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现行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随之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而在高职政治课中,采取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综合的职业素质,学习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政治课 工学结合 实践和改革
一个新兴的名词“工学结合”出现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条例中,这个名词也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词。这一名词也显现出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特征和高职教育的中心思想。工学结合也促进了整个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关于高职政治课的改革实践,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工学结合在在高职政治课中的改革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有利措施。
一、关于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无非就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大教育资源,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课程和课外的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重了自身能力的培养,这种工学结合的方法,在开放的环境中,还教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些也对高职政治课中的改革起到有益的启迪作用。政治课改革中,具备了全新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教学生全面发展,而政治课改革必须按照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来进行。学生的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政治课中就应该通过工学结合,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还应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以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职业人为宗旨。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注重服务和就业的教育目标,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就是与社会对接,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因此,政治课改革,得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高职政治课的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从封闭教育逐步走向开放教育,从学校教育走向开放教育,从只注重课程的的学习到能力的培养,从单方面的学习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还使学生掌握了应对万千社会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在高职政治课中的应用
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多年的政治课并没有发挥其根本的价值,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按照社会的需求教育学生,没有实现政治课真实的教育功效,即教书育人。学校与社会是有很大差距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勤勤恳恳、诚实守信、有上进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等,这就需要高职政治课能够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此外,高职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调查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最欠缺的是“软技能”,像人的价值观、思想品质、处世态度等,这些是教育教学中需要努力和完善的地方,也是用人单位所真正需要的。高职生在解决和处理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还有限,所以,高职政治课必须发挥其根本作用,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在课堂上,应改善教育内容,来体现工学结合的宗旨,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在高职政治课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政治课中,多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来源于理论,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做人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单方面的依靠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多增加一些实训实习课程,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高职政治课的学习,对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要将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结合,突出服务育人。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政治课已成为一门基础课程,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和社会服务的意识,结合课程的内容,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两者,作为政治课最常规的工作和教育方向,也是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够顺利的成长成才,从而实现服务育人的真正目的。
结语: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这类课程,不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会学生最基础的道德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更好的做人做事、更好地生活工作等。高职政治课同样如此,要将工学结合有利的运用到高职政治课的教育中去,树立全新理念,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社会需求,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全能型人才,教会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的方法,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全新的课堂,全新的教学模式,新名词“工学结合”也会发挥其新的力量,更好的应用到高职政治课的教育中。
参考文献
[1]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5)
[2]卢冰,霍雄飞,唐永泽.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1(4)
[3]付春生,朱江峰.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10(2)
作者简介:
马爱民(1973-),男,铁岭人,辽宁职业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政治、哲学。
关键词:高职政治课 工学结合 实践和改革
一个新兴的名词“工学结合”出现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条例中,这个名词也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词。这一名词也显现出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特征和高职教育的中心思想。工学结合也促进了整个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关于高职政治课的改革实践,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工学结合在在高职政治课中的改革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有利措施。
一、关于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无非就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大教育资源,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课程和课外的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重了自身能力的培养,这种工学结合的方法,在开放的环境中,还教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些也对高职政治课中的改革起到有益的启迪作用。政治课改革中,具备了全新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教学生全面发展,而政治课改革必须按照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来进行。学生的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政治课中就应该通过工学结合,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还应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以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职业人为宗旨。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注重服务和就业的教育目标,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就是与社会对接,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因此,政治课改革,得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高职政治课的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从封闭教育逐步走向开放教育,从学校教育走向开放教育,从只注重课程的的学习到能力的培养,从单方面的学习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还使学生掌握了应对万千社会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在高职政治课中的应用
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多年的政治课并没有发挥其根本的价值,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按照社会的需求教育学生,没有实现政治课真实的教育功效,即教书育人。学校与社会是有很大差距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勤勤恳恳、诚实守信、有上进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等,这就需要高职政治课能够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此外,高职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调查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最欠缺的是“软技能”,像人的价值观、思想品质、处世态度等,这些是教育教学中需要努力和完善的地方,也是用人单位所真正需要的。高职生在解决和处理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还有限,所以,高职政治课必须发挥其根本作用,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在课堂上,应改善教育内容,来体现工学结合的宗旨,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在高职政治课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政治课中,多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来源于理论,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做人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单方面的依靠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多增加一些实训实习课程,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高职政治课的学习,对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要将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结合,突出服务育人。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政治课已成为一门基础课程,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和社会服务的意识,结合课程的内容,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两者,作为政治课最常规的工作和教育方向,也是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够顺利的成长成才,从而实现服务育人的真正目的。
结语: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这类课程,不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会学生最基础的道德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更好的做人做事、更好地生活工作等。高职政治课同样如此,要将工学结合有利的运用到高职政治课的教育中去,树立全新理念,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社会需求,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全能型人才,教会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的方法,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全新的课堂,全新的教学模式,新名词“工学结合”也会发挥其新的力量,更好的应用到高职政治课的教育中。
参考文献
[1]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5)
[2]卢冰,霍雄飞,唐永泽.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1(4)
[3]付春生,朱江峰.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10(2)
作者简介:
马爱民(1973-),男,铁岭人,辽宁职业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