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人笔下的杨柳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意象,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符号。在诗人笔下,柳既可以成为离情别绪、魂牵梦绕思乡的代名词,也可以作为刻骨铭心爱情的信使与衬托,同时又能以柳发出对人生的感慨,进而表现出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楚楚深衷,更可以成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征,以及成为闺妇、娼妓悲惨命运的写照,传达出诗人的追慕和同情。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杨柳意象值得分析。
   一、以柳写情
   1.以柳寓“离情别绪”
   根据谐音寓情。柳树的“柳”与留念的“留”、柳丝的“丝”与思绪的“思”、柳絮的“絮”与离情别绪的“绪”谐音,因此,人们常用柳树表达留念和思念之情。根据柳树特点寄托,柳絮的随风漂泊就像在外漂泊的游子,四处飘零无枝可依,容易让游子想到自己身居他乡的悲伤。柳丝纤长,一阵风吹过,柳丝与你的脸颊耳鬓厮磨,形成了难舍难分的形状。因此,人们还把柳赋予了离别伤感的情怀,从此,送友人有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
   如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写出杨柳的柔长、缠绵,易使人伤别离。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晚酒醒能在何处呢,恐怕只有在残月和清风的杨柳岸边了。诗人把杨柳岸与小风、残月的意象放在一起,写出了离别时的不舍心情。
   2.以柳寓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
   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植物,在街道、江河岸边、驿站甚至在家乡的宅院都有柳树。所以,游子在漂泊他乡时,看到柳树,自然联想到家乡的柳树,进而会想到家乡的人与物,想到亲人相见的温馨,想到情人相伴的甜蜜,而当一切幻想烟消云散时,会倍感思乡。
   因此,在古代有许多写柳的诗是表示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在外漂泊,忽然听到有人吹《折柳》的曲子,曲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怎能不使人思乡。柳成为诗人家乡的象征,也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
   3.以柳寓刻骨铭心的爱情
   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杨柳依依,在这种美好的景象中,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因此,在这种良辰美景下,也是谈情说爱的最好场所。以天地为证,以杨柳为媒,自然引出千古风流的佳话。因此在诗词中,常用杨柳来表达刻骨铭心的爱情。
   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出来,月光斜斜地散在杨柳上,此情此景情侣们相约而来,以月为证,以杨柳为媒,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如武昌妓《续韦蟾句》:“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以杨柳和杨花来比喻爱情,描写出了浓浓和缠绵的爱意,使读者为之感动。
   4.以柳抒人生之感慨
   柳随四季的更替而变化,春天柳枝生长、柳叶茂盛,而秋天柳树叶子枯萎,一荣一枯赋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从柳树茂盛时间的短暂,产生对春天易逝的悲慨,自然地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一枯一荣正是人生悲欢离合的印照。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我离家从军时,杨柳随着春风摆动,当我从战场回来时,却已是一片白雪,昔日的春景已不复存在,从离家到回来时景象的变化,怎能不让诗人悲慨万分,怎能不让诗人感慨时间的易逝、人生的短暂。
   柳叶的绿意葱葱和生机勃勃,易使人产生对春天的留恋,进而产生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青春韶华一去不复返的悲哀。当诗人看到柳丝时,希望柔长的柳丝能够拴住春色,拴住时光,拴住青春,但是,柔弱的柳丝不能停留住他们离去的步伐,怎能不让诗人发出对人生的感慨。如秦观的《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暮春时节登上城楼,看到柳絮飘落,想到青春韶华的流逝,于是满心的伤悲,这里的柳具有对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意象。再如,柳永《少年游》:“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古树杨柳的衰败,多次被人攀折,以前的茂盛景象已不复存在,自然联想到留不住的青春和韶华。古柳枯裂 、粗糙的意象喻指女子青春逝去,憔悴色衰的悲哀。
   二、以柳寓人
   1.以柳寓窈窕多姿的美女意象
   柳树婀娜多姿、瘦弱的柔态像极体态优柔的美女,也像女子温柔体贴、柔情似水的性格,再有女子娇羞含蓄也与柳的缠柔相似,因此,多用柳来比喻美丽、柔弱的女子。如欧阳修《玉楼春》:“黄金弄色清于粉,濯濯春条如水嫩。为缘力薄未禁风,不奈多娇长似困。腰柔乍怯人相近。眉小未知春有恨。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这首诗用柳的形状特点形象地描写出了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与柔弱的性格,刻画出美女的特点,并因此发出感慨,不要轻薄女子,要爱惜女子。
   柳枝的纤细与苗条,像女子姣好的身姿;柳叶形状的弯曲微翘,像女子弯弯的眉毛,因柳枝、柳叶的形状特点与女子外貌的相似,也就多用柳来形容美丽的女子。如白居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柳的纤细特点描写出了女子柔弱纤细的腰肢。再如,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以柳叶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2.以柳寓牵肠挂肚,剪理还乱的闺妇意象
   闺怨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以柳写牵肠挂肚、剪理还乱的闺妇意象在诗中也多次出现。闺妇思念丈夫和孤寂愁苦的情感是最有代表性的情感。因为“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让这种情感更鲜明地表达,需要有一种景物来代替,因为柳枝的缠绵,断了又长,柳叶一枯一荣,一年又一年的生发,像极了闺妇那种牵肠挂肚、剪了还乱的情感,因此,柳就更能形象地表达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所以,自然就成为了古代诗人笔下闺怨的代表。
   如贺铸《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绵绵不断的梅雨,一望无际的绿草,满城飘飞的柳絮,见到如此缠绵的景象,闺妇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愁苦?这里借柳来写闺愁。
   3.以柳寓漂泊不定,以色事人的娼妓意象
   柳树是古代常见的景物,因常见所以无人重视,这一特点像古代青楼女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被人们轻视;柳絮的随风漂泊、居无定所、无法掌控自身,像青楼女子一样没有自己的家,只能依附于教坊和青楼中,他们也像柳絮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再有柳任人攀折的特点,像青楼女子悲惨命运一样。因此,多用柳来寓漂泊不定、以色事人的娼妓意象。
   如《望江南》:“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了那人攀”,我只是曲江临池的一棵柳树,任人攀折,此诗以柳来寓自身命运的悲苦,诉说了自己任人践踏、任人侮辱、毫无地位的悲惨,表达自己深深的怨恨与愤怒,从而反应了当时社会对青楼女子的轻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150025)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非常重要,这一时期是学生形成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思维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工作呢?  一、做好“三培养”教学工作  写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爱好。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一定要注意做好“三培养”教学工作。所谓“三培养”写作教学工作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  首先,要培养
PMC—Sierra公司日前在“存储互联世界”展会上,向业界推出了4G光纤通道(4GFC)切入直通交换机(CTS)产品系列。其中包括PM8379 CTS 20x4G,PM8378 CTS 18x4G和PM8375 CTS 4x4G设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并流的双水,对峙的双峰,各占半壁江山。关系阅读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学生运用已知已学达到未知未学的桥梁,是连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享受个性化的审美乐趣,让阅读教学充满情趣。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是指导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创新社会治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这一改革的路径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必然的联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做阅读实践的先行者,做阅读对话的引领者,做阅读思维的点拨者,做阅读视野的开拓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积
【正】 云南省财政学会、云南省会计学会,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于七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正式成立。会上讨论和通过了两个学会的章程,选举了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云南省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等独特的学科性质。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是认识世界、发现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尤其是当今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代表语文水平的高低,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乎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教学水平可通过阅读教学的好坏及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来体现。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并积极寻找科学、正确教学方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听、说、写的基础。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形成自觉、广泛的阅读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