的外归因还有老师偏心、不关心自己,作业太多、负担过重,要求不严、作业太少,无人指导和辅导,大家互不关心,家长不支持等。
(8)、内在因素,心理调节,内部消化。
对于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的学生,在确定这种归因在学生心里是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归因指导,让学生从心理上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对学习
困难的看法及态度。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可控、内归因定势的反弹,要隔三差五地对同一个体反复进行疏导、指导和评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调查,确定其归因优化、学习行为好转后方可对这一个体的自我心理归因指导放松。如: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的学困生,只要他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要消除其不良归因,只需让学生从心理上要求自己以后多下功夫、多努力一点就行了。只是老师要多督促、多评价,评价中多鼓励、多赞扬。又如:对待归因于“努力了,仍学不好,不知原因何在的学困生,就需要先了解该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分析学生的心理等。然后通过心理疏导、学法指导等多方面的措施复合作用于受试个体学生,最终还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手段来使自我心理归因逐渐优化。再如:对待归因于“学了也用不上,因此不想学”的学困生,就需要给学生讲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多举生活中学生身边使用英语的事例。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观点,明确学英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心理上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英语。
(9)、避免家长归因的干预。
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一旦知晓子女学习成绩不佳,便一味地归绺于子女在校贪玩、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认真、作业没完成等因素。对待子女要么拳脚相加、简单粗暴,要么就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家长的这些归因和归因后的行为也严重干预了学生本身对学习行为的自我心理归因。家长归因一旦在学生心里烙下烙印,无论学生本身如何真实、准确的自我归因,在家长面前也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会自我归因,就简单地归因于家长给他们的归因,要其学习进步就没多大指望了。所以农村高中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归因急待改变。
四、实验结果及效果
实验班和抽样个体在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实验班高于班平分人数比例增加19%,20名抽样个体高于班平分人数比例由0增至47%,尽管抽样个体的标准差有所增加,但实验班总体的标准差值减小了(15.4一14.5=0.9)。说明抽样个体英语学困生减少,其中部分学生进步很大。通过实验也取得较好效果。第一、受试班全体学生对归因理論有较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比较客观地进行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积极归因。即使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也能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师生、生生关系更和睦、和谐,生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有较大好转。彻底扭转了以前班内同学间拉帮结派现象。第三、家长与子女、与老师沟通更多一些,家长来访比以前频繁些,家长对子女学习行为的归因不再武断,而是显得更合理、更准确、更科学。正如一位家长所言:“以往确实太冤枉我娃儿了,现在才明白,学生的心理也是比较脆弱的,也经不起摧残,成绩不好,娃儿心里比我们更着急……”第四、受试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第五、参与实验的老师比以前更关爱、更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运用归因理论教育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