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不偏为中”。中国的“中”字恰恰是长方形加一竖,而这一竖绝对不能写偏,否则“中”字就站不住了。“中心”的思想和观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体现到城市布局上面,就出现了中轴线。
串起城市文明
北京城的起源在于城市中轴线,北京城的发展也系于城市中轴线。700多年前忽必烈营建元大都时,在什刹海东侧画一南北中轴线与水面相切,由此确定了北京的城市位置。明代,中轴线向南延伸,至16世纪修筑外城,终于形成了7.8公里长,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纵贯正阳门、故宫、景山等雄伟建筑的长廊。打开现在的北京市地图,还能清晰地看见这条中轴线,它的最南端是永定门,1553年明朝廷为加强北京护卫安全而建,在筹备北京奥运会时得以重修。
根据“天子必居天下之中”的思想,皇宫一定坐落在城市的中心或中轴线上。中轴线遵循特定的建筑规律,左边是祭祖的祖庙,右边是祭地的社稷坛,前面是封建帝王的统治机构朝廷,后面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市场。一些重要的建筑对称地排列在中轴线两边,所以北京的地名上,有“东单”就会有“西单”,有“东四”就会有“西四”,还有东便门、西便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等以中轴线为坐标,一东一西的重要建筑。
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进行祭祀,中国人也不例外。北京自明朝在东西南北四面有许多坛庙,东边有日坛祭日,西边有月坛祭月,北边有地坛祭地,南边是天坛祭天。中轴线南端东侧的天坛,是最负盛名的祭天神庙,每年冬至(大致在每年12月21号或22号)皇帝要亲自到天坛祭天。
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当属内城了。北京内城和外城的分界是正阳门,进入正阳门向北就是所谓内城,包括皇城和宫城。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紫禁城以北的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皇城是宫城外围一层,主要含一些行政机构。建于500年前的正阳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这一带几百年来一直是北京商业繁华地带,至今仍客商云集、游人众多。不过,最近北京市对前门地区的改造可是引起一片争议之声。
景山以北就是钟鼓楼,是元、明、清时期都城的报时中心,也是中轴线最早的最北端,后来被不断地向北延伸。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召开,亚运村就建在中轴线向北的延长线上。这是北京城兴建以来中轴线第一次向北延伸,其长度由过去的7.8公里增加到13公里。
2001年岁末的午夜,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从2002年元旦开始对外开放,如今的钟鼓楼虽然已经失去旧时的作用,但每到年节,依然能听到其浑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一景。
为奥运而延伸
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轴线再次向北延伸至26公里,最北端是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集中了10个奥运场馆,还包括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主新闻中心等重要设施。其中,国家体育场是奥运会的主会场,其建筑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俗称鸟巢;它的西边是国家游泳中心,俗称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是国家体育馆。
中轴线北端有一条环绕奥林匹克公园的巨大水龙,与北京古城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性布局,使中轴线成为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有趣的是,与以往不同,这次延伸中轴线北端时,没有在中轴线上修建任何建筑。6年前,北京向全球征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最后由一个美国公司获得最高奖。当时的评审委员会主任刘太格说:“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中轴线对北京非常重要,但我们在评审中没有定下一个建筑放在这条线上。”
中轴线上不压建筑,这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刘太格说:“我们给将来留下了一个未知数。”
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权威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侯仁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出借鉴明代挖掘紫禁城护城河并以其土堆景山的方式设计中轴线末端的设想。而刘太格认为,“在奥林匹克公园应该摆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在这条轴线上呢?我们感到在现阶段还没有把握。”所以,他说,“我们更愿意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请未来的高手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