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通过对本地区中学生篮球发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总结中学生篮球发展的现状特征,比较中学生和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同,从中得出制约中学生篮球发展的因素。使人认识到现阶段中学生篮球发展的缺陷,以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 篮球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山东省淄博市中学生篮球也得以迅速发展。淄博市地处鲁中地区,素来有良好的体育氛围,篮球运动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以中学生为主要活动群体。由于中学生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篮球参与行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学生篮球发展现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淄博市中学生篮球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淄博市中学生发展现状
此次调查对象为中学生,年龄在13-19岁之间,本次调查分两大部分,一部分用问卷方式在随机选择的4所中学中进行调查,分别是沂源一中,鲁山中学,淄博五中和桓台一中。从中随机抽取了男女生各50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有416人表示喜欢篮球,占男生总数的83.2%。女生有279喜欢篮球,占女生总数的55.8%由此可见,总体来说篮球普及率很高,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被篮球吸引。在所有被调查的中学生之中有54人接受过专业的篮球培训,只占总数的5.4%,有840人通过学校篮球课程学习篮球。另一部分是对随机抽取的124名参加过正规比赛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所有人参加的比赛都是按成年标准规则进行的,都提倡对抗,大运动量。所有的参加过比赛的124人都有过伤病现象,大多以脚踝和手指伤为主。在这124人中,身高183cm以上的有80人,其中有59人接受的是大前锋或中锋的内线篮球技术,而剩余的44人也只有20人接受过专业的后卫培训,这使得内外线比例严重失调,这也正与中国成年篮球现状相吻合:中国能有姚明、易建联这样的移动长城,却难有科比、纳什一样的世界级后卫。这其中不无关系。综合以上两项调查不难得出,现阶段中学生篮球发展现状是热情度很高,但专业化程度不够,伤病较多。
(二)现状原因分析
由以上数据得出,中学生的篮球专业培训和伤病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又与成年人篮球水平息息相关。现状原因是生理、心理及其他多方面的。
生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骨、关节、肌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有别于成年人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肌肉与神经因素。肌肉方面:中学生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并且全身各部位肌肉发展不平衡,小肌肉群发展的较慢与成年人不同的是青春期肌肉力量极不稳定,受身高发展速度影响,当身高发展速度增快时,肌肉的纵向发展比较明显;当身高发育缓慢时,则肌肉横向发展比较明显。因此青春期肌肉力量很容易跟不上肌肉形状的变化,往往导致伤病。神经系统方面:中学生神经活动过程灵活性高但不稳定,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易出现多余动作,分析与综合能力较低,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消失得也快。而且偏重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易疲劳。青春期这种有别于成年人的不稳定的生理特点就是中学生运动兴趣易变,运动极易容易受伤的原因之一。
心理方面: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快速变化。男女生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按年龄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两大群体。初中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比较广泛,但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开始有了专一的体育兴趣。此外生理上的发育使男女生兴趣发生了较明显的分化。男生喜欢运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灵敏、竞赛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女生则偏向于能表现柔韧和美感的项目,如艺术体操。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可能更加稳定。但同时高一高二年纪的体育兴趣有上升的趋势,而高三却出现停滞或下降的趋势。此阶段男生喜欢竞争性强的项目。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惰性更加明显,部分学生对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喜欢篮球运动的中学生大多以业余爱好为主,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并且随时间推移此种爱好会随时中断或转移到其他项目上去。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注意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良好身体素质是提高专项能力的基础、是技战术水平充分发挥的基础也是保持稳定竞技状态的基础,同时是减少伤病的有效办法。
(二)加强基本功全面性的练习。不能只看当下比赛名次,眼前利益就让稍高点的中学生一直练中锋技术。现在篮球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培养可以胜任多个位置的全能选手。
(三)制定适合于中学生身心特点的篮球比赛规则,减少现行规则各种对中学生身心潜在的危险。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兴趣”为出发点,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资文献:
[1] 熊开宇,王瑞元,张国海,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叶鹏.对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4] 王伟信.中美篮球文化研究[J].南京体院学报.1997.
[5]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摘 要 通过对本地区中学生篮球发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总结中学生篮球发展的现状特征,比较中学生和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同,从中得出制约中学生篮球发展的因素。使人认识到现阶段中学生篮球发展的缺陷,以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 篮球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山东省淄博市中学生篮球也得以迅速发展。淄博市地处鲁中地区,素来有良好的体育氛围,篮球运动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以中学生为主要活动群体。由于中学生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篮球参与行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另一方面,在中学生篮球发展现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淄博市中学生篮球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淄博市中学生发展现状
此次调查对象为中学生,年龄在13-19岁之间,本次调查分两大部分,一部分用问卷方式在随机选择的4所中学中进行调查,分别是沂源一中,鲁山中学,淄博五中和桓台一中。从中随机抽取了男女生各50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有416人表示喜欢篮球,占男生总数的83.2%。女生有279喜欢篮球,占女生总数的55.8%由此可见,总体来说篮球普及率很高,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被篮球吸引。在所有被调查的中学生之中有54人接受过专业的篮球培训,只占总数的5.4%,有840人通过学校篮球课程学习篮球。另一部分是对随机抽取的124名参加过正规比赛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所有人参加的比赛都是按成年标准规则进行的,都提倡对抗,大运动量。所有的参加过比赛的124人都有过伤病现象,大多以脚踝和手指伤为主。在这124人中,身高183cm以上的有80人,其中有59人接受的是大前锋或中锋的内线篮球技术,而剩余的44人也只有20人接受过专业的后卫培训,这使得内外线比例严重失调,这也正与中国成年篮球现状相吻合:中国能有姚明、易建联这样的移动长城,却难有科比、纳什一样的世界级后卫。这其中不无关系。综合以上两项调查不难得出,现阶段中学生篮球发展现状是热情度很高,但专业化程度不够,伤病较多。
(二)现状原因分析
由以上数据得出,中学生的篮球专业培训和伤病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又与成年人篮球水平息息相关。现状原因是生理、心理及其他多方面的。
生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骨、关节、肌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有别于成年人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肌肉与神经因素。肌肉方面:中学生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并且全身各部位肌肉发展不平衡,小肌肉群发展的较慢与成年人不同的是青春期肌肉力量极不稳定,受身高发展速度影响,当身高发展速度增快时,肌肉的纵向发展比较明显;当身高发育缓慢时,则肌肉横向发展比较明显。因此青春期肌肉力量很容易跟不上肌肉形状的变化,往往导致伤病。神经系统方面:中学生神经活动过程灵活性高但不稳定,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易出现多余动作,分析与综合能力较低,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消失得也快。而且偏重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易疲劳。青春期这种有别于成年人的不稳定的生理特点就是中学生运动兴趣易变,运动极易容易受伤的原因之一。
心理方面: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快速变化。男女生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按年龄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两大群体。初中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比较广泛,但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开始有了专一的体育兴趣。此外生理上的发育使男女生兴趣发生了较明显的分化。男生喜欢运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灵敏、竞赛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女生则偏向于能表现柔韧和美感的项目,如艺术体操。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可能更加稳定。但同时高一高二年纪的体育兴趣有上升的趋势,而高三却出现停滞或下降的趋势。此阶段男生喜欢竞争性强的项目。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惰性更加明显,部分学生对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喜欢篮球运动的中学生大多以业余爱好为主,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并且随时间推移此种爱好会随时中断或转移到其他项目上去。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注意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良好身体素质是提高专项能力的基础、是技战术水平充分发挥的基础也是保持稳定竞技状态的基础,同时是减少伤病的有效办法。
(二)加强基本功全面性的练习。不能只看当下比赛名次,眼前利益就让稍高点的中学生一直练中锋技术。现在篮球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培养可以胜任多个位置的全能选手。
(三)制定适合于中学生身心特点的篮球比赛规则,减少现行规则各种对中学生身心潜在的危险。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兴趣”为出发点,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资文献:
[1] 熊开宇,王瑞元,张国海,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叶鹏.对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4] 王伟信.中美篮球文化研究[J].南京体院学报.1997.
[5]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