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面热变化图显示太阳急剧加热缓慢降温/南非发现200万年前最完整早期人类头骨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面热变化图显示太阳急剧加热缓慢降温
  乍看之下这张图片像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但事实上,这是美国宇航局绘制的太阳表面的热变化图。这种可视化技术是美国宇航局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比如这张图片展示的就是在24小时内太阳表面发生的温度升降变化。这张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都代表了很多反映温度变化的信息,可以提供反映驱动太阳高温的外层大气——日冕层的温度和运动情况的机制。
  这些图像是由尼古拉·瓦利制作的,她是一位任职于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科学家。由于她制作的大部分慢速曝光图片都反映出日面正在降温,据此瓦利猜想这可能说明太阳是急剧变热,然后缓慢降温的。
  南非发现200万年前最完整早期人类头骨
  这块人类头骨于近期被南非的科学家意外发现,考古学家认为这块人类头骨已经有约200万年历史。
  发现这块人类头骨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古生物学家李·伯杰表示,这块属于南方古猿的青少年原始人骨架的遗骸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完整的早期人类祖先骨架。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宣布将把探测和发现化石残骸的过程公布于众,同时通过网络实时展示最新进程。一个特殊的实验室工作室将被建在人类摇篮遗址上。伯杰说:“公众会在第一时间密切参与生活科学和未来发现。这将是古人类学的空前时刻。”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为了学生高考的成功和升学率的硬杠杠,不少学校放弃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却忽视了同学们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很多人觉得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亦或觉得创新教育就是“小发明,小创造”,不得也罢。然而,却偏偏有许多学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为主旨。作为中学教育勇敢实践者的他们,不仅让学校高考升学率名列前茅,而且在创新教育中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有的学校以创造发明
只要天气晴好,我们学校就会在课间安排学生们到室外做广播操。可是我发现,在活动前后,由于同学们都要集体进出教室,所以楼道里总是拥挤不堪,秩序非常混乱。若是再有突发情况发生,那楼道里就会更加拥挤,人群难以疏散,甚至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与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老师也很重视我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要为学生的快速疏散设计一种逃生装置,并实现密集人群的快速转移
2012年12月22日——曾经的世界末日,最后被证实只不过是人们对玛雅人历法的一种误解而已。但作为一颗天体,地球终究逃不过毁灭的命运,那么地球究竟何时会寿终正寝呢?人类文明到底还能延续多少年?  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杰克·奥马利·詹姆斯通过计算机模拟表明,地球将在28亿年后真正进入末日,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将灭绝。届时,地球上的海洋也将完全蒸发,仅剩下干旱的世界,如同现在的火星。地球生
日前,科学家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已有5500万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灵长类骨架化石,也是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化石之一。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扫描技术对这具骨架进行了数字重建,他们发现,这种灵长类动物与科学界已知的其他任何现存或已灭绝的灵长类动物都截然不同。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它的体重不到28克,体型不及当前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侏儒鼠狐猴。科学家称
31岁的克里斯·杰威尔率领他的团队,历时7周,对墨西哥斯斯特玛-胡亚特拉洞穴系统进行了探查——这里是地球最深的地方之一。这支洞穴探索团队已经创造了人类在西半球地心之旅的最深深度——地下1545米。  探险家在进入洞穴底部的过程中遇到过众多障碍,例如110米深的狭窄洞穴、十几千米长的地下暗河等。这些探索者们有时得在某个洞穴内停留10天,不见一丝自然光,或是前行在一个长600米、深28米的地下水坑。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环保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之一。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且绿色的出行方式,正成为人们的首选。然而,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道路行驶状况,自行车的缺陷也显而易见——缺乏信息提示,因而不够安全。转向灯是一款方便骑车者提示后方车辆,保障骑车者生命安全的产品,或许我能从它入手来提高骑车人的出行安全。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我发现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自行车转向灯,价格从40~60元不等,但顾客普遍反应
“地铁”主要是由地下线路、车站、列车及有关辅助设施组成。从英国伦敦修筑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中国于1965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继而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开始修建地铁。大城市修建地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地铁建设与地质环境紧密相关。地铁建设在选线、确定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计算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以及运营期间的维护等方面都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铁在建设
地铁建设与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开展研究。从目前国内外地铁施工的情况来看,地铁施工中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明挖施工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的顺序依次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通常在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宜采用明挖法,但此法对社会环境影响很大,仅适合在无人、无交通、管线较
地铁,犹如一条钢铁长龙,在城市地底下呼啸而过。为这条长龙提供前行保障的,就是隧道。在地底下建设隧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用多加想象就知道有多难。在地铁隧道建设中,有一个“大力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盾构隧道掘进机,简称为盾构机。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机集光、机、电、液压、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碴、拼装隧道衬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在与德国科学家们关于阴极射线本性的论战中确认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而不是“波”,颠覆了长期以来被公认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论。但是,30年后他儿子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戴维逊却又证明电子是“波”。那么你从这电子“波粒二象性”发现的曲折过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1803年,道尔顿通过大量化学实验事实提出的原子论,使人类对物质的结构从古希腊时代的哲学臆测飞越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