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2012年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现象,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62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三大自然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8-2012年间,中国气温变化率为-0.221℃/10 a,较1960-1998年增温率下降0.427℃/10 a,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减缓现象,且减缓程度更明显,其中冬季对中国增温减缓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74.13%,夏季最小;(2)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从不同自然区看,1998-2012年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降温显著,其中东部季风区为中国最强降温区,为全国增温减缓贡献了53.79%,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依赖性,减缓期冬季气温下降了0.896℃/10 a,而夏季上升了0.134℃/10 a。青藏高寒区1998-2012年增温率达0.204℃/10 a,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并不显著;(3)中国增温减缓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相位、太阳黑子数与太阳总辐照减小等因素的影响;(4)1998-2012年中国虽出现增温减缓现象,但2012年之后气温快速升高,且从周期变化看,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升温。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历史学和天主教学者开始整理吴历(1632—1718)的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20世纪中叶迄今,历史学、艺术学、宗教学、文学等多学科的中西学者对吴历的绘画创
陈来,哲学博士,1952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2009年任清华大学国家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
<正>2016年10月14日,受中国文化部邀请,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包乐史(Leonard Bluss&#233;)先生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与北外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开启其
期刊
<正> 0.句法学(syntactics或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明确地作为符号学的三个分支首见于美国学者C.W.Morris 1938年问世的《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
时尚便捷的通讯与影像记录设备。
期刊
完颜亮是金王朝四世皇帝,贬称庙号海陵王,一生在位执政十二年,天德、贞元、正隆是他做皇帝时使用的年号。过往的史家,对完颜亮一生的政绩,有褒有贬,众说不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城市养老设施的规划配置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厘清我国城市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现状,探索其研究态势,不仅对学术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
本文根据张立国1950年至今绘画风格的明显转变,将他的艺术实践分为“早期、转型期、成熟期”三个时期,从形态、成因、时代背景等角度详细论述了每一时期的风格特点。早期(195
<正>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典籍在日本的流布与影响,在世界文化交流史的范围内,亦是一个十分罕见和内容丰富的话题。国内外学界对此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研究。在笔者有限的
阐述了厌氧消化技术的背景与基本原理。通过对国内示范项目运行情况的研究,从处理方面分析了应注意的泥质影响、池形选择、温度与无害化、含固率与搅拌动力等问题;结合行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