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的二月份,是风花雪月的季节。
拂面的清风,和熙而不失凛冽,却又吹面不寒,柳风依依。漫山的茶花,百花吐蕊,攒叶拂花,香清似煮茶。苍山顶上的一抹白雪,如碎琼乱玉,雁雪纷纷。嵌缀洱海的桂月,危悬云楼,韵语风泉。
从下关火车站到大理古城是漫长的40分钟。视觉从纷纷攘攘的城中,沿着洱海边上的公路线,就像布景切换一样,一幕幕地变换。都市,田园,最后在古城门下定格,仿佛是千年前的南诏,路上行人依旧纷纷,饭香依旧飘香。
到达大理古城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巍峨的苍山挡住了落日的余晖,天色慢慢地暗淡。下关的风似乎一直没停止,铆足了劲一直吹到了大理古城。我和景少雄连忙寻找先前预定好了的青旅——四季,景少雄是这次旅程中的一个意外,意外地闯入我的计划,意外地和我结伴而行,最后也意外的争执离去。
进了洱海东门,顺着人民路往前走,青砖石板路,我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似乎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正穿过那幽静的小巷,向我们微笑迎来。而此时的我们却一脸的疲惫,满手的行李,在这古城中寻觅着住处。终于几经辗转,在博爱路上找到了四季青旅。为了节省预算,我们都住了十人间202。不得不说,在这场旅途中,这是我最怀念的房间。不仅遇到了我的酒友小石,还遇上了人生第一次撒酒疯。
稍稍休息,我和景少雄就出门找吃的了。此时的古城里小铺都亮起了灯,酒吧、工艺小店、饭馆、杂货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路过一家赵记梅子,那清香的酒味,把我一步步地引进他家的小店,果真酒香不怕巷子深。带上一瓶梅子酒,寻一家大理饭馆,开始第一天的大理生活。
大理的饭馆消费并不高,一碟素菜也不过十元,荤菜大约也只在十五元的范围,这点让后来的我在丽江时一直很愤愤。果腹之后,便是夜游大理城。
景少雄喊着脚疼,早早地就回了青旅。
我拿着没喝完的梅子酒,顺着复兴路闲逛。夜晚的复兴路很繁华,满目的店铺,各种白族特色的民家衣服、首饰,还有数不尽的银饰品。而在各家店铺中,往往有这么一条小巷,穿着传统服装的白族大娘,摆着自己手织的服装、手袋,还有各种木偶。或许在旁边灯火辉煌的店铺对比下,这小店很不起眼,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白族特色。几经挑挑选选,我选了几个有特色的木人偶作为远方朋友的礼物,这是一份来自大理的祝福。
穿过五华楼,店铺渐渐少了。在某个不经意的拐角间,我跟着石阶下的流水,顺着从不远处传来许巍的蓝莲花,走到了一条酒吧街。这里的酒吧街,安静、清新,没有丽江的浮躁和喧闹。沿着水流的两侧,是各种风格各异的休闲吧,安静地在那,等着游人小憩。在那静静地点上一杯玛格丽特,听着歌手的吉他,莫不是人生一大享受。
静静地品过大理的夜晚,当再次路过赵记梅子的时候,我又捎上了一瓶。先前的那瓶酒,在不经意间,我已经都喝了。此时,酒不醉人,人自醉。带着微微地醉意,我往青旅的方向回去。
回到青旅,已过了十点。景少雄已睡下。
睡意似乎在酒精中消散了,此时的我异常兴奋。对床的小石,问我,“今天去哪玩了?”“逛了古城,喝了酒。我这还有一瓶,要不,咱俩再喝一回?”
“好啊。”小石豪爽地答应了我。
到前台取了两杯子,我们俩便纷纷干杯起来。“来,干!”两女子,未曾相识,在这大理古城,以酒结伴,对着明月,畅谈古今闲事。
在聊天中得知,小石这次是辞职出来旅行的,已经出来有两个多月了。她也是一个人,看大好河山,品万千江河。小石跟我说,“她想找到一个真正愿意停留的地方,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结婚、生子,平凡地度过。”可惜,第二天从苍山回来后,我就没再见过小石,或许现在的小石,已经找到她想停留的地方。
第二天,凌晨五点,我就醒来了。很早,太早,早得不像是喝醉了的人。凌晨的大理很冷,我裹着厚厚的毯子,坐在阳台上的长廊。随手翻开放在一旁的书,这是一本介绍大理历史的书籍。书中说道,“大理”一词来源于白族语,意为“繁华城邑”的意思。的确繁华,千百年来的大理一直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更有千年不衰的三月街。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参加了三月街后,在其《滇游日记》中写道,“俱结鹏为市,环错分坛”,“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更有清代白族音乐家李變曦在《竹枝词》中写道,“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而三月街在去苍山的路上,我心里便暗想,去苍山的路上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朝代累更的不变之市。
大理的苍山也是久负盛名的。传说有一年苍山脚下瘟疫流行,有两兄妹用学到的法术把瘟神赶到山顶上,埋在雪里冻死了。为了使瘟神不得复生,妹妹变成了雪人峰的雪神,永镇苍山。于是便有了翰林学士张来仪形容它“阴岩犹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
八点过半,馒头醒了。馒头也是202的住客,资深的驴友。他醒过后,在我的请求下,给我大概说了苍山的路线,又画了一个简易逃票路线图,并反复叮嘱我,一路小心,有事电联。
拿着路线图,在青旅对面的杂货铺买了三瓶水,两袋面包,两根棒棒糖,出发。
近九点,我走到了苍山脚下的三月街。民间传说每年三月十五,观音菩萨便在此讲传佛法,后来信徒越聚越多,竟成了“听法会”。这种源于宗教信仰的民间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定期的大型民间集市货易活动。因此,三月街又名“观音街”、“观音市”。
九点的三月街,还是太早,人并不是很多。没有集市货易的繁茂,仅有零星的人在摆着早点铺,各种浆子、鸡蛋、油条。吃过早点,我便照着馒头的介绍往苍山而去。
在馒头的介绍中,苍山脚下有个蓝色的小房,绕过它能找到向上的田埂小道。然后顺着废弃的索道,一路爬升大概能在2个小时抵达中和寺。
可是,当我绕过房子的背面,在我眼前的是杂草乱枝,根本没有所谓的小路。一抬头,此时的索道已经被旁边山上繁密的绿树遮住了。眼前一个大概两米高的废弃的土墙,我抓着凌乱的树枝杂草翻了过去。在附近找了找,没有看到其他明显的路线。此时我心想,只有翻过眼前这座山,达到制高点才能看到索道的走向。 打定主意后,我便往山中走去。山上的落叶松很多,厚厚的松枝压在路上,走起来很舒服。不过因为没有找到明显的路线,我一路上尽量往上走。爬升的角度很陡,过了大约40分钟,我便汗如雨下,累得实在不行,于是找了个稍平坦的地方卸包休息。
山里的树很多,树枝交错,阳光被分割成零碎的光斑。由于是在背阴面,气温比较低。休息一会,便很冷。此时体力已恢复了不少,可我依旧一筹莫展。越往上走,山里的路越是不明显。偌大的山林,满目的树枝,山脚下的蓝房子早就看不到了。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究竟走到了哪里,走了多远。算了,我心想,反正还早,实在不行,下午三点前下撤。但幸运的是,不久,我便看到了一条硕大的水管,在水管旁是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黄土路,一直向上,我顺着水管和土路向上走。终于又看到了馒头口中的索道。这索道废弃有些年头了,感觉很旧,锈迹斑斑。沿着修建索道时凿出的土路,近70度的爬升,又折腾了一小时,终于看到了中和寺。
从中和寺到感通寺(感通寺是下撤的地方)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到达了中和寺后,接下来,顺着玉带路皆是平坦的石板大道。此时已是十一点过后,太阳高高地升起,或许是在山上,没有感到很热。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阳南。
而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清碧溪,“碧溪归来不看水”,在高峻的马龙峰和幽静的圣应峰间宛若游龙穿临峡涧,山崖上数丈清泉飞泻而下,如落九天,聚成银液之潭便是碧溪。碧溪之潭分为三,下潭水清如玉,水中鹅卵石粒粒可数;中上潭悬于陡涧峭崖之中,飞瀑依次从岩上跃下,若飞花点翠般。犹如天上的神仙拿着翡翠盆子在排队接水,三潭层叠,每潭都明莹见底,山光云色,尽映其中,潭底的磊磊小石,或青或白,似乎能看清石上的纹路,每当太阳照起来,映在潭底,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闪光,妙不可言。
若《与朱元思书》中有云,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又仿佛《小石潭记》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更有徐悲鸿的“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最销魂处莫过于“青碧璀琛,宛如宝玉之丽。”果其不然,碧溪归来,万水索然无味。
一直到了下午五时,我才从感通寺下撤返回到青旅中。
景少雄,据说度过了一个很棒又很孤单的大理一日游。
遇到他,是在昆明的大脚氏,我们住在四人间的303。当时还有一位被人尊称,地上全知道,天上知一半的半仙哥。我们三人相见恨晚,在各种闲扯瞎谈中,嬉笑打闹,也逐渐地成为了朋友。
后来,景少雄收拾行囊,和我到了大理。但这两天的大理,我们各有各的潇洒去处。
回到青旅后,找了景少雄一块去吃晚饭。饭后,他和刚认识的驴友去了酒吧,我回青旅休息。
过了十点半,他终于喝得满身酒气而归。在讨论关于接下来的安排时,我们俩意见相左。他想去鸡足山,因为那是徐霞客两次到过的地方,也是迦叶尊者修行的地方,而我更希望去洱海。来大理不到洱海,就像是去北京不看故宫。其实没什么好看,但还是不想错过。
可是我们俩能结伴的时间仅剩明天一天,因为后天,他要搬去另一个青旅——海地,那是一个很有名的青旅,也很有风格,他预订了很久。可是就是这仅有的一天,我们谁也不肯让步。
第二天,天没亮,我便收拾行囊,一个人去了丽江。就像是古时的不辞而别,负气离去,想想真不应该。要走,至少也要邀他再喝梅子酒,话别,祝福,离去。
一场意外的相遇,意外的结伴,意外的离去。但我知道,景少雄这个旅途的意外,没有相遇的机会了。
拂面的清风,和熙而不失凛冽,却又吹面不寒,柳风依依。漫山的茶花,百花吐蕊,攒叶拂花,香清似煮茶。苍山顶上的一抹白雪,如碎琼乱玉,雁雪纷纷。嵌缀洱海的桂月,危悬云楼,韵语风泉。
从下关火车站到大理古城是漫长的40分钟。视觉从纷纷攘攘的城中,沿着洱海边上的公路线,就像布景切换一样,一幕幕地变换。都市,田园,最后在古城门下定格,仿佛是千年前的南诏,路上行人依旧纷纷,饭香依旧飘香。
到达大理古城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巍峨的苍山挡住了落日的余晖,天色慢慢地暗淡。下关的风似乎一直没停止,铆足了劲一直吹到了大理古城。我和景少雄连忙寻找先前预定好了的青旅——四季,景少雄是这次旅程中的一个意外,意外地闯入我的计划,意外地和我结伴而行,最后也意外的争执离去。
进了洱海东门,顺着人民路往前走,青砖石板路,我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似乎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正穿过那幽静的小巷,向我们微笑迎来。而此时的我们却一脸的疲惫,满手的行李,在这古城中寻觅着住处。终于几经辗转,在博爱路上找到了四季青旅。为了节省预算,我们都住了十人间202。不得不说,在这场旅途中,这是我最怀念的房间。不仅遇到了我的酒友小石,还遇上了人生第一次撒酒疯。
稍稍休息,我和景少雄就出门找吃的了。此时的古城里小铺都亮起了灯,酒吧、工艺小店、饭馆、杂货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路过一家赵记梅子,那清香的酒味,把我一步步地引进他家的小店,果真酒香不怕巷子深。带上一瓶梅子酒,寻一家大理饭馆,开始第一天的大理生活。
大理的饭馆消费并不高,一碟素菜也不过十元,荤菜大约也只在十五元的范围,这点让后来的我在丽江时一直很愤愤。果腹之后,便是夜游大理城。
景少雄喊着脚疼,早早地就回了青旅。
我拿着没喝完的梅子酒,顺着复兴路闲逛。夜晚的复兴路很繁华,满目的店铺,各种白族特色的民家衣服、首饰,还有数不尽的银饰品。而在各家店铺中,往往有这么一条小巷,穿着传统服装的白族大娘,摆着自己手织的服装、手袋,还有各种木偶。或许在旁边灯火辉煌的店铺对比下,这小店很不起眼,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白族特色。几经挑挑选选,我选了几个有特色的木人偶作为远方朋友的礼物,这是一份来自大理的祝福。
穿过五华楼,店铺渐渐少了。在某个不经意的拐角间,我跟着石阶下的流水,顺着从不远处传来许巍的蓝莲花,走到了一条酒吧街。这里的酒吧街,安静、清新,没有丽江的浮躁和喧闹。沿着水流的两侧,是各种风格各异的休闲吧,安静地在那,等着游人小憩。在那静静地点上一杯玛格丽特,听着歌手的吉他,莫不是人生一大享受。
静静地品过大理的夜晚,当再次路过赵记梅子的时候,我又捎上了一瓶。先前的那瓶酒,在不经意间,我已经都喝了。此时,酒不醉人,人自醉。带着微微地醉意,我往青旅的方向回去。
回到青旅,已过了十点。景少雄已睡下。
睡意似乎在酒精中消散了,此时的我异常兴奋。对床的小石,问我,“今天去哪玩了?”“逛了古城,喝了酒。我这还有一瓶,要不,咱俩再喝一回?”
“好啊。”小石豪爽地答应了我。
到前台取了两杯子,我们俩便纷纷干杯起来。“来,干!”两女子,未曾相识,在这大理古城,以酒结伴,对着明月,畅谈古今闲事。
在聊天中得知,小石这次是辞职出来旅行的,已经出来有两个多月了。她也是一个人,看大好河山,品万千江河。小石跟我说,“她想找到一个真正愿意停留的地方,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结婚、生子,平凡地度过。”可惜,第二天从苍山回来后,我就没再见过小石,或许现在的小石,已经找到她想停留的地方。
第二天,凌晨五点,我就醒来了。很早,太早,早得不像是喝醉了的人。凌晨的大理很冷,我裹着厚厚的毯子,坐在阳台上的长廊。随手翻开放在一旁的书,这是一本介绍大理历史的书籍。书中说道,“大理”一词来源于白族语,意为“繁华城邑”的意思。的确繁华,千百年来的大理一直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更有千年不衰的三月街。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参加了三月街后,在其《滇游日记》中写道,“俱结鹏为市,环错分坛”,“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更有清代白族音乐家李變曦在《竹枝词》中写道,“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而三月街在去苍山的路上,我心里便暗想,去苍山的路上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朝代累更的不变之市。
大理的苍山也是久负盛名的。传说有一年苍山脚下瘟疫流行,有两兄妹用学到的法术把瘟神赶到山顶上,埋在雪里冻死了。为了使瘟神不得复生,妹妹变成了雪人峰的雪神,永镇苍山。于是便有了翰林学士张来仪形容它“阴岩犹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
八点过半,馒头醒了。馒头也是202的住客,资深的驴友。他醒过后,在我的请求下,给我大概说了苍山的路线,又画了一个简易逃票路线图,并反复叮嘱我,一路小心,有事电联。
拿着路线图,在青旅对面的杂货铺买了三瓶水,两袋面包,两根棒棒糖,出发。
近九点,我走到了苍山脚下的三月街。民间传说每年三月十五,观音菩萨便在此讲传佛法,后来信徒越聚越多,竟成了“听法会”。这种源于宗教信仰的民间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定期的大型民间集市货易活动。因此,三月街又名“观音街”、“观音市”。
九点的三月街,还是太早,人并不是很多。没有集市货易的繁茂,仅有零星的人在摆着早点铺,各种浆子、鸡蛋、油条。吃过早点,我便照着馒头的介绍往苍山而去。
在馒头的介绍中,苍山脚下有个蓝色的小房,绕过它能找到向上的田埂小道。然后顺着废弃的索道,一路爬升大概能在2个小时抵达中和寺。
可是,当我绕过房子的背面,在我眼前的是杂草乱枝,根本没有所谓的小路。一抬头,此时的索道已经被旁边山上繁密的绿树遮住了。眼前一个大概两米高的废弃的土墙,我抓着凌乱的树枝杂草翻了过去。在附近找了找,没有看到其他明显的路线。此时我心想,只有翻过眼前这座山,达到制高点才能看到索道的走向。 打定主意后,我便往山中走去。山上的落叶松很多,厚厚的松枝压在路上,走起来很舒服。不过因为没有找到明显的路线,我一路上尽量往上走。爬升的角度很陡,过了大约40分钟,我便汗如雨下,累得实在不行,于是找了个稍平坦的地方卸包休息。
山里的树很多,树枝交错,阳光被分割成零碎的光斑。由于是在背阴面,气温比较低。休息一会,便很冷。此时体力已恢复了不少,可我依旧一筹莫展。越往上走,山里的路越是不明显。偌大的山林,满目的树枝,山脚下的蓝房子早就看不到了。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究竟走到了哪里,走了多远。算了,我心想,反正还早,实在不行,下午三点前下撤。但幸运的是,不久,我便看到了一条硕大的水管,在水管旁是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黄土路,一直向上,我顺着水管和土路向上走。终于又看到了馒头口中的索道。这索道废弃有些年头了,感觉很旧,锈迹斑斑。沿着修建索道时凿出的土路,近70度的爬升,又折腾了一小时,终于看到了中和寺。
从中和寺到感通寺(感通寺是下撤的地方)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到达了中和寺后,接下来,顺着玉带路皆是平坦的石板大道。此时已是十一点过后,太阳高高地升起,或许是在山上,没有感到很热。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阳南。
而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清碧溪,“碧溪归来不看水”,在高峻的马龙峰和幽静的圣应峰间宛若游龙穿临峡涧,山崖上数丈清泉飞泻而下,如落九天,聚成银液之潭便是碧溪。碧溪之潭分为三,下潭水清如玉,水中鹅卵石粒粒可数;中上潭悬于陡涧峭崖之中,飞瀑依次从岩上跃下,若飞花点翠般。犹如天上的神仙拿着翡翠盆子在排队接水,三潭层叠,每潭都明莹见底,山光云色,尽映其中,潭底的磊磊小石,或青或白,似乎能看清石上的纹路,每当太阳照起来,映在潭底,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闪光,妙不可言。
若《与朱元思书》中有云,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又仿佛《小石潭记》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更有徐悲鸿的“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最销魂处莫过于“青碧璀琛,宛如宝玉之丽。”果其不然,碧溪归来,万水索然无味。
一直到了下午五时,我才从感通寺下撤返回到青旅中。
景少雄,据说度过了一个很棒又很孤单的大理一日游。
遇到他,是在昆明的大脚氏,我们住在四人间的303。当时还有一位被人尊称,地上全知道,天上知一半的半仙哥。我们三人相见恨晚,在各种闲扯瞎谈中,嬉笑打闹,也逐渐地成为了朋友。
后来,景少雄收拾行囊,和我到了大理。但这两天的大理,我们各有各的潇洒去处。
回到青旅后,找了景少雄一块去吃晚饭。饭后,他和刚认识的驴友去了酒吧,我回青旅休息。
过了十点半,他终于喝得满身酒气而归。在讨论关于接下来的安排时,我们俩意见相左。他想去鸡足山,因为那是徐霞客两次到过的地方,也是迦叶尊者修行的地方,而我更希望去洱海。来大理不到洱海,就像是去北京不看故宫。其实没什么好看,但还是不想错过。
可是我们俩能结伴的时间仅剩明天一天,因为后天,他要搬去另一个青旅——海地,那是一个很有名的青旅,也很有风格,他预订了很久。可是就是这仅有的一天,我们谁也不肯让步。
第二天,天没亮,我便收拾行囊,一个人去了丽江。就像是古时的不辞而别,负气离去,想想真不应该。要走,至少也要邀他再喝梅子酒,话别,祝福,离去。
一场意外的相遇,意外的结伴,意外的离去。但我知道,景少雄这个旅途的意外,没有相遇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