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掌握黄土坡面不同苜蓿种植比例下土壤水分状况,可以为坡面紫花苜蓿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利用黄土区已建的6个退耕后配置不同比例紫花苜蓿的坡面小区,于2019年6月至10月每月中旬,使用中子仪测量小区不同坡位0~300 cm 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苜蓿种植比例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经过雨季的降水补给,各坡位人工苜蓿地降水入渗深度为50~60 cm.不同坡位处苜蓿地储水量变化不同,坡上贮水量增加12.4 mm,坡中贮水量增加8.1 mm,坡下贮水量下降19.4~66.11 mm.受到表层土壤密度影响,撂荒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12100,陕西杨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握黄土坡面不同苜蓿种植比例下土壤水分状况,可以为坡面紫花苜蓿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利用黄土区已建的6个退耕后配置不同比例紫花苜蓿的坡面小区,于2019年6月至10月每月中旬,使用中子仪测量小区不同坡位0~300 cm 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苜蓿种植比例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经过雨季的降水补给,各坡位人工苜蓿地降水入渗深度为50~60 cm.不同坡位处苜蓿地储水量变化不同,坡上贮水量增加12.4 mm,坡中贮水量增加8.1 mm,坡下贮水量下降19.4~66.11 mm.受到表层土壤密度影响,撂荒地0~100 cm 土层降水入渗量由坡上至坡下逐渐增多.坡上撂荒地降水入渗深度为100~220 cm,贮水量增加24.3~68.3 mm;坡中撂荒地降水入渗深度为60~120 cm,贮水量增加23.9~36.9 mm;坡下撂荒地降水入渗深度为50~100 cma,贮水量增加23.9 mm.随人工苜蓿种植比例的增加,坡面小区土壤总贮水量降低.因此,退耕坡面种植高耗水苜蓿显著消耗土壤水分,坡面植被配置中应减少高耗水植被的种植比例.13∶ 2的撂荒-苜蓿配置模式更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和土壤水分的积蓄.
其他文献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人工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利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长柄扁桃林地中30个测点的0~30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连续测定,运用经典统计学和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和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时空上均属中等变异,0~50 cm 土壤含水量较低且时间变异性较强,200~300 cm 土壤含水量较高空间变异性较强,并与其他各层差异显著(P<0.05);2)0~300 cm 土
随着饲料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做好饲料企业成本经济管控工作已成为扩大饲料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饲料企业在管控其经济成本时,必须以经济成本管控为基础,优化原料采购工作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构建科学的智慧仓储物流工作体系.此外,加强我国饲料企业经济管理及成本管控工作有助于整合饲料企业的优质资源,优化饲料企业业务流程,完善饲料企业的生产管理机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收获最大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饲料企业成本管理与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土壤碳(C)、氮(N)和磷(P)浓度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其储量对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沙地樟子松(Pina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北方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由于种植地区和年限不同,其土壤碳氮磷储量可能存在差异.为揭示引种地区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分布的影响,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中龄、近熟和成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算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储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储量差异
为明确黄土高原流域坡面土壤水分特征,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生态建设,本研究选择该区一西南朝向、相对平缓的典型坡面,对不同坡位下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定位监测,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相对差分等方法分析其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平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异性在上坡位及中坡位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下坡位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分布特征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且下坡位与上坡位、下坡位与中坡位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含水率的时间稳定性分析显示,0~5
为了精准预测土壤侵蚀变化,科学合理地预防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区,2000、2008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DEM和日降雨等为基础数据,基于GIS和RUSLE模型计算土壤侵蚀并定量分析2000-2015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耦合元胞自动机构建ANN-CA模型,预测彭阳县2025年土壤侵蚀.结果显示:1)彭阳县2000-2015年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向好趋势;强度及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652.81 km2,高等级侵蚀逐渐向低等级转移;2)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模
干旱是三北地区杨树人工林生产力低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干旱及复水下杨树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机制尚不清楚.以北方乡土树种小叶杨幼苗为材料,盆栽称量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并设置对照田间持水量的75%±5%、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5%共3个水分梯度,3个月后对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复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5%;研究了干旱及复水下小叶杨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叶片形态解剖、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下小叶杨根系生物量分配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以促进根系吸水,
通过典型区侵蚀沟实地测量,对2013年国家公布的基于遥感解译的东北黑土区沟蚀普查结果进行验证,为黑土区沟蚀危害评价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沟蚀严重的450 km2的漫川漫岗黑土区为实测调查区域,采取人工实地判断并系统测量侵蚀沟立体形态特征参数、记录侵蚀沟背景信息,将实测结果与所在区域国家普查公告结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普查设定的沟长100~5 000 m的条件,与实测结果比较,调查区普查侵蚀沟数量准确率为72.1%;包括235条长度<100 m和13条主干沟的实测侵蚀沟总数为1 044条,实测侵蚀
为明晰不同阔叶树种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的影响,在贵州龙里林场对不同阔叶树种(伯乐、桂南木莲、连香、深山含笑和油茶)调控15年后的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层进行研究,结合室外调查和室内浸水实验测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以比较调控前后的凋落物层水文特性差异.结果表明:1)调控前后凋落物层现存量表现为:马尾松+桂南木莲(8.62 t/hm2)>马尾松+伯乐(8.03t/hm2)>马尾松纯林(7.73 t/hm2)>马尾松+深山含笑(7.17 t/hm2)>马尾松+连香(6.94 t
为探讨珠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空间格局及主控因子,本文基于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使用地图代数和空间插值2种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制图,并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侵蚀主要位于研究区内贵州省及云南省、广西中部和广东省沿海区,其中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分布范围较小且位于较零散的坡耕地上;2)地图代数法的制图结果对局地变异表达较好,而空间插值法则对侵蚀速率的宏观格局表达更好,因此空间插值法可作为区域土壤侵
土壤质量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大渡河干暖河谷区植被退化严重,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对于制定适合该区域的植被恢复重建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最小数据集法,评价大渡河干暖河谷区灌丛、草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5种典型植被的土壤质量.基于16个土壤理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构建由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7个指标组成的最小数据集(MDS);根据主成分因子载荷计算MDS指标权重,以毛管孔隙度(18.53%)、全磷(17.36%)、有机质(15.88%)3个指标权重为较大.基于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