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人解心病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yongji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离退休生活以后,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如果老年人对这些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常會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退休后,老人心理上首先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其次是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第三,有些老人还会出现“怀旧心理”,喜欢留恋过去。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最后,老年人还容易产生衰老感。一方面来自身体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生理机能的衰退,另一方面来自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变化,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如退休、与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观上不接受“自己已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也不愿周围的人处处将自己奉为老人。
  心理问题有迹可循
  如果一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疏泄,就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一些小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老人心理疾病的苗头。
  情绪改变。有些老年人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老人会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记忆力减退,出现疑病症状。老年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对衰老与健康状况的自然下降认识不够,老是担心自己年老多病,顾虑中风瘫痪无人侍候等,以致经常胡思乱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叹自己已“风烛残年”。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好友患重病或去世,更是紧张、恐惧,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体稍有不适,便会更加焦虑、恐惧。甚至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变得多疑敏感,常担心钱财被偷等。
  环境是重要诱因
  空巢现象。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日渐增多,当孩子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因此产生心理失调症状。
  家庭矛盾。与空巢现象相对的是,很多老人与子女同住在一起,两代人的生活习惯、观念存在巨大差异,婆婆与媳妇的性格不合都是家庭矛盾的根源。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父母财产分配是否公平也会引起子女间的矛盾,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能对老人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
  经济拮据。老人退休后,经济收入较之前锐减,部分老人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这会让老人感到自卑、无用,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里。
  勤学好问,防治心理疾病
  身体无病并且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健康。若心理不健康,必然影响甚至损害躯体健康。要想获得良好的心理,老年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变角色,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但离退休干部就不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或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不适应。所以,高学历的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后的安排问题,培养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退休后也要坚持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互相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理解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情绪、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并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孤独、苦闷、压抑的折磨。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也有老人自身的原因。譬如随着年龄增大,适应外界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老年人心理通常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遇上环境变故或其他事情的刺激,比如家庭关系的紧张或淡漠,亲情的减少或缺乏,老人就容易出现孤独感、恐惧感以及不安、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诱发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出现绝望的念头。所以对老年期的自然心理变化和环境变化,应采取正视和接受的态度,因为现实已经存在,也不能随意愿而改变,即使情绪不好,坏事依旧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时间也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变老而倒退。因此,要学会积极地接受,并且坚信好心情比良药更能延年益寿。
  勤于学习,科学用脑。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
  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寻求医学帮助。如果老人出现严重的情绪、记忆或精神症状,则可能已经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应该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帮助。(作者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中级心理治疗师。)
其他文献
前辈鞋编草,建国旗绣星。  儉催糖弹裂,德树吏风清。  岂料才跨世,却偏出腐情。  天公挥剑扫,华夏起欢声。
期刊
高朋赠予素心兰,翠带琼姿倩影单。  净水疏浇花不减,罡风强拂叶无寒。  玲瓏小蕊传香暗,雅淡深情发夜阑。  待茂分根贻砚友,幽馨濡墨透书翰。
期刊
日本是长寿大国,其国民的健康寿命长期排在世界前三位。这与日本人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密不可分。为了提升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起“8020护齿运动”,号召人们从出生到年老都要爱护牙齿,管理好自己的口腔健康。  日本厚生事务省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人的口腔状况并不乐观,龋齿发病率不断攀升,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牙齿脱落。由于忽视口腔清洁和牙齿脱落问题,死于吸入性肺炎和因口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洲多国牙科专家研究发现,掉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  瑞典于默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和挪威临床牙科研究所对273名55-80岁的参试者口腔检查发现,这些老人平均剩余牙齿数为22颗,比正常人群少10颗。脱落的牙齿中,70%为臼齿。参试老人之后接受一系列记忆测试。结果发现,参试者剩余牙齿数量与其记忆力测试结果之间存在重要的正比例关联。在考虑多种因素之后,科学家发现,牙齿最多的老年
期刊
近日,黔西南州关工委老领导田忠明、林素珍、滕代荣、周光元、谭万里、王继平、黄在炀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赴兴义、兴仁、安龙、义龙新区等部分乡镇、村、学校等开展调研指导关工委工作。  调研组采取听、查、看、问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全州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四在学校·幸福乐园”、非公有制企业关工委、网吧监督员工作等的情况。因各乡镇、村关工委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调研组就此进行分析研判后认为,下一步各级
期刊
美国“环球新闻网”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用于监测患者重要生命体征的“数字创口贴”。  这种数字创口贴为一次性产品,其电池寿命为5天。其外形与普通创口贴别无二致,重量仅为半盎司(约合14克)。患者将其贴在胸口,每两分钟可以读取一次数据,并通过无线装置发送至护士站或手持设备。“数字创口贴”可监控的数据包括:心率、体温和呼吸状况等。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一旦某些数据超过预设的安全数值,数字
期刊
这一代老人在饥荒和政治动荡中长大,一辈子生活节俭,年老时远离子女,在敬老院中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面对中国式养老困局,构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迫在眉睫,这可以使他们不再是庞大的“沉默的声音”。  近日,敬老院再起风波。  据新京报报道,7月22日,黑龙江省青冈县一敬老院四名老人睾丸遭到“院友”恶意切除,四人都是“失能老人”。在最初被发现的三人中,一人81岁,一人约70岁,一人53岁。  据报道,7
期刊
春天,当我去担任中共福泉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六督导组副组长的时候,我还有些懵懂。我以为会与过去的一些活动一样,写写心得体会,做做好人好事,热热闹闹一回便鸣金收兵。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才发现我的认识不到位。当第一环节方兴未艾的时候,我便到了退休年龄。当我领到退休证的时候,我以为我完成了历史使命,就要“远离江湖”。谁知道,还得要把副组长的“活儿”扛下去。“副的”,一个实实在在“做活路”
期刊
大师彩繪千秋画,  巨匠雕琢万古美,  文艺复兴硕果汇,  神权退位人权归。
期刊
近年来,贵阳市白云区委离退局党总支在创新老干部工作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中,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中突出把党的旗帜举起来,让党的声音响起来,使党的形象树起来,各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使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有色彩,实现了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促进了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  日前,贵阳市白云区87岁退休老党员冉绍先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一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