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导致了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滞后。要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一、培养查阅的习惯
1、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
2、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字进行旁注。
3)、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学者先要会疑”(程颐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二、巧用外在媒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和班班通的建设,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多媒体技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三、创新思维训练的融入
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细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发挥学生主体,强化发散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
3、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教给读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给学生玩笑地说,读书啊,就是把长的文章读短,或者把短小的文章读长。即是说,篇幅长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旨这就是算是读短了。而短小的精美的文章,要能读出文字以外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感情或表达的主旨、意境等。这种方法就是纲举目张之妙。我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就让学生抓住两个比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以及结尾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主旨。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清晰起来。
然而在读诗词及短小意丰的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要学会挖掘隐含在文字之外的内容,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多角度地与读者对话。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就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这也许是解读本诗较好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再从语言上去品味诗人如何将这种国殇与家思与个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字里行间处处情,让学生品出语言之魅力,感受语言之美,相信这样不少孩子会真正地爱上诗词。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作上了指引。
当然,学生阅读之法,种类林立。我觉得,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语文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用自己多年来语文阅读的一些经验给学生做引领,同时,更多的是学生在博取众长后能有自己的发现与独到的方法,这才是终极目标。而这却是一个无尽头的追求。美的东西都是无止境的。
五、明确阅读的目的
我以为是吸取思想者的智慧,他们在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智慧,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交流,使我们的心灵获得美的享受,或者是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升华,因此,阅读就是让我们的心灵、思想得到震撼、感动,进而反省,升华。同时还是通过阅读,得到语言的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如此,阅读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读懂作者,然后或是产生共鸣,或者是批判。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读,孟子精精深的思想感悟,我觉得更多的让学生随着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加深。 有识之士曾追问: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他们还会学吗?,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可以让学生在忘记考试之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因为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可以纯洁情感,澎湃心灵,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这种愉悦哪是当下的快餐文化所能相比的呢? 品语言之魅力。不少的阅读教学脱离语言本身的美而求其他,这不是缘木求鱼?阅读教学要以文本解读为本,以语言感悟为核心,这才是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才会高效。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化繁为简,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高效。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那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
一、培养查阅的习惯
1、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
2、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字进行旁注。
3)、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学者先要会疑”(程颐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二、巧用外在媒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和班班通的建设,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多媒体技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三、创新思维训练的融入
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细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发挥学生主体,强化发散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
3、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教给读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给学生玩笑地说,读书啊,就是把长的文章读短,或者把短小的文章读长。即是说,篇幅长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旨这就是算是读短了。而短小的精美的文章,要能读出文字以外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感情或表达的主旨、意境等。这种方法就是纲举目张之妙。我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就让学生抓住两个比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以及结尾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主旨。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清晰起来。
然而在读诗词及短小意丰的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要学会挖掘隐含在文字之外的内容,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多角度地与读者对话。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就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这也许是解读本诗较好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再从语言上去品味诗人如何将这种国殇与家思与个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字里行间处处情,让学生品出语言之魅力,感受语言之美,相信这样不少孩子会真正地爱上诗词。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作上了指引。
当然,学生阅读之法,种类林立。我觉得,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语文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用自己多年来语文阅读的一些经验给学生做引领,同时,更多的是学生在博取众长后能有自己的发现与独到的方法,这才是终极目标。而这却是一个无尽头的追求。美的东西都是无止境的。
五、明确阅读的目的
我以为是吸取思想者的智慧,他们在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智慧,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交流,使我们的心灵获得美的享受,或者是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升华,因此,阅读就是让我们的心灵、思想得到震撼、感动,进而反省,升华。同时还是通过阅读,得到语言的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如此,阅读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读懂作者,然后或是产生共鸣,或者是批判。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读,孟子精精深的思想感悟,我觉得更多的让学生随着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加深。 有识之士曾追问: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他们还会学吗?,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可以让学生在忘记考试之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因为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可以纯洁情感,澎湃心灵,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这种愉悦哪是当下的快餐文化所能相比的呢? 品语言之魅力。不少的阅读教学脱离语言本身的美而求其他,这不是缘木求鱼?阅读教学要以文本解读为本,以语言感悟为核心,这才是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才会高效。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化繁为简,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高效。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那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